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现状及必要性,剖析了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创新性地提出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策略。
[关键词]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基地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5.18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和推行,全国各界掀起了创业热潮。全国高校也纷纷建设了众创空间,这些众创空间对于推动高校“双创”工作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缓解高校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中还存在着功能差、孵化成功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河南几所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的调查,了解目前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剖析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提出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策略。预计研究结果将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提高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功率,推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对促进当地“双创”工作拉动地方经济方面有重大意义。
2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必要性
2.1 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启发学生创业思维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政策的支持,还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通过整个众创空间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入驻众创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
2.2 缓解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提高自主创业率
近几年来每年高校毕业人数不断上升,很多高校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高校学生众创空间的建立吸引和提高了一定数量学生的创业能力,给想创业的学生指明了创业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入驻众创空间的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学习到创业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还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仅打破了专业壁垒的束缚,还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通过入驻众创空间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提升创业意识,增强自主创业意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利用创业带动就业,有效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
2.3 实现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高校众创空间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校外企业资金,聘请企业一线专家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创业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学生在众创空间可以接触到企业真实的项目,直接接受企业一线专家的指导。部分学生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相当于在企业实习工作,实现了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
2.4 孵化创意,激发当地经济新增長
众创空间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优秀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孵化出很多新的创意,开发出新的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激发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3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众创空间形式大于内涵
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是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的服务,最终打造成为一个服务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不断帮助更多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而目前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实践的物理空间,院校在学生创业扶持、人力资源、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表现不够积极,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3.2 部分众创空间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
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都是由当地科技局、工信部及学校等行政事业部门或学校单独创建的,由于建设主体的特殊性导致众创空间本身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很多时候要参与各种检查评比工作,这样就会以评比的各项指标为重,为了应付检查需要随时可能对部分团队进行调整,或为入驻企业提出很多要求,使得很多企业自主灵活性差,不利于吸引或留住入驻的企业和项目。
3.3 部分创业项目和研发项目起点低、水平低端
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没有引入市场化竞争,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稍有实力的企业不愿意受各种约束,不愿入驻。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来自学生团队,由于学生大部分缺少社会经验、缺少资金,这样产生的大部分项目集中在学生开网店、微店和微商等一些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项目上,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3.4 创业培训课程与师资均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没有系统的开设相关的创业培训课程,创业项目也主要来源于每年定期面向全校范围招募,或有的来自各个院系的推荐,这就会造成孵化基地在孵化前期缺乏有规律、有层次的创业人才,使得大部分创业学生缺少系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支撑,创业行为不科学。与此同时,高校创业孵化基地都缺乏具有企业一线和行业经验的技术性人才,主要的培训老师来源于学校的一些专业课老师,极大地限制了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
3.5 众创空间创造经济价值较低
由于众创空间的行政事业化,大多没有市场化运作,工作人员主要获取的是正常工资,没有引入市场竞争,运作动力不强。再加上吸收的主要创业团队和项目来自学校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学生平时经济上有家里的资助,创业动力不足,对创业成功的渴望度也不是很高,导致整个创业孵化基地创造的经济价值较低。
3.6 与当地产业结合较少
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服务地方经济,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创业者的聚集地,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窗口,应该主动承担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的作用。同时,众创空间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也需要一些项目和资源,与其舍近求远到外面找资源,不如深入挖掘当地的产业资源,但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没有很好地去和当地产业对接。 4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策建议
4.1 高校加强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普遍面临资金少、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意志不坚定等问题,稍微遇到一些问题很容易放弃。高校众创空间要真正为创业者考虑,从各方面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做好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资金少、筹资难、没有经验等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在初期能先把企业经营起来,不仅要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还要把一些好的项目提供给创业者。并且加强孵化基本的服务管理水平为创业学生提供良好管理和服务。同时强化各类创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帮助学生创业成功。
4.2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环境是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巨大,衡量众创空间软实力的重要标准。通过营造积极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协会定期开展各种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创业活动宣传带动学生创业。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广播等平台宣传众创空间的入驻政策,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更多学生关注创业、了解创业、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3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创业导师制
创业师资直接决定学校的创业发展高度。大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和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创业前期十分艰难,需要外界给予帮助,所以要想搞好学生创业,要有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一是高校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报名创业导师。二是高校通过特聘教师等多种形式从社会上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人员担任创业实践导师。三是借鉴国外经验,对于一些重点的创业项目实行导师制,由专门的导师负责,全程参与和指导学生创业。四是多方渠道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创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4.4 完善学校的创业培训体系
高校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类型和学生素质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指导课程。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方面的公选课为广大创业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持。其次,众创空间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座谈会、创业路演和创业大赛,打造特色的创业培训体系。最后,高校定期开设创业辅导咨询会等,聘请专家对其创业全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创业大讲堂的形式定期邀请国内或省等企业行业知名专家、优秀民营企业家走进基地,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
4.5 引企入校
大学生创业从来不缺项目,关键缺少成熟的项目。特别是在目前移动社交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的项目通过多年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培训体系。基地可以加强与这些企业的交流,通过引企入校的形式进而引入企业的创业项目、企业的优秀管理和发展经验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孵化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
4.6 加快推进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
高校众创空间应该加强与地方产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地方的一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只有与地方产业实现良性的互动合作,才能催生新的项目。既有利于众创空间获得更好的优势资源和项目,也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更好地发展,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5 结论
通过对河南高校众创空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确定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地剖析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存在部分众创空间形式大于内涵、行政事業化比较严重、项目起点水平低端、创业培训课程与师资比较欠缺、创造经济价值较低和与当地产业结合较少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对照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预计研究结果将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成功率,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推动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对促进当地“双创”工作、加快当地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方面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志峰.地方高校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困境及对策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6):172-174.
[2]陈扬兴.职业学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84-86.
[3]金玲,殷春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1):85-86.
[作者简介]马红军(1982—),男,河南三门峡人,工商管理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关键词]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基地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5.18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和推行,全国各界掀起了创业热潮。全国高校也纷纷建设了众创空间,这些众创空间对于推动高校“双创”工作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缓解高校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中还存在着功能差、孵化成功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河南几所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情况的调查,了解目前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剖析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和运营,提出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策略。预计研究结果将对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提高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功率,推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对促进当地“双创”工作拉动地方经济方面有重大意义。
2 高校建设众创空间的必要性
2.1 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启发学生创业思维
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为想创业的学生提供资金政策的支持,还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通过整个众创空间氛围的营造,吸引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入驻众创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
2.2 缓解高校学生就业压力,提高自主创业率
近几年来每年高校毕业人数不断上升,很多高校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高校学生众创空间的建立吸引和提高了一定数量学生的创业能力,给想创业的学生指明了创业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入驻众创空间的学生可以通过创业学习到创业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还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仅打破了专业壁垒的束缚,还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通过入驻众创空间进行实践操作演练,提升创业意识,增强自主创业意向,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成功率,利用创业带动就业,有效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
2.3 实现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高校众创空间通过校企合作、吸引校外企业资金,聘请企业一线专家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创业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学生在众创空间可以接触到企业真实的项目,直接接受企业一线专家的指导。部分学生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相当于在企业实习工作,实现了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就业。
2.4 孵化创意,激发当地经济新增長
众创空间可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培育一批优秀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孵化出很多新的创意,开发出新的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激发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3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众创空间形式大于内涵
高校众创空间主要是为初始创业者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的服务,最终打造成为一个服务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不断帮助更多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而目前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实践的物理空间,院校在学生创业扶持、人力资源、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方面的表现不够积极,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3.2 部分众创空间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
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都是由当地科技局、工信部及学校等行政事业部门或学校单独创建的,由于建设主体的特殊性导致众创空间本身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很多时候要参与各种检查评比工作,这样就会以评比的各项指标为重,为了应付检查需要随时可能对部分团队进行调整,或为入驻企业提出很多要求,使得很多企业自主灵活性差,不利于吸引或留住入驻的企业和项目。
3.3 部分创业项目和研发项目起点低、水平低端
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没有引入市场化竞争,行政事业化比较严重,稍有实力的企业不愿意受各种约束,不愿入驻。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来自学生团队,由于学生大部分缺少社会经验、缺少资金,这样产生的大部分项目集中在学生开网店、微店和微商等一些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的项目上,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3.4 创业培训课程与师资均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众创空间没有系统的开设相关的创业培训课程,创业项目也主要来源于每年定期面向全校范围招募,或有的来自各个院系的推荐,这就会造成孵化基地在孵化前期缺乏有规律、有层次的创业人才,使得大部分创业学生缺少系统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支撑,创业行为不科学。与此同时,高校创业孵化基地都缺乏具有企业一线和行业经验的技术性人才,主要的培训老师来源于学校的一些专业课老师,极大地限制了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
3.5 众创空间创造经济价值较低
由于众创空间的行政事业化,大多没有市场化运作,工作人员主要获取的是正常工资,没有引入市场竞争,运作动力不强。再加上吸收的主要创业团队和项目来自学校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学生平时经济上有家里的资助,创业动力不足,对创业成功的渴望度也不是很高,导致整个创业孵化基地创造的经济价值较低。
3.6 与当地产业结合较少
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服务地方经济,高校众创空间作为创业者的聚集地,是一个很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窗口,应该主动承担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的作用。同时,众创空间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也需要一些项目和资源,与其舍近求远到外面找资源,不如深入挖掘当地的产业资源,但大部分高校众创空间没有很好地去和当地产业对接。 4 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对策建议
4.1 高校加强对众创空间的支持力度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普遍面临资金少、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意志不坚定等问题,稍微遇到一些问题很容易放弃。高校众创空间要真正为创业者考虑,从各方面加强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做好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资金少、筹资难、没有经验等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在初期能先把企业经营起来,不仅要给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还要把一些好的项目提供给创业者。并且加强孵化基本的服务管理水平为创业学生提供良好管理和服务。同时强化各类创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帮助学生创业成功。
4.2 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环境是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巨大,衡量众创空间软实力的重要标准。通过营造积极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协会定期开展各种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创业活动宣传带动学生创业。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和校园广播等平台宣传众创空间的入驻政策,积极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更多学生关注创业、了解创业、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4.3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推行创业导师制
创业师资直接决定学校的创业发展高度。大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结构、社会经验和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创业前期十分艰难,需要外界给予帮助,所以要想搞好学生创业,要有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一是高校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报名创业导师。二是高校通过特聘教师等多种形式从社会上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人员担任创业实践导师。三是借鉴国外经验,对于一些重点的创业项目实行导师制,由专门的导师负责,全程参与和指导学生创业。四是多方渠道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创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4.4 完善学校的创业培训体系
高校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类型和学生素质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指导课程。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创业方面的公选课为广大创业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持。其次,众创空间定期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座谈会、创业路演和创业大赛,打造特色的创业培训体系。最后,高校定期开设创业辅导咨询会等,聘请专家对其创业全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创业大讲堂的形式定期邀请国内或省等企业行业知名专家、优秀民营企业家走进基地,引导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和创新意识。
4.5 引企入校
大学生创业从来不缺项目,关键缺少成熟的项目。特别是在目前移动社交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的项目通过多年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形成了强大的培训体系。基地可以加强与这些企业的交流,通过引企入校的形式进而引入企业的创业项目、企业的优秀管理和发展经验以及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孵化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
4.6 加快推进与当地产业协同发展
高校众创空间应该加强与地方产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地方的一些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只有与地方产业实现良性的互动合作,才能催生新的项目。既有利于众创空间获得更好的优势资源和项目,也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更好地发展,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5 结论
通过对河南高校众创空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确定高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必要性。深入地剖析河南高校众创空间存在部分众创空间形式大于内涵、行政事業化比较严重、项目起点水平低端、创业培训课程与师资比较欠缺、创造经济价值较低和与当地产业结合较少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对照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预计研究结果将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成功率,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推动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对促进当地“双创”工作、加快当地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方面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志峰.地方高校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困境及对策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6):172-174.
[2]陈扬兴.职业学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84-86.
[3]金玲,殷春华.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5(1):85-86.
[作者简介]马红军(1982—),男,河南三门峡人,工商管理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网络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