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欢看书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987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所在的班级会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演讲,上一年级的女儿最近一次演讲的题目是“最喜欢的一本书”。究竟选哪本书,小姑娘想了好多天,最终选定了正在看的《亚马逊探险》。
  这本书是英文课外班上老师留的作业。课堂上,老师带着小朋友精读几页书,课后作业就是两周内读完一本七八千字的儿童小说。当第一次听说老师布置了这项阅读作业时,我相当惊讶,以为这样的阅读量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有点太多了。可事实上,女儿基本上四五天就能读完一本。
  回想我小时候的阅读经验,再和现在的孩子进行比较,我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几点思考。

为什么阅读?


  我曾经问过女儿,为什么喜欢看书,她的答案非常简单:“我就是喜欢。”
  很显然,通过阅读去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孩子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龄,根本无须过多引导,也无须提出任何实用的目的,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热爱阅读。
  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所要做的就是不去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对阅读的热爱。强行规定或限制阅读的进度,每读一段都要求反反复复地总结,每次阅读都让孩子摘抄优美句子,这些做法无疑会摧毁孩子的阅读兴趣。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让兴趣当老师。

读什么?


  顺其自然并不是放手不管,父母必须要管的第一件事是读什么。该怎么选书呢?我的心得是——一是听老师的,二是听孩子自己的。
  不论家长有多高的学历、多丰厚的文学修养,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应该听一听老师的建议,请教老师哪些课外书适合孩子。
  至于听孩子的,因为书是孩子读,肯定要孩子愿意读、喜欢读才能主动去读,否则就变成了完成任务式的阅读,孩子丝毫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
  另外,让孩子自己选书还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交自信心。
  先说思考能力。千万别低估孩子的判断能力。我曾让女儿在图书馆书架上找想看的书,那时候她还上幼儿园,阅读水平只限于初级识字绘本,但却从幼儿园那些有哥哥姐姐的孩子口中得知了漫画书,很想试试读一读,以表示自己已经长大了。
  她从书架上选取的一本漫画书是关于高中生的。我告诉她这里面的内容不适合她,可是她执意要看,我也就让她借回家了。
  不出我所料,看了几页,不到一天,小姑娘就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
  虽然对这书不再感兴趣,但小姑娘可以去跟她的同学说她也看过漫画书了。这就是我想说的社交自信心。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社交圈子,会在圈子里交流喜欢的玩具、游戏、电影,当然也会交流喜欢的书。
  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

阅读如何循序渐进?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女儿两三岁时,我们曾带她在社区图书馆参加亲子读书活动,听图书馆的老师介绍过一些阅读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不识字阶段,父母给孩子念绘本时,尽量用手指着书上的字来念,这样即使孩子还不识字,他们也可以从父母的动作中了解到读书与讲故事的区别,知道书上的字是用来一个个读的。
  孩子大一些以后,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念,不必强求每次一定要把一本书读完,甚至也不一定按照顺序读,但一起朗读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听父母读到自己读的过渡。
  到了小学,阅读的独立权、自主权要还给孩子。不要求归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只问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就好,譬如“老师穿什么衣服”“孩子们午餐吃了什么肉”等等。这样的问题因为很具体,孩子比较容易回答。
  此外,父母要每隔一段时间跟孩子聊聊,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书中的内容。不过,这样的交流切忌过于频繁,也不要问得太多太细,否则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降低他们的阅读乐趣。
  简单总结一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是注重保护阅读兴趣,课外书多多益善;二是尽可能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合的、喜欢的书;三是适当引导孩子回顾阅读内容,但不必每读必问。总之,放任他们“好读书不求甚解”,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了。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1  我小时候,家里的中堂上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句话。每年春节前夕,父亲都要忙中偷闲写春联,这两句也是必写的内容。  有一天,父亲喝了二两酒,我趁着父亲高兴的时候问他:“你是啥时候学会写毛笔字的呢?”父亲说:“12岁那年。”当时家里很穷,但祖父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以一年4斗小麦的代价,把父亲送进了私塾。可是父亲在外面疯玩惯了,他学习不用功,还常常逃学。  祖父说:“你不想上学,就跟我
期刊
Q 我家女儿今年上五年级,性格开始逆反,母女之间经常因为小事发生激烈冲突。我知道不该冲孩子发火,可就是控制不住。请问我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A 情绪管理是为人父母特别重要的一课,也是父母需要终身学习、不断修炼的重要内容。分享一件前段时间我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你会看到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尊重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  当我接到班主任让我和煦儿参加省里“亲子朗诵选
期刊
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孩子們脱口而出的那些话语,常常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热。  童言,在我们的语言习惯里,都与“无忌”搭配。童言只是没有忌讳吗?童言的世界,绚烂多彩,不是那么简单、直接和粗暴。无邪  奶奶陪幼儿园中班的孙子在小区里转悠,路遇两年没见的邻居。  奶奶:宝宝喊人,叫“奶奶”。  宝宝:奶奶好。我旁边是我的亲奶奶,你有孩子吗?  邻居:有,在很远的地方。  奶奶:在美国。  宝宝:为什么不
期刊
女儿八个月大的时候,右手大拇指根处做了手术,如今已过去多年,手术留下的伤疤依然醒目。  女儿常问我,大拇指上长的是什么。我不忍心直视那块伤疤,只好笨拙地应道:“那里烂掉了,過几天就好了。”  后来,女儿上了幼儿园。很长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我时常担心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会嘲笑她手上的疤痕。  一日,我下班刚回到家,女儿就欢快地跑来,迫不及待地向我展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手指操。看着她灵活自如的双手,我
期刊
5岁的乐乐很爱吃糖。妈妈担心吃糖多会伤害身体,规定每天只能吃两颗,并把糖罐放到乐乐够不着的柜子里。乐乐答应了。  可是有一天,妈妈发现糖在急速减少。再仔细观察,发现柜子前多了一个凳子,糖罐也挪了位。这让妈妈大吃一惊,本意是要乐乐学会自我控制,少吃些糖。可乐乐自控力非但没有培养出来,还学会了弄虚作假。  妈妈没有马上批评孩子,而是反思自己的做法。她真诚地对孩子说:“以后乐乐自己管糖罐,想什么时间吃糖
期刊
这个假期,陪伴孩子参加了一堂茶艺课。优雅的茶艺师,静雅的课堂氛围,仪式感满满的行茶过程,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被忽略的教育细节。  课程从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开始,孩子们带着问题,认真观看,知道了按照发酵程度分类的中国六大茶系,知道了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茶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关系,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茶的故乡,不仅仅是因为祖先对茶的发现,更是在生活中对它的不断创造
期刊
早晨刚刚起床,阿尔姗娜就问奶奶:妈妈什么时候回来?  下午五六点吧。奶奶回答。  但阿尔姗娜搞不懂时间的确切界限,只是觉得下午遥遥无期,迟迟不来,于是问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爸爸同意带她去公园玩,以此来消耗漫长的等待时间。  她骑了木马,采了芒草,看了红叶,又在秋天的湖边走了一圈,把对我以及我所带来的礼物的巨大期待,消磨在湖水细细的涟漪中,最后再让爸爸带她下馆子吃了一顿,这才快马加鞭地朝家中赶。  一
期刊
那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转身迈进研究生院的那一刻,当妈的突然眼角湿了:原来那个跟在我身后的小不点一转眼长大了。回想儿子小时候的成长点滴,那就是一幅幅最美的画卷。我爱你3  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一出园门就扑进我的怀里:“妈妈,我爱你3。”  我有些纳闷:“爱我3?啥意思?”  “我今天会数1、2、3了,3最大啊。”儿子歪着脑袋神气十足。  第二天。“妈妈,我爱你7。”我知道,他学到7了。  第N天
期刊
今年的国庆假期,过得很有意义,不是因为去了好玩的地方,也不是因为吃了美味的大餐,而是因为带着孩子看了场有意义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当我在电影院里,泪水悄无声息地滑过脸颊时,一张面纸递到我手中,泪眼婆娑中,我看到儿子的脸颊上也有两条亮晶晶的痕迹。  “儿子,这部电影你觉得哪部分最好看?”回来后我们讨论观影感受。  “妈妈,我最喜欢《乘风》,它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看到马仁兴团长冲到那片玉米
期刊
周末在单位加班,同事找我借剪刀,我突然想起早上因出门匆忙,把剪刀遗留在餐桌上,那是女儿踮起脚尖,刚好能够到的位置。恰巧,这个周末,老公一个人在家带女儿。  我立即拨打电话想提醒,电话那头却传来暂时无人接听的提示音。我不由担心起来,怕女儿趁人不注意拿剪刀玩,一不小心伤到自己。  我赶紧查看家里的监控,见到了父女俩在客厅玩耍的情景。女儿爬上了沙发,又从沙发跳到地上,像一场丛林大冒险。每一次跳成功,女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