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星:多彩人生 黑白记忆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vbklvc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既有军阀混战,又有外敌入侵,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大范围闹饥荒,社会形势极其动荡不安。缅甸华侨汪福星先生就出生在那个年代,1939年他十一岁,被迫流落至香港,后辗转去缅甸。年轻时候的他逃过难、吃过苦、保护过国家领导人、摆过街边小摊、开过多个工厂,一生奔波操劳。现今汪先生已过杖朝之年,在香港稳定下来,但过往的记忆仍然鲜活。
  
   对国家和社团,特别能奉献
   1950年,中国与缅甸联邦建交,两国开始友好往来,宋庆龄、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缅甸。身处缅甸的华人华侨心系祖国,对中国国内领导人的来访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组织团队保护他们的安全以使访问圆满结束。那时候汪福星先生二十多岁,便是这些仁人义士中的一员。
   据了解,汪福星先生的家当时就在驻缅甸大使馆旁边,与使馆内的工作人员都相当熟稔,经常会去使馆内走动,保护国家领导人的任务以及救助保护华人的工作自然少不了他尽心尽力的参与。国家对华侨同样友好亲切,每次任务执行完毕,包括他在内的组织成员都会感受到温情浓厚的谢意。至今汪福星先生还保留着当初宋庆龄去缅甸时的珍贵相片,爱国情怀不言而喻。
   现在汪福星先生是缅甸华侨互助会的副理事长、总务部长。工作任务纷繁琐细,需要相当的耐心和热情,汪福星先生不光做好了,还做了十余年,至今他还在积极为互助会坚持奉献时间和精力,从未要求过回报。
   汪福星先生介绍说,“我们希望让全世界的缅甸华侨都团结起来,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祖国的繁荣富强,因此每两年的换届选举都会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区举行,第一次在澳门,第二次在昆明,第三次在香港,第四次是广州,今年我们选择的地点是江西。换届选举是会里的一大盛事,全世界每个地方的缅甸华侨都会派代表来参与其中,讨论小至社团团结,大到祖国统一的多项事宜,献良策,办实事。”
   香港缅华互助会创建于1992年,以团结互助、联络感情为宗旨,至2010年底,会员已经发展到600多人,常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如慰问老人、组织捐款、到海外访问等各项活动,每逢传统节日或周年纪念等喜事都会组织庆祝晚会共襄盛举,现在缅华互助会是香港社团中很活跃的一个团体。
   汪福星先生解释说,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刚回香港的时候缅华互助会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去政府注册。之前,他们每个月都会组织聚会,他那时就已经在担当“传输带”的职责,不遗余力地奉献青春了。
   其实汪福星先生对互助会的感情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有所铺陈了,那时,身在异乡多年的他对故土魂牵梦萦,但世事变化无常,已经找不到老家的旧址了,是缅华互助会帮他实现了心愿,对此他很是感激,从此对互助会的事情也更加勤快尽心了。
   那是1956年,汪福星先生随华侨观光团回到了祖屋,祖屋保存完好,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家族历史上出现过两代状元,当地为了纪念他们取得的荣誉还专门用石头雕了两层楼高的龙。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再回去看时,由于历史原因,祖屋已被拆除,石龙旗帜也都不见踪迹了。从找到老家之后,他便经常往返内地香港之间,他感慨,“当初读的小学都还在,没有很大变化,感觉还是那么亲切。”
   汪福星先生对缅华互助会可谓竭尽全力,想来也不能不说是缅华互助会的关爱感染了他。缅华互助会就像个大家庭,关心着其中的每一个成员,这也是它原来未注册前可以“形散而神不散”,如今形成组织后凝聚力越来越强大的原因吧!
  
   对事业和生活,特别能吃苦
   1956年宋庆龄访问缅甸,在孟加拉国国国洞机场发表讲话时指出过,“缅甸和中国毗邻,都曾遭遇到殖民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但经过一系列的艰巨斗争之后,在相差不远的时间都获得了民族独立。”对于这句话,汪福星先生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他就是见证缅甸人民走出殖民主义的压迫翻身做主人的历史见证者之一。
   汪福星先生刚从国内来到缅甸的时候,缅甸直属于英国总督统治,在他1964年回到香港之前——缅甸于1942年被日军占领,于1945年短暂光复,其后又被英国重新控制,1948年宣布独立。那段时期,他见过壮烈牺牲的场面、惨绝人寰的杀戮,作为一个在底层挣扎对此无能为力的普通人,他的心一度隐隐作痛。
   汪福星先生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第二,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母亲是传统的家庭妇女,大哥在商行里打工,动荡时局的艰难更是让原本家境还算殷实的生活难以为继,于是懂事的汪福星先生早早地就将家庭重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
   汪福星先生从来就不是一个对上天给予的磨难轻易屈服的人,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对命运的抗争。在缅甸,还是小小年纪,他就曾去街边卖香烟卖烟盒,从小商小贩开始做起。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和阅历,对市场也愈加敏感,生意慢慢做大。后来他开过两家针织厂,一家是东方针织厂,另一家是新缅甸针织厂,那时候布料都是进口的,他一次性从国外进口20万卷,这大胆的举动在别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他没有盲目地受他人影响,街边的从商经历让他对市场需求的估量有十足的把握和了解,他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可以成功。经历过动荡年代,经历过生死考验,生活的苦难他已经尝遍,再没有什么可以把他吓倒打垮。他有从头再来的勇气,也有奋力一搏的魄力。
   汪福星先生还曾代理过汽车轮胎,那时候穷,没有鞋子穿,他就将已被磨平废弃不用的轮胎皮剪成人字拖来穿。除此之外,他还曾代理过电池、拉链、洗衣粉等等。回首峥嵘岁月,汪先生笑称,“七十二行,我做了六十行。”
   1963年,回到香港之后,缅甸排华潮使得他在那边的生意都化为泡影,好在汪福星先生早年往香港存了些钱,于是重操就业,开起工厂,制造渔网,从日本进口机器,再由香港出口渔网。这个领域很冷门,他一做就是三十年,但后来由于内陆的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市场被抢占瓜分,加上厂房租金太贵、劳动力升值,同行间竞争压力加大他便改做餐饮,专营缅甸特色的食物,不过现在年岁大了,已经退休。不难看出,年轻时候的汪先生有股子闯劲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最美还是夕阳红
   汪福星先生养育了五个孩子,两个是硕士,一个博士,现在分别定居于美国和加拿大,孙子都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儿孙们都很孝顺,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给他嘘寒问暖,“他们真的很关心我!”汪先生讲到这儿时爽朗地笑了,年轻时对儿女牵肠挂肚,到老了被儿女们牵挂想念,对于每一对父母来说,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了吧!儿女们现在都很优秀,问汪先生他的教育心得,他用亲身经历回答:“关心爱护,以身作则。从前战乱,想上学却无学可上,后来因此在事业道路上眼见有很多机遇,却因学问不够深而无法抓住,因此,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下一代,总是尽力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爱对教育来说是如此重要,就像文学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的,“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最美还是夕阳红,汪福星先生说他已经去过了好多地方,国内除了内蒙古和西藏,全都走遍了,世界上也有半数国家留下了他的足迹。如今汪先生参与了社团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都会和其它老人一起做早操晨练,一百多人一起运动,他还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有时还一起喝茶唱粤剧。他现在最常做的就是打太极了,还受邀表演过节目。“我们全都八十多岁了,还能让大家来看我们表演节目。”汪福星先生说起这些时眉飞色舞,还略微带些自豪,年轻时他活得够精彩,年纪大了,也活得惬意快乐。人生若如此,夫复何求?
  
  
   【人物简介】
   汪福星先生,祖籍福建厦门。现任香港缅华互助会副理事长,曾是缅甸餐厅董事长,现已退休。1939年去缅甸,1964年回香港。动荡年代,在缅甸参与保护过国家领导人,一生涉足多种行业,代理过轮胎、拉链、电池,开过针织厂,制衣厂、渔网制造工厂、开过餐厅,白手起家,勤劳致富。
其他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第二届全球集美校友联谊大会于2011年2月27日在泰国曼谷举行。据了解,此次大会由泰国集美校友会主办,集美母校师长、校友总会代表以及国内和世界各地的集美校友受邀莅会,总计出席人数约有一千五百人。一百二十位香港地区集美校友踊跃报名出席联谊大会。  在会长王钦贤及副会长陶昭福、王伟元和陈伟民等的带领下,香港地区集美校友分两批先后抵达泰国首都,并于约定时间在曼谷中华总商会大厦光华堂会合,
期刊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几年前,程婉雯小姐加入了最早在内地捐建希望小学的社团之一——中国星火基金会,开始了她的善举之旅,她在从化市资助了三十多个学子,资助他们读书。  善良,是一种好的、舒适的情感,是对他人的善待,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是精神的成熟,也是心灵的丰盈,程婉雯小姐这样认为,因此,在这些朴实的孩子们心中,她是最善良、最美丽的,因为她的善良里有深深的爱。善良的人做善事是因为心里的爱
期刊
《乐记·乐本》中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乃干戚羽旄,谓之乐。”发自内心的“音”可以称之为“乐”,也只有发自内心才可以感动人。正如张鸿忠先生所言:“纯熟的技巧固然让人佩服,但源自内心的音乐灵性,方可打动人心,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繁华的都市里,逃离琐碎的生活,去听一场音乐演奏会,享受视听的盛宴,香港中乐团就是
期刊
故乡,是每一位游子内心深处,那一抹难以忘怀的情愫,是每一位游子挥之不去、割舍不断的无限眷恋,是每一位游子牵肠挂肚、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保留着多少童年时的难忘时光;那里,沉淀着多少浓浓亲情,那里,又寄托着多少……  每当提及故乡,许多在外的游子感触至深,即使身在外,心却向往。梁锦浩先生和高玖先生是在香港的深圳大鹏人,他们满腔热情,一路关心着香港大鹏同乡会的成长;他们情系乡梓,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未来建
期刊
吕百楷先生的人生历程,可以说十分丰富和精彩!他曾经一度担任人民教师,默默耕耘在教师岗位;他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勤奋立业,诚信待人,打拼出一番事业天地;与此同时,他还是多个社团领导,活跃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  现在的吕百楷先生虽然一直打理着自己的生意,但是他也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服务和奉献上,对他而言,生意上的事情仅仅只是他生活中的一段物质插曲,奉献和服务才是贯穿他一生的主题。他说一个人面对社会、
期刊
他,曾是一名身体羸弱的少年,曾经在观看屠夫分割猪首时,被飞溅起来的猪首撞倒在地;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猪肉行买手,享受没有假期的忙碌工作,即使是在新婚也只给自己放了短短的两天假期;他,是一名在香港猪肉行的资深人士,积极维护业界权益,为香港市民吃上安全放心、价格适宜的猪肉做出不少努力;他,是一名热爱国标的业余爱好者,与太太共舞美妙人生,把国标跳到了北京,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以上众多的角色,皆为真实的
期刊
漫步于澳门街头,颜色古朴的葡式古建筑,令游客赏心悦目,而品尝独具澳门风味的各种小吃更是一大乐趣。澳门饮食汇聚东西南北,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澳门这个还保留着古朴民风的中西文化交汇的旅游城市,手信店不单是普通的食品店,也是市井风情的缩影。  在澳门,有一种味道,会让你垂涎,那就是巨记手信。随便走进一家巨记店,杏仁饼、陈皮饼、老婆饼、核桃酥、猪肉脯、葡式腰果曲奇……都可以让你感受到琳琅满目
期刊
从澳门出发,北上中山、珠海,到踏足大西北,再到如今投资中部,业务涉及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酒店、高科技IT、金融融资、石油化工等,华盈环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健生先生一路走来,总是在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将有限的个人投入到无限的国家发展、时代变化中。  “我一直是迎着时代的发展,注视国家建设每一段新闻,一马当先响应中央号召抢占投资先机。”他如此总结说。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他于上世纪80年代
期刊
科学家朱光亚立功立德    朱光亚作为新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科技攻关组织领导者之一,长时期很少抛头露面,以至于在审读他那简短而不平凡的履历时,政协委员们都受到了深深的震动。1994年3月,全国政协出席会议的近两千名委员,有96%投了朱光亚的票,选举他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说,朱光亚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优秀品质,正是现代科学与传统美德的一种最好的结合。钱三强认为他是“有本事的
期刊
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人生旅程中,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都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永远定格,使这一瞬间成为可以长久保存和分享的美好记忆。  王永辉先生,从事建筑摄影创作多年,在香港摄影界可谓是一朵奇葩。作为一个善於营造画面氛围的摄影高手,他的作品以细腻与动感打动人心。他从事建筑摄影行业已达15年之久,之前做了5年的建筑绘图、设计。从小在五彩画笔世界长大的他,多年来一直遨遊於艺术国度,他比一般摄影师更精通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