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并不难学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学家在给文字下定义时都说,文字是传递信息的书写符号系统;只有中国当代辞书,无一例外,都把文字定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这种显然错误的定义,却是迄今统治着中国语言文字教学和研究的一整套基础概念。北大语言学教授苏培成竟然断言:这是一切文字的共性;还说,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把文字定义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既不符合事实,也有悖于逻辑。因为文字,不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记录语言的符号,不都是文字。而断言出现在先必然是因,出现在后必然为果,就像把兄与弟的关系断定为父子关系一样荒唐。
  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学家在谈到本国文字时,无不为之自豪,只有中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在妖魔化自己国家的文字。他们曾经宣扬“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现在则竭力宣传“汉字难学,不如拼音”。周有光先生至今还在坚称:认为汉字优越,是沙文主义的表现;认为汉字优美,无非是习惯、成见。凡此种种,都是在为汉字拉丁化造势而妖魔化汉字。
  尽管索绪尔说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仅就拼音文字而论”,那位苏教授却说,索绪尔“高屋建瓴,为汉字性质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实在惊人,索绪尔即使是站上了屋顶,也是站在拼音文字的屋顶上,从拼音文字的屋顶往下浇水,却与他明确撇开的表意汉字何干?就是这样一批语言学家,硬把索绪尔说拼音文字的话强加给汉字,使得近百年来中国的语言文字学界,在违背索绪尔意愿的情况下,成了索绪尔的“一言堂”,而现在应该是彻底推翻这种“一言堂”的时候了,否则,中国的语言学和文字学都在强加的禁锢中难以健康发展。
  说“汉字难学,不如拼音”,则是由于论者无知,而且既不联系实际,也不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就以为学会26个字母就懂英文,认识33个字母就通俄文。有人,比如说苏培成教授,就天真到能说:“拼音文字的字母一般只有几十个,比汉字少得多。数字繁多给学习和使用都增加了困难”,“拼音文字的字母不但数量少,而且结构简单”,“除此之外,作为文字最好能够见字知音,而文字恰恰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做不到这一点。”(《现代汉字学纲要》7页)好像知音也就知义了。
  学二三十个字母,当然要比识两三千汉字容易,但是,几十个字母并不能帮助任何人认识一个英文或俄文词,但是,三千汉字却可以帮助任何人认识几乎所有的汉字词。
  索绪尔说:“我们阅读的方法有两种:新的或不认识的词,要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但是对常用的和熟稔的词却只一眼溜过,不管是由什么字母组成的。这类词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就获得了表意的价值。”
  索绪尔对于“文字以形表意”有所觉察,遗憾的是未予深究,更严重的是,他和苏培成一样没有注意到,新的或不认识的词,“一个一个字母拼出来”了,也就是说,“知音”了,也还是“新的或不认识的”,如ENCYCLOPAEDIA,并不会因任何天才儿童对26个字母可以倒背如流,不经师长指点便一定认识;但是,看见学不到一千汉字就一定会认识的“百、科、全、书”这四个字,却完全可以懂得连在一起时“百科全书”的意义。
  当然,如果听任背离汉语汉字规律的,诸如“按揭”、“嘉年华”、“物业”以及PK、CBD之类,殖民地气味浓厚的词语,对于规范汉语汉字的冲击,百年后的子孙将再也享受不到汉语汉字由于造字造词皆有理据,望文便可识义的优越性。
  有人说“文字发展的规律是:表形、表意、表音”,同样,此说既不符合事实,也违背逻辑规则。事实上,所有的文字全都表意,不表意便不是文字,而且,无论什么文字,当然包括拼音文字,即使是记录语言的,从写定成为文字起,便全都以字形表意。
  文字,是供人们终身使用的,从长远看,短时期要多下些工夫的学习,倒更经济;只用一两个小时就能掌握的认识字母的本事,却不能保证一个人定能识字。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原本全都起源于画图,许慎分析小篆的“六书”说,几乎完全适用于所有的象形文字,只是古汉人在发现可以借形表音以后,便以“形声”造字,突破了“形与形合”的“瓶颈”,而得以存活至今。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对于“形与声合”的造词方法浅尝之后,便以为拼音便捷,而逐渐走上了拼音表意的道路,源起于楔形文字而成熟较早的腓尼基字母,便成了西方拼音文字的滥觞。拼音,是书写的手段,目的,是写成一定的字形,通过一定的字形表达一定的意义。
  但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方向,并不是拼音。我们看到的所谓拼音文字,早已是半拼形文字。西方文字,也像汉字一样,有单体、合体之分。单体词拼音,合体词拼形。单体词已经日益发展成为拼形造词的表意构件。如ENCYCLOPAEDIA,就是取材于古希腊字形的合体词;再如DOG, 如FIGHT,则本来都是英语单体词,但是,在DOGFIGHT这个合体词中,便都成了拼形表意的基础构件。
  这是因为,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有生命的文字系统,必须不断创制新词,于是便发现,依靠字母排列组合的造词能力有限,在历史上曾经被认为简便的方法,越来越显得笨拙,于是便不得不回过头去,或者说,向前迈出一步,以突破拼音表意的局限,不得不也走上了汉字发展持久坚持和体现的拼形表意道路,而利用既有的拼音表意词形创制新词。
  以形表意,是文字的共同属性。拼形造字,有理有据,望文便可生义。汉字和汉字所代表的拼形表意文字之所以优越而且好学好认,是因为,用莱布尼兹的话说:可以节约记忆和想象。
  学会两三千汉字,就不难读懂多数汉字写成的文章,而记住两三千拼音词,却未必能够读报。所以,从长远和全局看,容易学习和使用的,倒是汉字、词。苏培成到了2001年还在《现代汉字学纲要》之类的著述中忧心,“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机械打字的时代,不能再失去一个电子计算机时代”。据苏培成说,“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用于国际文化交流”也“比较困难”,以及“翻译费时费力,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然而生动的事实所证明的,恰恰相反,电子计算机已经以实践中的出色表现,成了汉字优越强有力的论证和捍卫者。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人研发出一套方便自学的“数字化汉字1800”识写听说多媒体教学软件,外籍学员经过20课时教学,便可上机自学,因为,软件中包含了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印度尼西亚语自由互译的有效设计。
  汉字和汉语密切相关,又都自成体系,各有其不同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把汉字当作记录汉语的符号,以教学汉语的方法教学汉字,难教、难学,按照汉字本身特别是造字造词皆有理据的特点教学,则易教、易学,而且,有规律可循,不靠死记硬背,又有助于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兴趣。
其他文献
历经岁月的洗礼,樟脚村的石墙已是一片斑驳。墙上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块,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赭黄、藏青的各种色泽,在散射光下,是那样的多姿、绚丽、缤纷。这些丰富的色彩加上造型别致、错落有形的石屋犬牙交错,层层重叠,俨然一幅古朴、沧桑的油彩画。  樟脚墙石美,  村小风景好。  女娲有遗石,  “赤壁”何须烧?  樟脚村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距今已有200
期刊
在福建省漳浦县偏僻的山区里,隐匿着一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城堡。那是赵宋皇族后裔流落闽南后建造的“微缩版”都城——赵家堡。令人更为惊喜的是,赵家堡里至今还保留着皇家内府当年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  发现赵家堡  700年前流落异乡的皇族  1982年,当时福建省漳州市正着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专家组在巡查漳浦县湖西畲族乡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赵家堡”的古城。那里不仅保存有结
期刊
被叫做“寡妇村”的福建漳州东山县铜钵村,看上去与岛上其他村落没什么不同,却不寻常地承载着台湾与大陆的情愫。这是对亲人忠贞不渝的负责与期待,也是对两岸统一坚定不移的信念。  福建东山县铜钵村安静地坐落在面海的缓坡上,漂亮的洋楼错落有致,小学教学楼、戏院、敬老院等拔地而起;穿着时髦的男女青年驾驶着摩托车、小轿车不时奔驰而过。  看着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有谁会想到,1950年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人
期刊
我的专业方向是搞文学评论和写作的。积习难改,我常常带着写书评的眼光读书,不论读熟人的书还是读生人的书,都要说点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毛病,就常常得罪人。我又有两癖:一是爱收集有关写作的成语、谚语癖;二是藏书癖。例如,马国凡先生的《熟语丛书》;温端正先生的《谚语》、《歇后语》以及在上海主编的《语海》;武占坤先生主编的《中华风土谚志》、自著的《中华谣谚研究》、《汉语熟语通论》(修订本)等,我都有。最近又
期刊
在近年的山水画创作中,林培松注重笔墨表现语言的丰富,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追求和语言趣味,能在奔放中求宁静,粗犷中求精微,磅礴开合中显清秀飘逸。  认真品读林培松近期的作品,呈现给人的是一派祥和阳光的景象。作品流露出的是优美而抒情的意境之美:有烟云缭绕群峰之中的流动之美,有古道遥遥、古木参天的雄阔之美,有小桥流水渔歌唱晚的田园之美。小品雅趣古韵风雅,通景巨制开合大度、气势壮美,可贵之处给人以画外有画
期刊
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崇武就称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崇武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 “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
期刊
闽南红砖厝有全国其它地区所没有的“皇宫起”体式,即仿照紫禁城皇宫的体式建造。闽南红砖厝还是民居形态中材料使用和结构技术最先进、构成因素最丰富、“礼”的层次最复杂和装修装饰最多样的一种类型。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  这说的是闽南红砖厝“皇宫起”的建筑形式。  闽系红砖建筑,在闽南以泉州为核心,主要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地,在台湾以金门最为集中。红砖建筑以三间张
期刊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对汉、英语之间的对称(或对等)与不对称(或不对等)现象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象的列举对比上,且多从语言外部追本溯源,很少从语言内部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汉、英语际交际中不仅存在一定数量的高度对称的对应语词,如“黑板”与blackboard,和少数谚语,如“血浓于水”与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更存在大量实际对称很
期刊
口福  福州地理位置优越,“襟江带湖,东南并海,二潮吞吐,百河灌益”,拥有“两江润城、碧山环城、水链织城、青峰缀城”和“满城绿荫,暑不张盖”的山水城市景观,加之福州偏居东南,远离中原,避离了政治斗争和兵荒马乱,成为理想的安乐之所。  同时,这里海风浸润、三山遮蔽、气候宜人、物产丰饶,“逢兵不乱,逢饥不荒”,“丰年治世,气象闲暇”。加之南迁汉人带来的崇礼重教、和合儒雅的内陆气质,福州文教昌明、世风古
期刊
刘世儒先生曾经对量词“幅”作过论述,认为“幅”称量“布帛”是由本义而来,用于“纸”是取其平面作用[1]。因为刘先生主要侧重于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的量词研究,受语料所限,对“幅”的演变过程描写得颇为简单,事实上,“幅”虚化为量词后经历了“度量量词—度量量词和个体量词—个体量词”三个阶段。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考察量词“幅”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一、量词“幅”的产生及其时代    《说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