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从前期数据整改、基础数据更新、基础数据采集等方面提高化10kV配电台区无功管理10kV线损理论计算准确性。
关键词:线损理论计算 准确性 数据采集 整改 更新
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理论计算值,可以发现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整改
线损率是公司关键业绩指标,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值要与统计值进行对比,找出管理上和设备上的问题,线损理论计算分析结果作为线损指标测定、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制定和实施降损技术改造项目的重要依据。技术降损管理工作应涵盖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技改、大修等全过程。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线损管理办法》要求,每年根据大负荷方式、小负荷方式定期组织负荷实测,选定典型日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对线损率异常波动的局部区域及元件,开展负荷监控及线损理论计算分析工作。如果电源分布、网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计算。
笔者从公司历年线损统计报表看出,10千伏系统损失占公司全网损失的40%以上,是公司线损管理的重心,是将损节能的关键。目前公司理论计算程序采用山东山大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系统》,产品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完成局部及整体计算与管理、降损策略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的了解理论线损的现状,笔者对全县71条10kV线路典型日2012年8月1日线损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值比较。偏差值0-0.5%线路2条, 偏差值>0.5%-≤1%线路11条, 偏差值>1%线路57条。典型日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值偏差不超过1%线路达到80.29%(偏差值=|理论值-实际完成值|)。10kV线损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偏差值小于1%线路仅占19.71%,不能满足线损管理的要求。我们对有关线路进行现场检查,综合分析,偏差是在线损理论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提高线损理论计算值的准确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查找偏差大的原因,对线损理论计算偏差值大于1%的57条线路进行全方位核查发现。发现因为基础数据采集原因造成的线路达到了50条,典型日数据录入原因造成的5条,系统计算及现场原因造成的线路各为1条。有以上调查可以得出基础数据采集是影响线损理论计算值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线损理论计算是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负荷情况,由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涉及两部分数据:基础数据采集、典型日数据录入。基础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接线图,线路导线规格、型号、长度,变压器型号、容量、用户属性等参数。
10千伏配电系统如下图所示:
影响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是线路的等效电阻和通过电流,影响等效电阻的主要因素是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错误都源于基础数据采集。
针对基础数据采集问题,结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内的基础数据,部分变压器容量、线路型号等参数与实际不符,图形绘制不符合要求。通过对2962台变压器、3554段线路反复核查,发现各类错误达到2835次。确定前期数据采集错误是基础数据采集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网升级改造,抢修,客户增容、销户等造成线路和变压器参数更改的情况,未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由于基础数据错误,导致计算值异常。基础数据不及时更新是另外一个原因。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全力整改前期录入数据和及时更新基础数据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力整改前期录入的数据。
前期数据采集错误跟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对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不熟悉有很大的关系。制定了线损培训、限期整改和协同互助的工作步骤。
1、加强培训:
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对理论计算系统操作不熟练、部分参数含义不理解现是导致数据采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基层线损管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熟练程度进行了线损理论计算专项培训。2013年4月29日、30日组织各相关单位线损专责人进行理论线损计算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简介、图形绘制、参数维护、典型日数据录入、线损计算等,培训超过8个学时,并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经过这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各项数据填写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2、限期完成数据整改:
对照现场设备实际情况,结合营销业务系统(MIS),生产管理系统(PMS)对数据进行核对,重点对变压器参数、线路参数、图形录入等数据进行逐一核对,并要求5月15日之前完成数据纠错。5月16日对系统数据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三、保证基础数据及时更新
组织各相关单位加强数据更新方面的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2013年5月20日成立全网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小组,制定《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办法》,规范基础数据更新标准化流程,将数据更新质量纳入公司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办法》,确保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单位对管理办法进行了学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第三、在进行数据检查更新时,按照更新流程,加强管理过程的在线控制。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第四、基础数据更新分为高压用户新增、减容、销户,农网改造,特殊情况下线路、变压器抢修等。数据涉及客户服务中心、网改办、抢修中心、供电所。加强各单位之间、单位内部沟通交流,通过常态化的公告栏、工作单,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真实的信息并完成数据更新。
五、持续改进发展
随着电网发展,“四新”技术的运用,对理论计算提成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理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强化关联系统数据对应关系,提高偏差率小于0.5%的线路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理论计算准确度,为电网建设、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培训,掌握理论计算原理,熟练操作运用线损管理系统,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关键词:线损理论计算 准确性 数据采集 整改 更新
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理论计算值,可以发现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整改
线损率是公司关键业绩指标,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线损理论计算是线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值要与统计值进行对比,找出管理上和设备上的问题,线损理论计算分析结果作为线损指标测定、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制定和实施降损技术改造项目的重要依据。技术降损管理工作应涵盖电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技改、大修等全过程。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线损管理办法》要求,每年根据大负荷方式、小负荷方式定期组织负荷实测,选定典型日进行线损理论计算。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对线损率异常波动的局部区域及元件,开展负荷监控及线损理论计算分析工作。如果电源分布、网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计算。
笔者从公司历年线损统计报表看出,10千伏系统损失占公司全网损失的40%以上,是公司线损管理的重心,是将损节能的关键。目前公司理论计算程序采用山东山大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系统》,产品利用现代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完成局部及整体计算与管理、降损策略分析。
一、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的了解理论线损的现状,笔者对全县71条10kV线路典型日2012年8月1日线损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值比较。偏差值0-0.5%线路2条, 偏差值>0.5%-≤1%线路11条, 偏差值>1%线路57条。典型日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值偏差不超过1%线路达到80.29%(偏差值=|理论值-实际完成值|)。10kV线损理论计算值与实际完成偏差值小于1%线路仅占19.71%,不能满足线损管理的要求。我们对有关线路进行现场检查,综合分析,偏差是在线损理论计算过程中产生的。提高线损理论计算值的准确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查找偏差大的原因,对线损理论计算偏差值大于1%的57条线路进行全方位核查发现。发现因为基础数据采集原因造成的线路达到了50条,典型日数据录入原因造成的5条,系统计算及现场原因造成的线路各为1条。有以上调查可以得出基础数据采集是影响线损理论计算值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线损理论计算是根据供电设备的参数和电力网当时的运行负荷情况,由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涉及两部分数据:基础数据采集、典型日数据录入。基础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接线图,线路导线规格、型号、长度,变压器型号、容量、用户属性等参数。
10千伏配电系统如下图所示:
影响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是线路的等效电阻和通过电流,影响等效电阻的主要因素是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错误都源于基础数据采集。
针对基础数据采集问题,结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内的基础数据,部分变压器容量、线路型号等参数与实际不符,图形绘制不符合要求。通过对2962台变压器、3554段线路反复核查,发现各类错误达到2835次。确定前期数据采集错误是基础数据采集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农网升级改造,抢修,客户增容、销户等造成线路和变压器参数更改的情况,未及时在系统中更新,由于基础数据错误,导致计算值异常。基础数据不及时更新是另外一个原因。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全力整改前期录入数据和及时更新基础数据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力整改前期录入的数据。
前期数据采集错误跟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对线损理论计算系统不熟悉有很大的关系。制定了线损培训、限期整改和协同互助的工作步骤。
1、加强培训:
基层线损管理人员对理论计算系统操作不熟练、部分参数含义不理解现是导致数据采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基层线损管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熟练程度进行了线损理论计算专项培训。2013年4月29日、30日组织各相关单位线损专责人进行理论线损计算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系统简介、图形绘制、参数维护、典型日数据录入、线损计算等,培训超过8个学时,并组织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经过这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的掌握各项数据填写规范,保证数据准确性。
2、限期完成数据整改:
对照现场设备实际情况,结合营销业务系统(MIS),生产管理系统(PMS)对数据进行核对,重点对变压器参数、线路参数、图形录入等数据进行逐一核对,并要求5月15日之前完成数据纠错。5月16日对系统数据进行抽查,抽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三、保证基础数据及时更新
组织各相关单位加强数据更新方面的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2013年5月20日成立全网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小组,制定《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办法》,规范基础数据更新标准化流程,将数据更新质量纳入公司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办法》,确保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单位对管理办法进行了学习,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责任人进行考核,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第三、在进行数据检查更新时,按照更新流程,加强管理过程的在线控制。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第四、基础数据更新分为高压用户新增、减容、销户,农网改造,特殊情况下线路、变压器抢修等。数据涉及客户服务中心、网改办、抢修中心、供电所。加强各单位之间、单位内部沟通交流,通过常态化的公告栏、工作单,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最真实的信息并完成数据更新。
五、持续改进发展
随着电网发展,“四新”技术的运用,对理论计算提成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理论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强化关联系统数据对应关系,提高偏差率小于0.5%的线路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理论计算准确度,为电网建设、公司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培训,掌握理论计算原理,熟练操作运用线损管理系统,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不断改进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