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并不是天生具有,创新学习的能力也不是自然形成,这些都是培养、训练的结果。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使得学生的创新学习变为了可能,这类教师不仅具备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还具备很强的教育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巧妙、有效的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刨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巧妙地融合,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钻研教学方法以及改进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性质,发挥其独特学科的作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1开展语文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从内容的博大精深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好比一个万花筒,可以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阅读竞赛、文学社、主题演讲、扮演记者进行社会采访、语文知识抢答赛、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语文问题辩论赛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辩论,比如:应不应该提倡网络流行语?学生对这一话题应该十分感兴趣,也会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在辩论中师生会发现: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有千言万语,个个都能说会道。这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展现,在他们口中,教师可以听到大量网络新语言:886、粉丝、菜鸟、酷、网虫、银狐领、粉领等等,并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比如要求将其编入字典推广使用。这些是对传统的比较规范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对创新进行一种的诠释。接着以此为入口,学生可以探讨博客文化以及QQ新语等等。又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书目;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适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小说、戏剧等课文,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适当地加以改编、自演。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也得到了发展。所以不妨给學生多一点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的能创造奇迹。
2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当代社会教师最需要培养的是学生搜集以及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千变万化的信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只有通过不断地获取以及储备新的信息,把握好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会具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激发出创新所需要的灵感。不然创新就会归于失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新的信息,比如图书馆、报纸、互联网、电视、社会调查等等获取信息,为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生活经验,获取创新的源泉,最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巧用多媒体课件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拓展教与学的空间
信息技术把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客观事物直接接触学生的感官, 它凭借形象直观、图画美妙、音乐动听、色彩艳丽,充分地展现了语文美的因素,创设情境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现,多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过去的枯燥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
3改进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传统的义务教育使得语文教学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灌输者,学生是接收器,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语文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还课堂于学生,把课堂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学生的人格、意愿、权利、选择,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首先,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所以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观,确立起自己的“服务意识”,把学生看做自主、发展、有潜能的个体;做到热爱、相信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可以在先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把微笑带带给,把激情带进课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出轻松
愉快的气氛。比如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答问时,可以用一些有激励性的语言, “这个见解很新颖”或 “你再想一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质疑。其包括引导质疑以及自主质疑。前者就是教师依据课文的题内容、结构、逻辑引导学生产生疑点。使得学生在质疑以及释疑中,拓展思维,引导着提高创新能力。后者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它可渗透在预习、复习、检验等过程中中。教师要通过对其预习的检查,使得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细心地加以解释,在检验环节中,也要鼓励学生向老师以及其他同学提出质疑,学生的问题即使“异想天开”,教师有也不要直接批评指责,而要保护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再次。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两翼是思维和想象。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要教会学生 “违反常规”,引导他们从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僵化。
4结语
作为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去,拓宽语文在学习以及应用方面的领域,建立一个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学生创新意识之花定会结出非常丰硕的果实来。
参考文献
[1]曾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月上).
[2]何涛.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8月下).
[3]李雨杰.语文教学过程创新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姜源生.当代语文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创新[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刨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巧妙地融合,才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钻研教学方法以及改进教学手段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性质,发挥其独特学科的作用,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1开展语文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从内容的博大精深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好比一个万花筒,可以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阅读竞赛、文学社、主题演讲、扮演记者进行社会采访、语文知识抢答赛、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语文问题辩论赛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的热点或者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辩论,比如:应不应该提倡网络流行语?学生对这一话题应该十分感兴趣,也会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在辩论中师生会发现:平时内向的学生也会有千言万语,个个都能说会道。这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展现,在他们口中,教师可以听到大量网络新语言:886、粉丝、菜鸟、酷、网虫、银狐领、粉领等等,并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比如要求将其编入字典推广使用。这些是对传统的比较规范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对创新进行一种的诠释。接着以此为入口,学生可以探讨博客文化以及QQ新语等等。又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体可分为三个步骤: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书目;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适时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小说、戏剧等课文,学过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适当地加以改编、自演。通过自编自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培养,创新能力的也得到了发展。所以不妨给學生多一点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真的能创造奇迹。
2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灵感
当代社会教师最需要培养的是学生搜集以及处理最新信息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千变万化的信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只有通过不断地获取以及储备新的信息,把握好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会具有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激发出创新所需要的灵感。不然创新就会归于失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新的信息,比如图书馆、报纸、互联网、电视、社会调查等等获取信息,为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生活经验,获取创新的源泉,最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巧用多媒体课件在获取新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拓展教与学的空间
信息技术把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客观事物直接接触学生的感官, 它凭借形象直观、图画美妙、音乐动听、色彩艳丽,充分地展现了语文美的因素,创设情境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现,多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过去的枯燥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提高。
3改进教法,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传统的义务教育使得语文教学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灌输者,学生是接收器,往往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语文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还课堂于学生,把课堂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学生的人格、意愿、权利、选择,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首先,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直接影响。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所以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观,确立起自己的“服务意识”,把学生看做自主、发展、有潜能的个体;做到热爱、相信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可以在先前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把微笑带带给,把激情带进课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出轻松
愉快的气氛。比如在课堂上评价学生的答问时,可以用一些有激励性的语言, “这个见解很新颖”或 “你再想一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拓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就是质疑。其包括引导质疑以及自主质疑。前者就是教师依据课文的题内容、结构、逻辑引导学生产生疑点。使得学生在质疑以及释疑中,拓展思维,引导着提高创新能力。后者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存在的疑点。它可渗透在预习、复习、检验等过程中中。教师要通过对其预习的检查,使得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细心地加以解释,在检验环节中,也要鼓励学生向老师以及其他同学提出质疑,学生的问题即使“异想天开”,教师有也不要直接批评指责,而要保护他们敢于探索的精神。再次。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两翼是思维和想象。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要教会学生 “违反常规”,引导他们从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僵化。
4结语
作为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教师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实践之中去,拓宽语文在学习以及应用方面的领域,建立一个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敢于探索,善于创新,学生创新意识之花定会结出非常丰硕的果实来。
参考文献
[1]曾伟.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月上).
[2]何涛.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8月下).
[3]李雨杰.语文教学过程创新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姜源生.当代语文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创新[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