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你看,你听,处处满是年味。
  冬腊月,家家户户往往都要自家杀年猪,少的一头,多的两头,两三百斤。主妇们把肉用盐和香料抹过之后,腌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烟熏。熏肉的柴草是从山上砍回的,器具就是没法再用的油桶,把肉有秩序地放在油桶上面,然后下面弄个小洞,加进诸如柏树叶之类的燃烧。烟气不住地往上冒,把上面的肉薰得黄黄的,一阵香味扑鼻而来。熏了之后,再把肉用竹竿串起在太阳下晒个几天,可口的腊肉便做成了。对于乡村的家庭来说,腊肉就成了今冬和来春的主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腊肉的多少往往成为一个家庭富裕与否的标志。
  有个习惯,凡是本命年的人,必须穿红的。而我却不然,在每年的春节前夕,都会不厌其烦地到商店挑选自己中意的内衣,颜色总是红色的。营业员总会笑问我:“是你的本命年吗?”我笑而不語,却在心中反诘着这种问话。也许是某些人的眼中只有本命年时才应该穿红色?我却始终认为红色是一种祈福,一种吉祥心愿的寄托。对于我来说,过年被红色渲染得有声有色。我总会吆喝上女儿与我一块儿,喜滋滋地在大门上贴上由自己挥毫的对联;在窗户、柜子、床头上,贴上美丽的窗花及大大小小的大红“福”字。客厅的两盏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再让橘红彩灯闪烁其中。瞬间,一种火红的年味儿就充溢并温暖了房间的各个角落。再看看女儿,那小脸儿喜气洋洋,欢快而兴奋地穿行于其中。
  如今,每天的好日子如同过年一般,红色也并非只是过年时的颜色了。人们的衣着饰物,早已天天五颜六色。然而,红色仍然是我最钟情的颜色,每逢亲友喜庆时,欢度节日时,我都会悄悄地穿戴红色,默默地在心中祝福。
  新年快要到了,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要买上一套漂亮的衣服。每逢当场天,衣物和各式样的鞋子到处都是,叫卖声此起彼伏。集市上花花绿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远方的学子回来了,出门在外的乡邻回来了,趁着赶集的时间,喝喝茶,聊聊天,诉说外面的见闻,发发自己的感慨,再谈谈来年的打算,好不快意!
  贴对联是庆祝春节的传统形式。年末,集市上摆满了长短不等、内容不同的对联,有手写的、有机子印的,那一片片火红的颜色,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买对联的大多是老者或是学生,左思右想,反复比较之后,才高高兴兴地将满意的对联揽入囊中。
  吃团圆饭在新年之前和到来之际已成为人们的选择。一家人或亲朋好友相约一起吃个团圆饭,叙叙旧,拉拉家常,一杯小酒下肚,微醉中有说不完的喜悦。饭桌上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便是鱼,或清蒸或红烧,酸菜鱼、水煮鱼、火锅鱼,应有尽有。因谐其音“年年有余(鱼)”,鱼在团圆桌席上弥足珍贵。饭后,免不了小孩向大人道一声“新年好”“发大财”之类的祝福,大人们便大大方方地给小孩压岁钱,讨个吉利,讨个欢心。
  没有鞭炮,没有烟花,就不算真正的过年。除夕,甚至更早一点,大人、小孩便迫不及待地抱出鞭炮和礼花放了起来。要放得多,放得高,山村的夜空被映得亮亮的,整个沸腾起来了。“看,那家的礼花好高!”“那家的鞭炮好响!”小小的山村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除夕夜,放完鞭炮和烟花之后,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候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节目上演之前,亲朋好友间可以发个短信,说一声诚挚的祝福和问候。而后,伴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激动、欣喜、震撼,见证新年的来临,感受春的气息。
  眼看又到年关了,许多人心头不免又会跳出两个字:回家。
  是的,回家。在这个时间段,似乎没有什么事比回家更重要了。因为,对父母来说,回家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对儿女来说,回家就是给他们心灵最大的慰藉;对亲朋好友来说,回家就是拉近与他们思念的距离。
  我在外做事多年,也常在春节前回家,除了上述的一切,对我来说,回家也是重拾故土温暖的记忆,复习亲情跃动的瞬间,洗却一年纷飞的旅尘,安抚凝聚生命的经历。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一种对传统的诠释和延伸,但我知道,这一切却总能构成一种挥之不去又难以名状的眷恋。
  当年,多少次明月在天、繁星如缀,我都会跟随大人看麦穗浆满、花朵酣眠;多少次日出霞升、田畴如画,我都会在故乡的怀里学习劳作,挥汗收获。长大外出,我也总忘不了给家里写信,询风问雨,惦念年景。故乡,老家,我是你土生土长的儿子,我是你风中飞翔的鸟儿,我是你河边树上的叶子,纵然我走到哪里,也走不出你的心窝!
  时光悄然而逝,转眼过了许多年。
  我每年都会提前写信告诉父母回家探亲的时间,父母都会在那一天去村头等候。当时交通不便,有几次误了班次,他们也会从早上一直等到傍晚。有一次班车在路上抛锚,下半夜才回到村里,但老远老远,我却看到了父母在树下等我的身影。我说了好多次叫他们不要这样,但他们就是不听,每次总是要去村头接我。直到有手机,他们才安心在家里等候。
  还记得,每次回到家里,父亲就会为我泡茶,母亲则去厨房为我温热年糕,端了满满一碗,也不管我年龄不轻了,坐下来看我一口口吃,还笑着说:“这是你最喜欢吃的年货了,你多吃点,味道还行吧。”作为儿子,让父母这样怜惜,这样爱抚,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走进新年,就是走进新的一天;走进新年,就是走进创造与奉献。推开新年的窗子,我们去看岁月的容颜;推开新年的窗子,我们去感受另一个春天!
  年味,自然味,人情味。
  作者简介:贾海,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初中语文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充市散文学会会员。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20余万字。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中午的阳光很暖  亦如我  不经意间,走到了  中年  走过青涩,走过迷惘  苦与乐慢慢沉淀  一切褪去浮躁  变成了淡然  山還是山,多了伟岸  水还是水,少了波澜  皱纹悄悄爬上面颊  笑容依旧灿烂  在影子里找寻昨天  那只会闻到,暗淡  斑驳的叶孔里,天然的浪漫  可曾扑面?
期刊
寒柳舒枝菊隐香,扶危濟困驻村庄。  常怜患厄寻新措,也恨庸穷想妙方。  送米赠衣如挚友,修篱扫舍胜儿郎。  倾情百日攻坚梦,携手乡邻步小康。
期刊
更深望月照丰城,璀璨霓灯映客行。  杨柳街前舒玉臂,西风起舞荡秋声。  作者簡介:孙国成,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
期刊
童年的故乡,山野一片葱郁,青山一座连一座,此起彼伏,各具风情,像一座天然屏障,将小村子与世外隔离,形成了山清水秀、鱼欢米香的独特之所。从我家向南走不过百米便是一条河,这条河虽然没有江南水乡的沉静婉约,也没有长江黄河的气势磅礴,但是它不知疲倦地蜿蜒流淌了近一个世纪,滋润了两岸的树木与庄稼,养育了方圆百里的生命,它是故乡的母亲河。  小河的水清可见底,宽处有七八米,深可及腰,窄处也有四五米,没及膝盖,
期刊
不知道怎么搞的,有一天下班后,我突然接到了显示北京来的电话,接通后,对方开口管我叫哥,叫得那个亲切啊,我误以为是真亲戚呢。对方客气地说,打扰我几分钟,然后开始向我推销北京的门市房,一个二环内的临街门市房,三百多万就能买下。我一听,差点惊掉了下巴,这不可能吧?对方在电话里说,你有时间来看看就知道了。我说,我在长春,这么远,暂时没时间。对方说,我知道你在长春,这么便宜的房子,你想投资,还差一张飞机票吗
期刊
(一)  孔滢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地经历小升初、初升高、考到名校。她一直都是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在她十九岁这一年,她大二了。她做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举动——她瞒着父母偷偷退学了,签约了一个音乐公司,要去做音乐。  从小到大没有忤逆过父母任何一句话的孔滢甚至为了这件事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孔爸爸放话:如果孔滢执意如此,他便当自己没有这个女儿。孔妈妈一方面心疼自己的独生女,一方面不知
期刊
大老彭觉得今天发生的事,简直奇怪得有些离谱!  大老彭在发觉这件离奇的怪事以前,他的状况是这样的:上午七点,他准时站在了自己值勤的皖安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作为交通协管员,他的任务挺艰巨,除了无权查扣车辆,处理交通事故外,其他什么闯红灯、占道、横穿马路、骑车违规带人等等都归他管。可是,你一个不穿制服的协管员,谁拿你当一回事?碰到气不顺的主儿,骂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也只好接著。别说交通协管员了
期刊
玉带一般的松花江将美丽的吉林环绕  严冬时节  源源的江水遭遇了冷气  呈现出美轮美奂、冰雪晶莹的童话世界  江畔长堤、雪柳垂挂、青松挺立 玉菊怒放  远望江风拂过雾气蒸腾缭绕  点点野鸭浮动带来早春的生机  江岸万缕银丝闪烁  仪态万千奇丽壮观  北国风光雾凇之乡  在这里驻足  心同这万物被雾凇包裹  毛茸蓬松  纷飞的雾凇似雪花簌簌而下  亲吻着人们的笑脸、肩头  融化了痛苦和忧伤  空气是
期刊
我要去旅行  我要去旅行  拖着疲惫的身躯  带着好奇的梦想  拽着早已准备好的拉杆箱  再带一顶帐篷  和一套便携式的炊具  体验一次真正的旅行  不要和以往的观光一样  以往去过的地方也不少  伦敦的白金汉宫  纽约的第五大道  地中海的白帆  马赛马拉的火烈鸟  但那都只是走马观花  没有真正地放松心情  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存在  更不懂得它们还存在多久  有的时候就是一味地赶路  没有散文
期刊
妈妈是梅兰芳的铁粉,当时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她无法实现登台演出的梦想,便把希望寄托在长得像《桃花扇》里侯公子的二哥身上。调到市里以后,妈妈每天都逼着二哥学琴练琴,还专门为二哥找了指导老师。二哥稍有懈怠,轻则被罚戒尺打手掌三十下,重则被绳子打屁股,更有甚者,被扒光衣服赶出家门。就这样,二哥每天都骑在墙头拉京胡。  而关于为何骑在墙头拉京胡,还有一段故事……  周末,妈妈和我一起逛街,在商业街的中心地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