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街上或公共汽车上,总是一袭便装,少有西服革履,许进总是那么自然儒雅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倾听着社会各阶层的声音。许进,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清大筑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学者、民主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于一身。
作为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先生的嫡孙,许进得天独厚地于耳濡目染之间领略过许许多多九三开先河的学界巨擘的风采学问,同时因为学者家风的承袭和成长的经历又使得他有着亲历躬为的平易。可以说无论是在九三学社社员之间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眼中更多的是一个亲切、幽默的许老师。然而在这一分平易之间却有着一个知识分子之于国家民族的热爱与热忱,这分平易中蕴含着的是一个家承爱国、科学与民主精神的九三人的赤诚。
“我个人不值得宣传,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当笔者第一次采访许进委员的时候,许进委员如是说。然而循着许进委员的足迹走进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会让你发现一个政协委员的担当和对责任的崇敬。
翩跹少年大匠心,九三故事话传承
《百年风云 许德珩》详细地介绍了学界巨擘许德珩先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过程,使当下的人们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探索认识过程提供了详实的史学资料,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参政党九三学社的由来和发展做出了有说服力的诠释。随着扉页的翻开,该书的主编许进老师便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九三学社,中国共产党联系最紧密的民主党派。是由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活动家、早期同盟会成员许德珩、劳君展先生、中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教育家潘菽、著名林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近代林学和林业开拓者梁希、五四学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杨振声先生、社会活动家税西恒等一大批集科技、教育和文化界里的著名学者、高级知识分子,在早前民主科学座谈会的基础上成立的。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的这一天正式更名为九三学社。
1946年5月4日纪念五四运动27周年之际,九三学社发布《成立宣言》,“友天下志士、法古今仁人”高举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身边。
少年许进一直生活在祖父许德珩先生膝下,耳濡目染,前辈们的学者风范和大家品议影响着许进的成长和进步。一次在饭桌上,祖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地主年末请他家的私塾先生吃饭,大腹便便的地主指着他的肚子对这位骨瘦如柴的先生说:“我的肚子这里有海参,那里有鱼翅,你的肚子里有什么?”私塾先生自豪地回答:“满腹经纶。”地主听闻后十分惭愧。讲过故事老先生反问许进:“你的肚子里有什么?”许进回答说:“经纶第一、兼而有之。”老先生听闻哈哈大笑,寄语年轻人能继承五四运动的爱国传统,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
因为家学传承,许进始终保持着一个学者的谦逊、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无论是在走访调研还是在好友聚会上,提起九三学社的传承,他总能信手拈来九三先贤的故事讲给大家,将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血肉联系讲给大家,耳提面命之间是一种精神的血液的传承。如果我们用太多的笔墨刻画许进的儒雅谈风,倒不如把许进口中的故事也讲给读者,共享许进老师的家传,也一定是对许进老师学者仁心的尊重。
许德珩先生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有些故事也许我们只有从许进老师口中得知。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革命家孙中山、教育家蔡元培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人物,也是许德珩先生佩服的两个伟人。在参加领导了五四运动后,许德珩先生和张国焘、刘清扬、康白情等学联代表去拜访孙中山先生,被卫士挡了驾,许德珩先生上前说道:我们是来拜访革命的先行者的,不是来拜访总统的。当中山先生和五四学生领袖们座谈后提出愿意资助他们500条枪,把学生们武装起来的时候,许德珩先生大胆地顶撞了中山先生,主张发动民众才能彻底推翻军阀政府。指出中山先生的革命不彻底,赢得了中山先生的掌声和赞许。也许今天的读者会从许进老师口中历史故事的真实中品味出九三民主与科学的发端的思想历程。
“李大钊、陈独秀是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学问家、革命家。但你知道吗?五四时期,许德珩先生居然顶撞冒犯过他们呢。”许进老师这样讲述:那是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期间,陈独秀先生整顿学风,要求学生准时到课,不曾想值日生把几个旷课的学生名字记错了,把旷课学生误记为许德珩、俞平伯(红学家)、杨振声并贴在了学校的公告牌上,独秀先生的这三位学生历来是以刻苦、卓著而出众的,俞、杨两位先生当时愁眉不展,许德珩便勇敢地把告示牌揭了下来,治学严谨的独秀先生便又把告示贴了上去,许德珩便又揭而摔之说:“陈独秀,你出来,我要跟你讲理。”告示三起三落之后便触动了校规,按律当除,自然惊动了校长蔡元培先生。经过几位大学问家的调查,终于闹清楚原来是一场误会。 1920年2月15日,许德珩先生登上博尔多斯号法国邮船,踏上到法兰西勤工俭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道路。1927年,当许德珩先生在上海再次拜见陈独秀先生时,“你还是老样子”,陈独秀先生如是说。许德珩同样也把几位先生视为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许进老师讲: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旧中国,五四青年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高于一切。在挣脱封建藩篱、追求科学民主的过程中的前辈们壮哉夫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民主党派中来,多元丰富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带来思想的跃动和挣扎,如何认识九三学社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血肉联系,使九三成员深切地领会九三学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历史的传承更为重要。许进老师为我们展开了历史的画卷。
早在二十世纪初页,许德珩和毛泽东就在北大红楼的图书馆相识并成为好友。毛泽东的新民学会中就有许德珩夫人劳君展先生的名字。1935年10月,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红色根据地之后。许德珩、劳君展先生经徐冰、张晓梅夫妇介绍辗转联系上了中共,听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延安的物资十分匮乏,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生活状况十分困难。他们当即决定买一些物品,送给毛泽东。遂将家里的全部积蓄拿出来购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和一些火腿,委托徐冰、张晓梅夫妇送到延安。收到这些物品后,张晓梅问劳君展先生,是否需要毛泽东同志写个收条?劳君展回答说:“我们送给毛润之的东西怎么能要收条呢?”1936年11月2日,毛泽东在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挥毫致谢,他在信中说,“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就是我们与你们共同的旗帜!”
自1920上海半淞园一别之后,1945年,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期间会见了老友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劳君展先生向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发起九三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鼓励他们把九三座谈会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从而聚集着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民主科学座谈会走向了《共同宣言》的九三学社。
新中国成立后,诸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党派老前辈们多以为完成了历史使命,老先生们遂萌生甚至付诸解散了党派。当毛主席从苏联回国后,立即规劝诸位老前辈们在新中国建设中发挥参政党的革命精神,并特地委托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李维汉部长参加九三学社全会,李维汉部长说:参加政治协商的政党本身就是革命政党。在《共同纲领》的引领下,九三学社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征程。
听着许进的史实故事,不免我们会关注起讲故事的人。
有次笔者问许进老师:“你是个急脾气人呢、还是个慢脾气人?”“急脾气。”许进老师果断地回答。确实,许进老师是个雷厉风行、且率真有加的人,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循循善诱之后总自讽为不合格的教师。一次在北师大的校友会上,他在和校领导的交谈中却无法掩饰自己关于责任的心声:“我们这些没有继续从事教育的人是母校不听话的孩子,唯有那些在一线教学和在贫困地区支教的校友才是我们最该崇敬的。”也许我们能从中窥见许进老师作为一名学者对责任的心态。
许进老师确实是个“急脾气”人,关于九三大师泰斗们的故事也许三天三夜讲不完。但是笔者可以讲给读者们许进老师两天的行程。某日上午去某地讲九三史、下午参加九三北京市委纪念薛愚先生纪念活动、晚上接待湖南九三同志访问团。在一天从北大参观回来的公共汽车上,许进老师电话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说:“今天的参访让我记起了儿时知道的周(培源)老的风姿,走访了周培源先生故居、拜望了汤用彤先生故居,与卢家锡先生公子卢咸池座谈后再到汤先生家隔壁探望魏建功先生,然后再看望游国恩、赵廼摶先生。坐公共汽车回家的路上还要用微信回答讲解一些普通社员关于九三故事的问题。”好一派匆忙的雷厉风行。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一个人的修养离不开家风师长的身体力行,一个人的胸怀同样如此。
1983年3月14日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邮电部为此发行了两枚纪念邮票。当天,爱好集邮的许进突发奇想,决定给刘仁静先生,这位仅存的中共一大代表寄一枚首日封,以留作纪念。读过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刘仁静先生曾经参加托派,特别是1948年他到南京任国防部政工局专员,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站到国民党一边反对共产党等历史问题。然而许进老师却于寄出首日封之后决定登门拜访,这也源于一个历史背景的因素。原来,上世纪50年代,刘仁静先生移居北京之际,时任北大教授的许德珩先生以一个学长的故交的身份热情地接待了当时处境有些尴尬的刘仁静先生。这些学界巨擘的胸怀自然也影响着许进,不曾想当年翩跹少年的突发奇想却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奔走呼号中的许进为传承九三精神奔走于全国各地的九三社团,衡山脚下、北海之滨,北国冰城,古城南京,全国二十多个城市都留下了许进的足迹,许进老师的儒雅的风度、平易的风格、精彩的史实故事给九三人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记。
每每讲述着这些历史史实的许进老师却总是以一种平实的口吻对你讲:“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九三的基本出发点。关于九三学者、巨匠、大师们的故事仅靠这几个故事还不足以说明,但也许到这里,我们能知道了九三的历程的主脉。”
许进老师还应该是个率性的学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如此繁重的社会活动中,他也会不时地讲一些幽默笑话给大家,活脱脱一名现代学者。如果仔细品味许进老师的思想轨迹,不难发现,在许进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学者大家的影响还是家风血亲的熏陶,都会给他的思想铸成坚实的根基。 建言苟利国家以,谨依科学写篇章
历史的进程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鼓励大家:“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就化解产能过剩、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粮食安全、加强水资源保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健康服务业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的很多意见和建议很有见地,为我们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九三学社成立之初以“爱国主义、思想前瞻、提携后学、任重道远”精神汇集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华,到今天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大旗的九三人依然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九三人历来是以谦虚谨慎、科学务实的生活态度作为社风的。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城市布局、能源利用等一系列现代问题日益显现,如何以九三爱国科学民主的精神为国家发展决策建言献策,和着时代的脉搏发扬九三精神成为了摆在许进面前的新的课题。使得许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许进参加“首都统一战线2010北京发展论坛”时心潮涌动,祖父“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嘱咐时时激励着他投入火热的社会生活,奔走于自幼生长于斯的北京城内外,无论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城市管理学者,从事城市规划调研不但是件艰苦的事情,而且从宏观上把握全局不仅需要智慧和学养,更需要思想的高度和热忱。少年许进、儒雅许进、率性许进经过对积累的反复推敲和思考,在《建设世界城市要靠科技和文化》一文中大胆地提出了:“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就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金融和文化事业”的观点。
在谈到提出这一观点的主张时,许进这样介绍自己当时的想法:“作为团结更多的人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主党派需要通过社会服务扩大影响、服务社会。但是,社会服务的内容应该是广泛的,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相结合的。把北京市建设为世界城市是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九三学社的成员,我们不仅要努力为北京市发展科技、教育、金融和文化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也要为提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水平献计献策,不遗余力”。赤子拳拳之心、殷殷深情跃然话音之间。
没有深入接触过许进老师的人很难想象他的率真和耿直,敢于秉正直言,绝不阿谀奉承是许进性格深处的底蕴,这与他自幼深受学者大家的影响不无关系。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前主席周培源先生是许进的世交,许进自幼称周老为周公公,周老治学严谨、科学态度、耿介直言的精神给年轻的许进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周老的“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的治学格言更是使许进浸渍有加。
《建设世界城市要靠科技和文化》一文同样也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背景因素,不妨在这里我们和读者共同去认识这个优雅的许进。
在参加了一个地方主办的发展论坛期间,由于当时社会上GDP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地域经济发展建设的一个热门指标,社会综合发展的议题已经被招商引资所覆盖,事事必提招商引资,单纯的GDP追求已经让地域经济发展畸形,正在逐渐丧失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作为参政党代表会议以招商引资为主题不免让人贻笑大方。许进对领导说:“我是来探讨城市发展思路的,我准备写一篇‘民主党派不是招商局’,你们敢用吗?”领导说:“你敢写我们就敢用”。九三精神首先是爱国,科学报国,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看法必须是以建言国家为目的,我们的许进老师是优雅的,他以一个成熟更具说服力的篇名开篇提交了这份提案。小小的花絮故事也许能使读者更贴切地通过文字认识许进。
在过去多年后的今天,当笔者问及许进老师为什么能够当时就对首都北京的建设发展提出上述观点并与今天的北京城市发展思路高度吻合时,许进老师谦虚地说:“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响应党中央号召,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参政议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更多的是习主席和党中央比我们站的更高,看法更科学全面”。
许进又是温婉的,家学传承、世范学风的影响下,他总会委婉地对待朋友和慕名请教的学人。
一日,笔者采访许进老师,适逢他在出席社会活动后回家的路上,当我问到一些他与一些学问大师交往的细节时,他却短信发来一段回忆文章中的经典趣事的语句,几乎和他的纪念先贤的文章句读无暇。一方面体现着他对学问大师们的印象,其实更重要的是他从学问大师们治学风范影响下的厚学传道解惑的涵养,他在以这种方式委婉地提醒笔者关于史实文章的阅读。
如果你和许进交流,你会发现他总会流露出一丝温情。
在许进的生活经历中,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同志和他有着亲情相连的家庭渊源。邓稼先同志是许德珩先生早年北大任教时期的好友邓以蛰教授的公子,后来与许德珩先生的女儿许鹿希结为伉俪。邓稼先同志在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更是影响、拨动着许进的成长历程,他曾经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怀念姑爹的《可敬可泣邓稼先》一文。
许进又是普通的,无论是在何种公众场合,他总是那么普通地融入人们生活,也成就了他能倾听人民声音的条件。
2010年6月27日,许进写下了《关于促进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一文,就首都城市建设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商业结构做出了系统的分析。2013年3月5日,人民日报人民网就许进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广受学界热议的《关于修订设计标准延长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提案》,以《让我们的城市成为美丽的家园》为题刊发了对许进的专访。九三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许进坚定了自己的提案思路,开始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大街小巷、新友故交都成为他调查研究的对象。当笔者问起许进老师的调研过程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答复,但从他在提案发言中我们窥见了调研辛苦的一斑。 “在金融街附近一栋建于1992年的住宅前,我与一位房主刘女士交谈。她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一家著名金融机构工作,她的丈夫供职于另外一家金融机构。双方父母共同出资帮助他们在这栋楼里买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建筑面积70平方米。总计花费400万元。当我告诉她30年后这栋住宅可能成为危房时,她十分吃惊。专业使然,她马上给我算了一笔账。这套住房目前的市场出租价格是每月4500元。30年的租金是162万元,相当于她购买这套房子总价的40%,买房太吃亏了!在上地,我遇到一位在著名IT公司工作的胡女士。她的住房离工作地点不远,是两年前项目刚刚开盘时买的,90平方米,总计花了220万元。现在,第三期的价格已经上涨了30%。目前,她这套房子的市场出租价格为每月3400元,包括精装修和部分家具。我用从刘女士那里学来的经济头脑计算了一下,如果胡女士租房住,50年的租金比买房省20万元,比现在买这套房子的开支省90万元。胡女士听了之后表示,真不如把钱用在子女教育和旅游方面,租房子住”。
国家建设、民生素养、城市规划、学问精神,许进在以一个九三人的责任感之于国家的担当躬亲厉行。在许进的微信帖子中有着诸多代表、同志对他的平易、儒雅、有担当由衷地敬佩而发的风趣的点赞,“许进许进,许进不许退”。
袍泽纽带宗炎黄,率真赤子中华情
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成员,许进在学术、社会活动中还从事着海峡两岸的交流工作,当年许德珩先生耳提面命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训示许进时刻不敢忘记。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祖辈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为两岸交流尽一份力。
早年许德珩先生在“举国英豪仰逸仙”的革命洪流中投笔从戎,1927年担任黄埔军校教官。和众多黄埔同学有着袍泽之谊。当年先贤前辈以“扫除妖孽换新天”“振兴中华共比肩”的气概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当今和平统一振兴中华留下了历史的记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现在的两岸交流,许进强调应充分挖掘利用历史遗产,用两岸共同珍视的历史记忆创造更多共识,为未来发展铺平道路。许进认为:“有共同的话题,两岸才能够说到一起。”
家国情怀往往是对国家、民族认识的深切领会,真诚的学者往往是最为国家的神圣所感动,近年来,许进先后发表了《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