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门诊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将入选者进行随机分组(40例/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分别辅助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哮喘控制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哮喘控制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无
【机 构】
: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儿科门诊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将入选者进行随机分组(40例/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分别辅助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哮喘控制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哮喘控制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值均明显增大,且研究组的各值均在对照组之上,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相较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均可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症状,治疗效果相当,但布地奈德更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抑制炎性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s)合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术后不同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容受情况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36例行宫腔镜手术EPs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112例和非妊娠组24例,采用三维超声检测两组患者宫腔镜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宫腔容积、子宫内膜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情况.结果:术后经超声检测,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0.98±0.27)mm大于非妊娠组(0.86±0.10)mm(P0.05)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转录因子B(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潜在的镇痛机制.方法:将6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L-α-氨基己二酸(LAA)组.除空白组外,所有大鼠均进行CSR造模和鞘内置管处理,假手术组只暴露神经根而不结扎.空白组无任何干预,常规饲养;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在干预时同电针组进行捆绑操作,无其他干预;电针
目的:本研究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从肠道菌群角度分析其治疗机理,以探讨芒针法在子宫内膜异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40名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给药治疗,而芒针组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配合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经周期.在治疗完成1个月经周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疼痛评分(NRS)、血清中的脂多糖、前列腺素E2、雌二醇和炎性因子(IL-1、TNF-α及IL-10)、粪便微生物的多样性(香浓指数、辛普森指数、Chao1及ACE)和门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在给
“活血散风”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基于“气海”理论创立的治疗高血压病的针刺疗法,该刺法在改善高血压前期、即刻降压、降低晨峰血压、调节血压节律和保护靶器官等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主要与调节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性、抑制炎性反应、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离子通道以及缓解焦虑等有关.本研究将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其展开论述,总结“活血散风”针刺法的治疗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监测在子痫前期不良围产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子痫前期孕妇60例,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分为子痫前期者30例(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者3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期选择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手动血压监测、无刺激胎心监护(NST)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脐动脉血流阻力.比较三组孕妇1d平均血压、NST情况、S/D比值以及围产儿不良预后情况.结果:三组孕妇1d的平均收缩压、1d的平均舒张压及S/D比值均存在明显差异
目的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探索地方医学院校构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实施路径.方法 在文献分析借鉴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探索实施适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路径.结果 制定和完善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教学改革试点班,整合课程教学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资源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结论 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医学生创新能力、临床整体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必修课程,面向二年级医学生开设.经过持续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医学微生物学先后获批新乡医学院“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河南省“2021年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其课程思政主要实施举措包括:教师是关键,全员培训强化意识;明确思政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深入发掘思政元素,编写了53个思政案例;坚定推进“课程思政进课堂”活动,包括课堂授课、在线网课和小班实验课,听课学生达3万人次以上;列入线上教学,丰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反馈交流,建立良性互动.其具体教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但它要解决的却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培养人.在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课程设置是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内容,分析了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锦州医科大学的相关实践,提出了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努力方向,以期为医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