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卒中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因子水平及其与神经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轻中度(NIHSS≤15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4周进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NEU)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检测,同时进行NIHSS评分;并在发病4周进行mRS评分.根据入组时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型卒中(NIHSS 0~4分)和中型卒中(NIHSS 5~15分)两组,比较两组间发病4周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分析WBC、NEU和Fib水平与同期NIHSS的相关性,入院时WBC、NEU和Fib水平与后续随访(1周、2周和4周)时NIHSS以及4周时mRS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共入组61例患者,轻型卒中组50例、中型卒中组11例.入院时中型卒中组WBC[(8.87±2.99)×109/L?vs(7.07±2.06)×109/L,P=0.019]、NEU[(6.38±2.77)×109/L?vs(4.72±1.66)×109/L,P=0.010]和Fib[3.31(2.74~4.24)g/L?vs?2.71(2.36~3.30)g/L,P=0.041]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1周时,中型卒中组WBC[(8.80±1.47)×109/L?vs(6.99±2.32)×109/L,P=0.032]、NEU[(6.16±1.09)×109/L?vs(4.72±2.14)×109/L,P=0.049]和Fib[3.73(2.92~4.39)vs?2.65(2.25~3.11),P=0.022]水平均高于轻型卒中组;发病2周时,中型卒中组WBC[(8.40±1.68)×109/L vs(6.89±1.28)×109/L,P=0.012]、NEU[(5.76±1.46)×109/L?vs(4.59±1.12)×109/L,P=0.024]仍高于轻型卒中组,但两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4周时两组的WBC、NEU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个时间点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r=0.225,P=0.048)、发病1周时(r=0.413,P=0.005)和发病2周(r=0.382,P=0.034)时NIHSS与Fib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r=0.257,P=0.046)和发病2周时(r=0.396,P=0.027)NIHSS与NEU水平呈正相关;发病2周时(r=0.451,P=0.011)NIHSS与WBC水平呈正相关.入院时WBC水平与发病2周(r=0.442,P=0.007)和4周(r=0.518,P=0.011)时的NIHSS呈正相关;入院时NEU水平与发病1周(r=0.268,P=0.048)、2周(r=0.402,P=0.015)和4周(r=0.431,P=0.040)时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入院时Fib水平与发病1周(r=0.318,P=0.023)和2周(r=0.378,P=0.025)时NIHSS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轻中度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周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Fib和NEU水平呈正相关;中型缺血性卒中在发病2周内的WBC、NEU和Fib水平高于轻型缺血性卒中,该差异在发病4周时逐渐消失.
其他文献
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超过40%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虽然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闭塞的颅内动脉已实现再通,但不能获得90?d功能独立,即无效再通.无效再通严重影响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近年来逐渐引起临床重视.目前多项研究对无效再通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索,旨在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为改善血管内治疗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登记数据,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6月连续收治的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1年患者mRS>2分、卒中复发或死亡为不良结局事件,将患者分为无不良结局事件组和不良结局事件组.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281例新发孤立脑干梗死患者,中位年龄63(56~72)岁,男性179例(63.7%);不良结局事件组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分析FPG及HbA1c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
周围性听觉障碍是好发于老年群体的感官障碍,阿尔茨海默病(AD)是患病率最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研究发现周围性听觉障碍是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两者相关的机制假说包括认知储备机制、社会隔离机制及共同病因机制.干预周围性听觉障碍可以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改善AD患者情绪及行为症状.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不同性别老年脑出血患者90?d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登记研究——北京地区以病因为基础的脑出血医疗质量评价与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登记号:2011-2004-03),从数据库中筛选2014年12月-2016年9月连续纳入的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NIHSS评分、GCS评分、血肿体积、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脂水平等实验室检查资料.以90?d 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对照组不进行静脉溶栓,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单抗组在rt-PA静脉溶栓(0.9?mg/kg,最大剂量90?mg)基础上长期单用阿司匹林(100?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双抗组在溶栓后单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 构建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临床试验指标池,为后续确定核心指标集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老年肌少症营养功能性食品干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提取其结局指标集合(A);检索中、美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相关试验方案,提取其结局指标集合(B);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全国17家该领域影响力较大的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及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医师所关注的结局指标集合(C)和患者所关注的结局指标集合(D).综合A、B、C、D共
目的 探讨西安社区老年人膳食结构及其对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 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对西安某社区≥65岁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Fried衰弱量表将其分为3组: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从各组中随机选择100人开展膳食调查.调查3组人群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并应用膳食问卷量表调查近3 d食物种类与定量,使用因子分析确定膳食模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与衰弱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
目的 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监测目标导向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治疗的60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研究组在实施神经外科重症传统监护治疗管理基础上予以rScO2目标监测指导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NSICU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改良Rankin量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1,2]. 虽有少数文献[3-5]曾报道布鲁氏菌导致起搏器相关感染的病例,但该菌引起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感染情况罕见. 本文以 1 例ICD植入术后感染布鲁氏菌为例,就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