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为教育学家所关注。为了更清晰、更系统地研究这一课题,作者以"教育哲学"作为平台,并借助"教育哲学的技术向度"的概念,引导出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整体性理论探讨。具体来说,是基于后现象学"变更—多重稳定"的方法论,从日常流行的"技术工具论"出发,经由后现象学的"工具实在论"和"具身理论",分别对教育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与探究。最终试图形成教育哲学视域中关于技术理论的分析框架,以期使其成为教育理论(原理)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
其他文献
二、其他主要文学思潮概述“文学思潮”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性文学的一种基本观念。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似乎结束了那种用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直接套用在中国现代文学身上的习惯,人们
线描是中国画描绘的一种主要手段,是艺术语言之首,是以墨线为手段表现艺术形象,是构成中华民族绘画根本艺术特色的支柱。
由《当代作家评论》设立的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評家奖”,在初选后的十位候选人中,经过九位评委记名投票,以超过半数以上得票为通过,决定授予五位批评家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获奖名单(以得票多少为序,票数相同以姓氏拼音为序):  孟繁华 贺绍俊 施战军 白烨 黄发有  第三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评委会  2016年12月12日  附评委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迟子建 陈晓明
隋炀帝对南方人文成就的高度评价,对南方文学的企羡和仿习,与关陇集团领袖人物如宇文泰、苏绰乃至其父隋文帝的态度极为不同。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江都的
历史街区的传统价值在当今文化缺失的状态下显得弥足珍贵。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则是展现城市文化与城市魅力的场所,然而现状呈现面积小、形式单一、难以通行等特征,需进行合理
通过分析贫困家庭收入特征是审视精准扶贫成效与提取不足的新视角,收入结构的优化是收入增长持续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后扶贫时代加强扶贫开发管理需要努力的方向。探寻具有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