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使全省人民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更大的实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张学忠
A 卓有成效的实践
人与经济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张学忠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提高,加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72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增速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0,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4亿元,增长10,1%。
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识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1301万吨,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53吨标煤。
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等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支农支出达到2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
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尤其是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对工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上半年,凉山、甘孜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与社会
“牢固树立‘两条腿走路’观念,在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中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
——张学忠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来,全省教育工作继续狠抓“两基”攻坚任务落实和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积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215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而且,首次普通高考自主命题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以乡镇卫生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急性传染病、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截至6月底,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工222个,在建项目15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84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3680余万人。
在控制城镇失业和完善社會保障体系方面,上半年全省城乡劳动力就业4707,9万人,比去年末增加7,6万人,城镇各类参保人数已达到2152,6万人,比去年末增加80,3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人与自然
“努力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加秀美的四川,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张学忠
我省地处长江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责任重大。这几年,我们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工程,下决心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滥采资源等现象进行了认真清理、严肃查处,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上半年,围绕“还三江清水,建生态四川”目标,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业污染源整治和城乡污染源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完成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60个,占应划定数225个的71%,完成应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40%。省政府限期整治工业污染源的139家工业企业中,有4家自然停产,3家依法关闭,5家通过验收,23家试运行,2家限期搬迁,32家设备安装,44家土建施工,完成整治工作的81,3%。现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日处理能力203万吨,处理率为42%。建成垃圾处理场40座,日处理能力14427吨,处理率为58%,以32条小流域为重点的农村污染源整治全面展开。
同时,《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63个,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B 亟待解决的矛盾
矛盾之所在,在于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完全消除。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质量效益指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水平提高的经济增长特征较为明显。从财政收入看,我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3,8%,比全国低7个百分点左右;从企业效益看,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2,1,比全国低10,7点;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差距继续拉大,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40元。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的能耗指标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0,8%,全年完成能耗降低4%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不相称的矛盾突出。2005年,我省经济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
虽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在于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完全消除。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将增大我省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甚至可能破坏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导致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C 消除制约的突破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四川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才能逐步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央的要求,更是我们四川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进—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谐发展的意识、节约发展的意识、清洁发展的意识、安全发展的意识,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防止出现以牺牲资源环境等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防止产能过剩行为再度盲目扩张和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
要以加快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把原材料、能源基础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医药化学工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筑业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较大的行业以及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作为重点。
我省农业比重过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因此,奋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省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科技等基础产业发展滞后,水平低、差距大,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能源消耗量大和综合利用率低是造成我省能源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突出解决能源交通和科技的瓶颈制约是促进发展的当务之急。
——张学忠
A 卓有成效的实践
人与经济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张学忠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长加快,运行质量提高,加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强。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72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增速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4,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0,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4亿元,增长10,1%。
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特别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识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1301万吨,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53吨标煤。
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全部免除农业税及附加等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支农支出达到2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
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增强了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尤其是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对工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上半年,凉山、甘孜GDP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人与社会
“牢固树立‘两条腿走路’观念,在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中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
——张学忠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今年以来,全省教育工作继续狠抓“两基”攻坚任务落实和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积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215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而且,首次普通高考自主命题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以乡镇卫生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急性传染病、血吸虫病和结核病等重大疾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截至6月底,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工222个,在建项目157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84个县(市、区),覆盖农村人口3680余万人。
在控制城镇失业和完善社會保障体系方面,上半年全省城乡劳动力就业4707,9万人,比去年末增加7,6万人,城镇各类参保人数已达到2152,6万人,比去年末增加80,3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人与自然
“努力建设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加秀美的四川,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张学忠
我省地处长江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责任重大。这几年,我们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工程,下决心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滥采资源等现象进行了认真清理、严肃查处,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上半年,围绕“还三江清水,建生态四川”目标,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业污染源整治和城乡污染源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已完成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60个,占应划定数225个的71%,完成应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40%。省政府限期整治工业污染源的139家工业企业中,有4家自然停产,3家依法关闭,5家通过验收,23家试运行,2家限期搬迁,32家设备安装,44家土建施工,完成整治工作的81,3%。现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6座,日处理能力203万吨,处理率为42%。建成垃圾处理场40座,日处理能力14427吨,处理率为58%,以32条小流域为重点的农村污染源整治全面展开。
同时,《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63个,全省空气环境质量和江河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B 亟待解决的矛盾
矛盾之所在,在于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完全消除。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质量效益指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水平提高的经济增长特征较为明显。从财政收入看,我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3,8%,比全国低7个百分点左右;从企业效益看,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2,1,比全国低10,7点;从城乡居民收入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的差距继续拉大,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40元。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上半年的能耗指标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0,8%,全年完成能耗降低4%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环境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不相称的矛盾突出。2005年,我省经济增速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比全国高2,4个百分点,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
虽然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归根到底,在于科学发展观还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一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完全消除。这些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将增大我省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甚至可能破坏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导致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C 消除制约的突破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四川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才能逐步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中央的要求,更是我们四川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进—步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谐发展的意识、节约发展的意识、清洁发展的意识、安全发展的意识,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防止出现以牺牲资源环境等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防止产能过剩行为再度盲目扩张和已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死灰复燃。
要以加快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把原材料、能源基础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医药化学工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建筑业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较大的行业以及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作为重点。
我省农业比重过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突出,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低。因此,奋力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省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科技等基础产业发展滞后,水平低、差距大,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能源消耗量大和综合利用率低是造成我省能源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突出解决能源交通和科技的瓶颈制约是促进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