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安徽省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狠抓工业领域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迅速成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明显增强。主要做法是:
(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修订了《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程序和要求,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意见(送审稿)》、《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送审稿)》和《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送审稿)》等一系列的文件,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2007年234家技术中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4.2亿元、利润121.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47.6%和47.9%,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中心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连续多年大幅增加,2007年已达到151.5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通过不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了经济技术资源,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成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核心。
(三)推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安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煤矿安全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铜陵有色技术创新院士行”等3次院士行活动,共邀请了53位代表我国行业最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参加,共作学术报告30场,达成项目合作协议37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武汉、马鞍山市等省内外开展了4次规模较大的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
(四)围绕加强创新品牌产品建设,启动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产品做强做大,形成一批亿元销售收入的重大新产品,带动我省产品结构调整,安徽省经委按照“加强引导、鼓励创新、扶持重点,培育品牌”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编制了《2008年安徽省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项目导向计划》,共269个项目,总投资181亿元。项目支持的重点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预计可开发100项以上重大新产品,新增新产品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五)以抓好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完成了《安徽省企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完成了50户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工作体系,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应用的企业由62%上升到83%,开展财务、采购、销售、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企业,由65%上升到90%。
经过努力,安徽省企业已初步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投入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我省65%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67%的科研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于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政策研究和落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做好《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和《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等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我们始终把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摆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在资金上,对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积聚,逐步形成定位明确、机制灵活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下一步,重点在汽车、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等我省优势行业中,再努力培育发展一批优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实施创新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项目和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计划的实施,支持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重大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名牌,以增强安徽工业的实力。2009年,我们将按新近出台的《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认定,进一步推进我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工作。
(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安徽省经委将组织省有关部门和各市经委一起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意见》;打造“安徽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通过吸引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企业加强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性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加速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的产业化;实施省级技术中心企业“1+2”计划,引导每户省级技术中心企业与2所以上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与方式;大力推广应用安徽省产学研网上洽谈和交易平台,在网上实现产学研供需与成果交易,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权责利益关系明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突出安徽省经济带动性大的重要骨干企业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两个重点,不间断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加大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全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继续提升汽车产业,把安徽省建设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大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不断改造提升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等传统产业,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培育一批贸科工农相结合的企业集团。
(六)坚持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骨干企业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及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战略,推动安徽省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将开展安徽省企业信息化50强评选工作,举办企业信息化高层论坛,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以省属企业和重要骨干工业企业为依托,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延伸,重点组织一批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的实施,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狠抓工业领域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迅速成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明显增强。主要做法是:
(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修订了《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按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程序和要求,报省政府法制办备案。起草了《关于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意见(送审稿)》、《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送审稿)》和《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送审稿)》等一系列的文件,为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34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2007年234家技术中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4.2亿元、利润121.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47.6%和47.9%,成为带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中心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连续多年大幅增加,2007年已达到151.5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通过不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置了经济技术资源,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成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核心。
(三)推进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安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煤矿安全技术创新院士行”、“安徽铜陵有色技术创新院士行”等3次院士行活动,共邀请了53位代表我国行业最高水平的院士和专家参加,共作学术报告30场,达成项目合作协议37个,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武汉、马鞍山市等省内外开展了4次规模较大的产学研项目对接活动。
(四)围绕加强创新品牌产品建设,启动实施“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
为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新产品做强做大,形成一批亿元销售收入的重大新产品,带动我省产品结构调整,安徽省经委按照“加强引导、鼓励创新、扶持重点,培育品牌”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今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编制了《2008年安徽省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项目导向计划》,共269个项目,总投资181亿元。项目支持的重点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预计可开发100项以上重大新产品,新增新产品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五)以抓好企业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完成了《安徽省企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完成了50户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信息化工作体系,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应用的企业由62%上升到83%,开展财务、采购、销售、物资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企业,由65%上升到90%。
经过努力,安徽省企业已初步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投入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目前我省65%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67%的科研人员集中在企业,68%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66%的省级科技成果出自于企业。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思路
(一)加强政策研究和落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做好《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和《关于工业强省的决定》等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二)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促进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我们始终把培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摆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在资金上,对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鼓励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导全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积聚,逐步形成定位明确、机制灵活的企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下一步,重点在汽车、机械、建材、化工、轻工等我省优势行业中,再努力培育发展一批优秀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实施创新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名牌产品
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项目和重大新产品百亿元工程计划的实施,支持开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重大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世界名牌,以增强安徽工业的实力。2009年,我们将按新近出台的《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安徽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认定,进一步推进我省新产品和创新品牌产品工作。
(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安徽省经委将组织省有关部门和各市经委一起研究制定《关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意见》;打造“安徽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品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通过吸引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我省企业加强合作,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国性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加速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的产业化;实施省级技术中心企业“1+2”计划,引导每户省级技术中心企业与2所以上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与方式;大力推广应用安徽省产学研网上洽谈和交易平台,在网上实现产学研供需与成果交易,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权责利益关系明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突出安徽省经济带动性大的重要骨干企业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两个重点,不间断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加大对“试验区”的支持力度,实现全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继续提升汽车产业,把安徽省建设成为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大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不断改造提升优质金属材料工业、水泥及非金属优质材料工业等传统产业,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推进生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培育一批贸科工农相结合的企业集团。
(六)坚持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要骨干企业为突破口,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及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战略,推动安徽省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9年,将开展安徽省企业信息化50强评选工作,举办企业信息化高层论坛,搞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以省属企业和重要骨干工业企业为依托,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延伸,重点组织一批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的实施,通过示范引导,以点带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