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进入新一轮民主党周期?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取胜,除了在客观上反映出美国人心思变之外,更为深远的政治经济动因,则是选民结构和政治周期发生了变化。
  
  奥巴马获选新任美国总统的当天,《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道:“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以后,随着一名黑人——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赢得足够选举人票而当选为美国新总统,始于1861年的南北战争在147年以后结束了。”
  
  这位观察家从非同一般的视角,解读着美国民主进程上的飞跃。
  
  “这一刻是历史性的。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了民权立法、司法干预、社会运动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例如布朗诉教育委员会、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大游行等等,但直到美国选出了一位非洲裔美国人为总统,南北战争才算真正地结束了。”
  
  
  政治生态更加包容
  
  此次竞选,奥巴马大获全胜,其中95%的黑人支持率是在意料之中的,而政治分析家们没想到在拉美裔中,也有66%的人投了奥巴马一票。此外,奥巴马还赢得了43%的白人选民。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奥巴马共得到53%的大众选票,349张选举人票。
  
  诚然,黑人进入美国政治舞台从共和党执政时期就已开始,例如前国务卿鲍威尔和现任国务卿赖斯;2001年,美籍华人赵小兰被小布什任命为劳工部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入阁的亚裔女星。但此次奥巴马的当选,意义又更胜一筹。
  
  “这说明美国种族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种族关系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吴心伯教授表示。大选期间,吴教授曾亲历美国访问。“最近一次的人口调查表明,到本世纪中叶,美国白人将降到50%以下,不再有少数多数之分,种族关系和现在的情况将大不一样。此外,少数族裔在政坛中的表现会更加活跃,这次就有5名华裔竞选众议员,接下来可能就是拉美裔,因为拉美裔人口增长非常快。所以,美国整个种族关系将更加融合,政治生态将越来越体现包容和多元化的进步趋势。”
  
  另外,吴心伯也指出,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取胜,除了在客观上反映出美国国内人心思变之外,更为深远的政治经济动因,则是选民结构和政治周期发生了变化。
  
  首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增加,思想上更加开放,容易接受民主党寻求变革的诉求;其次,共和党的选民基础主要来自中西部小城镇,而随着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向东西部大都市迁移,这部分地区的精英阶层向来是支持民主党的;第三,移民合法速度加快,非洲裔、拉美裔选民等都是此次支持奥巴马的重要力量;第四,90年代后美国产业结构升级,白人中蓝领人口下降,削弱了共和党的权力基层。
  
  吴心伯用数字举例说,2004年选民中自称共和党的有33%,民主党有35%;到了2008年,自称共和党的下降到了28%,民主党人士则上升到37%。1972年选举时,少数裔投票不足10%,但今年却超过了26%。他说,“这两组数据表明,美国人口结构变化是有利于民主党的。”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政党执政史上,则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上层建筑的变化自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吴心伯解释说,从1932年罗斯福执政开始的第一个周期中,民主党当政28年,美国北部工业化开始崛起;70年代后,随着工业向南方发展,共和党保守派崛起,成为主要当政党;而从90年代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进入后工业化经济时代,更加注重服务和思想(Idea)的生产,白领人群大大增加,所以,接下来美国执政党政治很可能又进入新一轮民主党周期。
  
  “不是对未来新政的授权”
  
  美国诞生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不管是美国国内,还是国际社会,总体上赞赏多于贬责。《纽约时报》在5日头版用通栏大标题书写“OBAMA”五个醒目字母,下面一行副标题“群起投票打破种族樊篱”。当时,身在美国的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注意到,这样的版式尚属首次。在大选结果揭晓前,《纽约时报》就发表社论支持奥巴马,认为他已成为美国需要的领袖。在之前的纸质媒体中,支持奥巴马的有128家,支持麦凯恩的仅有49家。对此,曹景行的一句评论颇值得玩味:“《纽约时报》支持奥巴马并不奇怪,但今天把小奥捧得太高的人,明天或许就会后悔。”
  
  此次选举,白人对麦凯恩的支持率超过半数。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丁幸豪教授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讲,一部分白人内心还是有失落感的,种族情结仍然存在。”
  
  这次金融危机凶猛而来,使许多美国民众对共和党感到失望,他们对经济的关注度超过了对种族的关注,无形中推了奥巴马一把。丁幸豪表示,这次结果应该说是美国民众否定现状的一次公决,并不能看作是对未来新政的授权。
  
  奥巴马上任后,要面对一系列棘手问题,如果他在百日执政“蜜月期”的表现不能让选民感到满意,那么今天的欢呼则又将变成另外一番景象。
  
  “在危机中上任不能保证成就伟大,但它是一次机遇,正如林肯、罗斯福和杜鲁门遇到的情况一样。”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家麦克·桑德尔说。
  
  罗斯福利用“新政”将美国从困境中拉了出来,奥巴马也需要采取新的政策措施,但扭转局面需要时间。罗斯福于1932年上台,从1935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指标才开始稳步回升;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虽然奥巴马和他的过渡团队已经开始拟定政策细则,但具体何时才能见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最后一段评论中这样说道:“打破种族界限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南北战争结束了,重建即将开始。”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其中广播电视工作者深入抗疫工作前线,真实地记录了抗疫故事,所拍摄的纪录片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金银潭实拍80天》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结构、手法和对声音画面的灵活运用,再现了金银潭医院在抗疫期间发生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解读空间。  【关键词】金银潭实拍80天;抗疫纪录片;叙事策略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
很多老人白天爱打盹,经常看着电视或读着报纸就进入了梦乡,几分钟后便又醒过来。其实,这与年龄有关系。对超过60岁的老人来说,打盹已经成了他们睡眠周期的一部分。  有关专家认为,老人白天打盹的内在生理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体内区分白天、黑夜的褪黑素分泌减少,使白天、黑夜的区别变得模糊,导致老人睡眠不规律;另外老人身体功能减退,脑供血供氧欠佳,所以容易犯困。外在原因是老人白天缺乏足够运动和外界的刺
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理论知识占用篇幅相对较少,系统性不强。学习并理解理论内容对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的内容既不如网络世界那么多彩缤纷,也很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使用工具软件过程中的创作激情和作品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往往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乏味,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是摆在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苏科
【摘 要】农村“大喇叭”曾经是村民了解政策、接收信息最重要、最权威的渠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大喇叭”逐渐没落,甚至一度退出宣传主阵地。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长江流域防汛救灾等应急事件的发生,再度让沉寂的“村村响大喇叭”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有关部门也开始重新审视其作用。本文从广播“村村响”在政策宣传、应急指挥、信息播报、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出发,阐释完善“村村响”工程的必要性,让
【教学内容】  教材:深圳小学英语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I部分Changes in Shenzhen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文章通过运用There be的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来描述深圳在20年间发生的变化。过去时态是五年级英语的学习重点,而There be结构是贯穿整个小学英语学习的知识点。这篇文章能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There be的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的用法;在情感态度方面,这篇文
便秘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症,它是一种由于肠道运动不正常而导致的症状。切不可小看便秘,医生们常将它称作“百病之源”。我原来饱受便秘之苦,有时肚子胀似有大便来临之感,可真正解时又解不下来。为此我喝过有助排便的“清肠茶”,当时是有效果,可事后又恢复原状。也曾去看过医生,但这种便秘没有什么特效药能治。便秘不但使我腹胀、不思饮食,还引起了血压不正常。特别是久蹲厕所排便时过于用力,加重了肛门直肠部的
斯皮策召妓丑闻能最终曝光,还是须归功于美国有效的金融监管系统。  高官性丑闻自然是媒体报道的一个重点,但记者倒是对斯皮策丑闻曝光的过程更感兴趣。这一点,或许也出乎办案老手斯皮策的意料。  据《纽约时报》披露,其实,事情最初源于汇丰银行的举报,该银行发现有两个皮包公司的账户电汇往来可疑。国税局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两个皮包公司果然不正常,其和一个绰号“皇帝俱乐部”的卖淫集团有关联,意想不到的是,纽约州州
寬容
期刊
他们的歌词温暖了一代又一代听者,在温暖着那些或者充满着希望、或者因挫折而感到沮丧绝望的人们时,一个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却渐行渐远。    网络免费下载的冲击让港台音乐市场共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2007年,赵传、小虫等原滚石旗下艺人与老东家滚石唱片对簿公堂闹得沸沸扬扬,其缘由就是赵传、小虫认为滚石唱片没有支付他们作品的版权费,而近年经营不善、人才流失严重的滚石方面则表示,赵传、小虫的指责毫无根据。
【摘 要】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03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