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版画与小说文本皆存在视角问题.二者所使用的视角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在明代金陵小说版画中体现尤为明显.画者在构图时,经常使用“全知视角”“窥视角”以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版画与小说文本皆存在视角问题.二者所使用的视角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不同,这一点在明代金陵小说版画中体现尤为明显.画者在构图时,经常使用“全知视角”“窥视角”以及“画中人物视角”,并形成了不同的构图模式:“全知视角”或借助梦境纹展现人物的异梦空间、心理活动,或通过建筑物划分空间再现故事的完整性;“窥视角”一般采用高俯视角和窗式构图,既满足了观看者的窥视心理,又增强了版画的空间感;“画中人物视角”属于局部性视角,经常与俯视角、仰视角以及“窥视角”相结合,共同再现文本内容.这些构图模式表明版画与小说文本之间既具有共生性,又具有独立性.
其他文献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方式。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更不能将“读”与“写”分开教授,因为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目前来看,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多将
清代小说寄生散曲相比于明代进一步外拓与深化,其变迁历程受小说与散曲发展的双重影响,可据此概分为三个时段.从文体特征上看,寄生散曲多以单篇小令为主,突出趣味性与可读性,
邸报与“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关系紧密,“明末清初时事小说”依赖邸报问世,邸报是不可或缺条件.邸报激发了“明末清初时事小说”家创作热情,为他们提供了时政题材,形成了“明
李渔指出“稗官为传奇蓝本”,传奇性既是小说和戏曲两种文体的文类和题材基础,也是不同文体间叙事思维的共性.戏曲改本将小说叙事转换为戏曲叙事,同一本事在不同文本中的迁移
《三国志演义》的创作倾向与历代对三国历史及人物的评价密切相关.从唐诗可以看出,唐代对魏、蜀的态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初盛唐时期曹魏题材强势存在,仅咏曹操的作品就有19首
胡适曾提出中国旧小说“简直没有”描写风景的能力、《老残游记》是白话写景“前无古人”的典范等观点,是“以西律中国小说”得出的误判.理由一,中国旧小说植入诗赋骈文等来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体现在语言和交际中。文化差异会产生文化冲突,这种冲突不仅仅在字面中,语法交际中找到,更多的是来自文化内涵。任何一种语言多存在于文化中,语言就是
明清鼎革之后,王仕云、陈忱等人对清廷顺逆有别的政治态度,及对清人身份的接纳与对遗民身份的持守,导致其对金批《水浒》的接受始终呈现出冲突对立的论争态势.围绕梁山诸人是
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体会英语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夯实基础转化技能新型教学法。结合中职英语的教学特点,对如何践行任务型教学进行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态度的目标达成,导致学生怕学、厌学,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费心,让英语教学费时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