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镇静、喜爱,或惊恐、厌恶等。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思想品德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抱着“学生不爱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含义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要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我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品德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以情“升温”,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讲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等,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之后,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随后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我兴奋地讲了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同学们脸上绽放出了欣喜和自豪的笑容。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使之系统形象化。如对于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不怕脏臭和讥讽掏粪的故事,使学生啧啧称赞。在讲“为人民服务”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使得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教具育情,知、情交融。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讲“祖国养育世代儿女”时,我在黑板上挂上彩色的中国大地图,祖国的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在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三、以情导行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竭力以情感化学生,导之以行。
1.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在讲“孝敬父母”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之后写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这时,我进行适当的引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课后几天,不少同学向我讲他们如何帮助父母刷锅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2.严中有情,端正学风。一次,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引得学生哈哈大笑。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后,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课本上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后来,他们改掉了在课堂上捣乱的坏毛病,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情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学、会学思想品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品德课。有些思想品德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抱着“学生不爱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作为一名女教师,我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含义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要把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我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品德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以情“升温”,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讲原理,我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
1.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等,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之后,我点明了“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随后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我兴奋地讲了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同学们脸上绽放出了欣喜和自豪的笑容。
2.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使之系统形象化。如对于时传祥,我用口头和体态语言,生动地描述他不怕脏臭和讥讽掏粪的故事,使学生啧啧称赞。在讲“为人民服务”时,我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九十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如何几次卖血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使得学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教具育情,知、情交融。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在讲“祖国养育世代儿女”时,我在黑板上挂上彩色的中国大地图,祖国的秀美山川、佳境名胜,一一跃然纸上。在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我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同学们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三、以情导行
思想品德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竭力以情感化学生,导之以行。
1.以情启思,明理践行。如在讲“孝敬父母”时,我列举大量事例,表明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之后写出《游子吟》的诗句,引导学生讨论:“父母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讲父母在饮食、起居、学习等各方面对自己的关心。这时,我进行适当的引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一想,我们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课后几天,不少同学向我讲他们如何帮助父母刷锅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
2.严中有情,端正学风。一次,有两个学生在课堂上做猴相、出怪调,引得学生哈哈大笑。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后,我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帮助他们挖根源,分析危害,并与他们一起学习课本上关于“遵守纪律”的内容,使他们明白“严是爱,纵是害,不管不问能变坏”的道理。后来,他们改掉了在课堂上捣乱的坏毛病,争着为班集体做好事。
实践证明,要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情”从“爱”来,有了浓厚的爱,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情感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爱学、会学思想品德知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