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变迁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angel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的青岛,凉意渐浓,已是旅游的淡季;但在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却人群浓密如织,气氛浓烈如夏,宛如身处7月青岛的黄金海滩。在经过4天的展示交易后,10月28日,农交会落下了帷幕。记者再度赶赴会展中心参加交易会总结大会时,发现会展中心的入口处,还簇拥着三三两两和门卫交涉的人群。其中一位女士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我坐了差不多两小时的公交车,就想赶来买些特色的绿色农产品,没想到已经闭幕不让进场了。”
  火爆的购销场面背后,是一组更具说服力的数字:展会期间日均观展人数达6万多人次,现场贸易额467.03亿,现场销售额3.3亿元。12年的历程,让农交会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知名度节节拔高。与此同时,也因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农交会正变得愈发成熟与气质非凡。
  简与繁的哲学——专业化引领会展未来
  嘉宾云集的开幕式上,看不到鲜花绿植和红地毯。6万平方米的展区里,司空见惯的领导专区也不见了踪影。与此同时,本届农交会省级展团参展的规模却创下历届之最,山东、浙江、黑龙江等12个省区的参展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米。农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介绍说,“我们把一切与农产品促销和贸易无关的内容都取消掉了,集中所有精力、财力和物力,就是要做好农产品营销促销。”据组委会透露,本届农交会共有40个展团参展。
  办会一再简化,展会却更显丰富和专业。在2号展馆,西藏展区格外显眼,除了因为身着民族服装的展销人员外,其富有高原特色的民族风情设计也居功至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场馆现场部副经理牟海兰介绍道,西藏展区的主色调为红、蓝、白,设计主题是“大美西藏,梦的故乡”。蓝天白云,炫彩云虹,再加以民族元素,把大美西藏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布局上,展区将展示、洽谈、销售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展台设计采用展架、展台的形式,构成封闭的空间,在方便观众参观、选购的同时,还能保证参展人员有一个休息、活动和相对安全的空间。本届农交会还首次将现场销售充实到展区,为了既方便贸易洽谈,又方便参观选购,各展区的设计布展都充分考虑了“展示的开放性、洽谈的私密性、销售的实用性”。除此之外,如广东、辽宁等展团,还大量采用了环保、可循环利用的金属型材。
  展会的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展区功能的设计和布局上,更体现在专业性更强、档次更高、影响更大的交流活动上。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中国兽医大会,今年首次被纳入农交会,并和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研讨会等同期活动一起成为了行业内的顶级盛会。
  其中,农业信息化专题展暨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更是目前农业信息化领域水平最高、特色最为鲜明的全国性展会。中国电信、农信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的翘楚,均在本届农交会上设有展区。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高朋满座。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论坛上表示,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阿里巴巴副总裁梁春晓更是热情洋溢,“如果说联产承包制给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由,那么网络电商给了农民农产品销售的自由。”
  此外,本届农交会还专门开设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专场,使展览活动的专业性更加凸显。专业观众的质量,历来是衡量展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吸引和服务好专业观众、提高展会的专业化水平,组委会特意设置了专业观众专场,即在一定时间段,不对外开放,让采购商与参展商进行面对面零距离接触。
  淡与广的嬗变——市场化运作注入活力
  农交会孕育在农业,更是在市场中诞生。
  农交会的前身,是农业部1992年起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农业博览会(1995年第二届起隔年举办一次,1999年改成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简称农博会,直到2001年)。农博会曾经是国内最高规格的农业展会,其主要目的是展示宣传我国农业战线取得的成果,但每年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都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对2003年是否继续举办第六届农博会提出了质疑。
  与此同时,由于2001年底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传统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多重限制,我国农产品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出口压力日益加大。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把有限的农产品补贴资金,更好地用到促进农产品出口上,成了农业部着手研究的重大课题。
  “当时,全国农业展览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提出了举办一个旨在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交易会,同时要避免过去农博会存在的弊端,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的行政办展思路,加大对企业参展的邀请力度,通过市场化运作,降低政府财政压力。”农交会组委会秘书组组长、全国农业展览馆副馆长王一民介绍说,这个思路很快就得到了农业部主要领导的认可。
  2003年6月,农业部决定于当年11月11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至此,一个全新的农业展会诞生了。
  至今,农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以企业为主体”的布展原则始终坚持不变,不同的是,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行政色彩淡了,办会的路子却更广了。“今年在33个省级展团之外,我们首次尝试市场化组展,水产、茶叶、农机展区都是通过市场化组展的。”王一民说,市场化组展主要是通过委托社会上的企业等来组织,目前各方反响都不错。
  在会展中心外4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展区,五征农机集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是想借这个平台了解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在和记者短短几分钟的交谈当中,这位负责人就被前来咨询的参观者打断数次。而茶叶展区的一位参展商表示,开始并不是很想来,来了之后发现比预想的好很多,有些产品头两天就卖完了。“我被这个场面震撼到了。”他说,明年一定还会来参加。
  响与强的逻辑——品牌化带动现代农业
  山东章丘的大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红井源牌亚麻籽油、湖北的奥星双低菜籽油、新疆的旺源鸵奶、陕西安康的生态富硒农产品……两万余种名、特、优、精品牌农产品在本届农交会上齐齐亮相。
  然而,这两万多种农产品,记者耳熟能详的,却屈指可数。
  “目前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已经从2008年的60万件增长到了2013年的125万件,5年间翻了一倍。但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我们农产品品牌总体建设基础还是差,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还是少。”张合成说,“多数的品牌还停留在局部的地区,跨省区的品牌不多,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更少,国内前几位农产品品牌的规模和全球对应的品牌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正鉴于此,农业部着手以展会为平台来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2014年7月份,组委会发布《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评选办法》,委托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等单位成立评奖委员会,对参展产品进行评选。通过开展“农交会参展产品金奖”,向社会及消费者推荐优质农产品,从而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和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
  事实上,农交会也一直把推动我国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其办会宗旨之一。每年的农交会都是传统品牌、区域品牌、知名品牌和经过认证的品牌农产品的大秀场。本届农交会则更加注重引导农业消费转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参展条件上,农交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原则,目的就是要确保参展产品都是各地的优质名牌农产品。“这实际上也关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本身这个品牌的含金量。”王一民说,展会筹办过程中,组委会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展团严把参展企业资质关和参展产品质量关。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张合成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他说,品牌是信誉的凝结,是质量和安全的象征。品牌越是叫得响,农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
  “舌尖上的安全”不仅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老百姓长期关注的话题。在展区,记者见到不少拎着大包小包的市民,上前询问为什么买这么多东西时,有一条理由,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及——放心。
其他文献
在天津市展区,记者看到展台上放置的几个非常精致美观的小瓶。小瓶里装着各色液体和一颗小绿苗。这是天津滨城天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据公司市场营销经理段立军介绍,装在瓶子里的小苗为蝴蝶兰,各色液体为公司自己研发的培养基。这些培养基为小苗提供养分。这些小苗可以在瓶子里保持一年的生命,一年之后可以移植到土壤中继续生长,待长到一定时候就会开出美丽的蝴蝶兰花。而现在可以用它来做钥匙链。记者看到,除了
期刊
10月11日,全国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总结交流了“十二五”以来休闲农业发展的成效经验,研究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绍品指出,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养,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美丽江苏建设的目标,按照省“十二五”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强化示范、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提升内质、加大宣传、培育品牌,涌现出了许多有特色、有文化、有情趣的魅力乡村,全面推进了全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达4150个,年接待游客量达720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23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
期刊
地处黄河沿岸的章丘市高官寨镇,凭借当地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质和无污染的黄河水灌溉孕育了品质独特的绿色优质甜瓜。这一带的甜瓜具有肉质酥脆,细嫩多汁、甘甜爽口的鲜明特点,更有清暑热、解烦渴等显著功效。美味的口感加之丰富的维生素、叶酸、铁质等,使高官寨甜瓜备受青睐。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有景甜五号、冰糖脆、水晶宝等十几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辐射传新、东安、罗家、孙刘李等周边十几个村落,由此高官寨镇也被誉为“山东甜
期刊
有一个产业国色天香
期刊
“走,去慢城!”记者刚到南京,南京市农委工作人员就拉着大家向郊区迈进。  何为慢城?记者带着一脸疑惑,寻思良久不解,只好张口问询。后得知,慢城的全名是高淳桠溪国际慢城,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西北部,区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6个行政村分布其中,由于景色自然天成,质朴秀美,民间传说、文化古迹与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素有人间仙境、天然氧吧之称,2010年被世界慢城联盟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成为
期刊
今夏,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陕西、辽宁、吉林等十几个省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虽说多数地方在抗灾后又夺取了丰收,但是笔者仍呼吁民众珍惜来之不易的每粒粮食。  众所周知,中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约全球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粮食供给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是特殊商品,是生活必需品。粮食关乎生存、发展、稳定大局,粮安天下安!粮食安全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期刊
菏泽因牡丹而出名,有“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牡丹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被国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牡丹产业,科学谋划,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立足现有牡丹种植大户实施“倍增计划”,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牡丹产业领域,逐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牡丹产业综合竞争力,着力拓展牡丹深加工的广度和宽度,牡丹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菏泽
期刊
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尧帝在位期间,国家突发瘟疫,尧帝遂拜访名医,终探有名为牡丹的灵草,能消灭瘟疫,救治百姓。尧便派舜前往收取灵草,舜遂取得灵草归来。百姓食之,病痛瞬间消失,且脸色红润光泽,神清气爽,犹如年轻几岁。从此牡丹就与尧舜紧密联系在一起。  尧舜千古传颂,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寄情于牡丹,本着传承、发扬牡丹产业的愿景,依托菏泽市政府及牡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投资20亿元兴建了占地面积2000
期刊
提起牡丹,人们首先想起的是“国色天香,富贵满堂”。牡丹,就是用来观赏的。如果你到了“中国牡丹之都”菏泽,你的这种观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牡丹籽食用油、牡丹化妆品、牡丹茶、牡丹酒、牡丹食品、牡丹软胶囊保健品、牡丹精油等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牡丹的认知,这个以牡丹为主的朝阳产业链条已经成为菏泽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支撑。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视察了菏泽牡丹产业。面临着千载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