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ld2006_ld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保护工作人员降低职业风险。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因素实地调查分析,制定安全防护控制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教育。结果: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得到完善和提高,有效控制或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存在多方面职业危害,只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防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33-01
  1 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危险因素
  1.1消毒供应中心弥散气体的危害 常用含氯消毒剂释放出氯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1]。
  1.2消毒供应中心仪器物品的危害
  1.2.1 粉尘吸入 护士制作各种辅料、棉球、纱布可产生粉尘,空气中粉尘微粒浓度高,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可损伤呼吸中枢系统。
  1.2.2 噪声 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工作易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等。
  1.2.3高温、潮湿环境 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范围121—134℃,高温环境工作出汗多,易导致中暑,从高压蒸汽灭菌器、烘干机中取送物品时操作不慎易被烫伤,由于初洗去污区地面潮湿,空气湿度大,易引起关节炎。
  1.2.4紫外线 紫外线对眼睛、皮肤都有损害,它所产生的臭氧浓度〉0.3%会导致人体中毒。
  1.2.5锐器损伤 回收清洗包装医疗器械时,接触各种锐利器械如各种穿刺针、剪刀等很容易被刺伤,锐器刺伤可传播30余种血源性传染病,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因素[2],有发生HIV、HBV、HCV的危险。
  1.2.6微生物气溶胶 世界上约有500多种致病菌,经气溶胶传播的至少有100多种,占全部传播途径的首位[3]。超声清洗、用毛刷手工清洗及压力水枪喷溅会产生微生物气溶胶,吸入呼吸道对健康造成危害。
  2 管理措施
  2.1提高护士的个人意识 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考核的主要内容。
  2.2 树立“关口前移”的预防理念 使护士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的观念,在清点回收、清洗处理污染物品时,严格执行标准防护:戴帽子、口罩、双层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穿隔离衣、防水围裙,穿防水鞋。
  3 技术性措施 改进消毒物品,用无毒代替有毒,用低毒代替高毒。配备噪音小、性能好的设备,采用隔离操作,减少人体接触。
  4 预防措施 加强防护品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发现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实行定期体检并建立体检档案,定期接种乙肝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以便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 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
  5.1 化学因素损害的防护 凡接触化学消毒剂应佩戴防护用具,浸泡消毒加盖以减少挥发。5.2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紫外线消毒后注意通风。对产生噪音的设备安装隔音材料或为员工配备防护耳塞,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和排气扇,减少噪音污染。高温工作区域安装降温设备,取放物品应戴手套,穿长袖衣服以防烫伤。在制作敷料、纱布、棉球等物品时,应戴口罩,减少动作幅度。
  5.3 加强生物因素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流动水冲洗后,用0.5%碘伏消毒,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确认污染HBV阳性,误伤者又没有免疫力,应在误伤后24小时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未接种乙肝疫苗则应同时接种第一针,接受过乙肝疫苗则应确认其抗体水平,不足的则应补充注射。确认污染HIV阳性,应立即应用一些如AZT等抗病毒制剂或联合用一些蛋白酶抑制剂,以降低感染率,根据不同传染病最长的潜伏期,确定对伤者追踪观察时间。配备收集锐利器械的耐刺容器盒,规范操作行为,把防止锐器伤害的各项操作要求纳入操作规程。超声清洗时加盖,手工清洗时在液面下刷洗,避免压力水枪冲洗时喷溅,减少微生物气溶胶污染。
  参考文献
  [1] 赖美玉,李晓玲,陈碧英,等.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 全科护理,2009,7(8B)2134.
  [2] 李丽珍.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J]. 护理研究2009,23(7B):1851.
  [3] 潘湛,王勤熙. 气溶胶病毒富集与检测研究进展[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38(6):579.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在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女性中度烧伤合并颜面部损伤早期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烧伤管理小组,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评估,心理咨询师的介入等措施。运用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价,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得分。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哮喘吸入治疗的不顺从因素及对策。方法:观察32例哮喘患儿的吸入疗效。结果:患儿,患儿家长及护理人员,均能使吸入治疗不顺从,从而影响疗效。结论:患儿,患儿家长及护理人员,共同努力,减少治疗不顺从因素,提高疗效,使患儿婴幼儿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  【关键词】雾化吸入治疗;不顺从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乳山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乳山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乳山市共报告手足口病8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70/10万;发病高峰期集中在每年5-8月份,峰值出现在6-7月份;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0-6岁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67%;2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的流程优化措施。方法:针对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业务流程再造原则,对病理标本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及优化,并对流程优化后409份病理标本管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标本管理流程中存在的标本丢失和标本管理不当隐患得到控制。结论:消化内镜室病理标本管理的流程优化,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可更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消化内镜室的工作质量得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科室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以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通过查找护患纠纷关联的三方因素即护士、患者及管理者,梳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增强三方的法律意识及沟通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临床科室产生护患纠纷的原因复杂,加强法律意识及沟通方式,能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护患纠纷;原因分析;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
期刊
【摘 要】目的:通过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优质服务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门诊患者输液环节、护理操作流程、病情观察、护患沟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结果: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满意度有较大提高。结论:细节管理是进行优质护理的基础;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服务内涵。  【关键词】门诊输液;优质护理;细节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1-01
期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丽江市孕产妇梅毒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为下一步预防和控制梅毒母婴阻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在本市各医疗机构免费检测梅毒的孕产妇、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数据统计,建立SPSS数据库。结果:2011—2013年共对37185例孕产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90例,阳性率0.24 %,孕产妇梅毒感染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经济欠发达地区较高,统计学分析有显
期刊
【摘 要】病案是医院宝贵的财产之一,病案室就是保存这些医疗信息资料的重要科室,所以病案管理工作更要重要;现代化的医院要求病案管理也要符合目前医学科学发展的大环境;病案管理人员要搞好自己的专业,又要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使病案管理工作更新一台阶。本文浅谈病案管理的现状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病案管理现状;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09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8-01  我院是集临床、保健、教学为一体的妇幼保健院,于2009晋升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整体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在临床科研方面相对薄弱,几乎为零。针对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科研意识弱、科研基础差、信息匮乏、科研管理不够等弱点,我院认真贯彻“科技兴院”的方针,将PDCA管理法应用到我院科教管理中,积极
期刊
【摘 要】目的: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病人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将腹腔镜术后病人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应用疼痛评估工具数字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制定及实施疼痛控制流程,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对疼痛护理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和疼痛处理技巧方面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