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余威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
——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课文《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病情延误,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的不幸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做到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的情节并不复杂,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内容理解的难度并不大。那么,学习这一类课文,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应确定怎样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扁鹊治病》阅读测试表”,在我区的中心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完全小学随机抽取5个班级,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5分钟后,进行了一次阅读前测(统计见下表)。
班级/学生数 正确、流利朗读 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课题理解内容 理解寓意 认为自己基本读懂课文的学生数、比例
1 36 达标 33 30 34 35 35 97.22%
不达标 3 6 2 1
2 34 达标 30 28 30 30 32 94.12%
不达标 4 6 4 4
3 46 达标 34 37 36 42 43 93.48%
不达标 12 9 10 4
4 45 达标 35 34 35 32 34 75.56%
不达标 10 11 10 13
5 44 达标 28 22 28 15 30 68.18%
不达标 16 22 16 29
根据前测,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经过15分钟自读,学生基本上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大多数学生自学课文后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课文。
3.少数学生出现“桓”“骨髓”的读音错误,不理解“敷烫”一词。
4.多数学生能借助课题概括寓言主要内容,少数学生虽然理解了寓言的内容,但是概括的语言不够精练。
5.多数学生能基本说出寓意,但如何全面、有条理地归纳寓意尚需要指导。
在进行阅读前测和分析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研读了教材,发现《扁鹊治病》所在单元的“导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课后练习也有相应的要求:
1.这两则寓言对我很有启发……
2.读了课文,我还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根据“导语”和“课后练习”的要求,结合对学生阅读前测和前测分析,我们认为:语文承载的东西太多,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以及修辞逻辑,知识能力,无所不有。但在一节课上,在一篇教材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应俱全。《扁鹊治病》的教学,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对字词的学习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据学段要求、学生学习起点以及文本特点, “抓住一二,不及其他”, 有所选择,确定合宜的学习内容。
按照这些年在教研实践中形成的“整体设计要略,追求简约;重点感悟要丰,追求扎实”的教学理念,根据《扁鹊治病》的语言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蔡、睬、烫、剂”4个生字,会写“扁、鹊、蔡、睬、肠、胃、烫、剂、汤”9个生字。读准“蔡桓公、骨髓”等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敷烫”。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填写《诊疗记录表》,梳理故事内容,并利用记录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学习运用“拓展”“考证”“联系”等方法理解寓意,明白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劝告的道理。
由此,我们确定了《扁鹊治病》的两项主要学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复述故事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它能综合体现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安排足够的时间
“复述”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改变。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地经历从“读课文”到“讲故事”的尝试、提高的过程,体验“语言加工”这一创造性学习的快乐。
(二)提供工具
进行复述,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就能使学生获得“复述”的基本信息。运用这个框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呈现出讲得正确、生动、形象等不同的学习结果。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工具”是《诊疗记录表》 (见下图)。在填写《诊疗记录表》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以“小扁鹊”的身份,进入了情景,进入了课文,对《扁鹊治病》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排列,建立了“复述”的基本框架。
诊 疗 记 录 表
患者:
时间 症状 治疗方法 患者反应
主治医生:
在填写《诊疗记录表》的过程中,我们提示学生关注以下信息:
1.看懂要求,知道怎样填写。如语言简洁,抓关键词语等。 2.填写完整。如患者和主治医生姓名。
3.与课文内容联系。如根据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填写第一次诊疗情况。
4.学会举一反三。根据填“第一次诊疗情况”的方法,填写后面三次诊疗记录。
5.完善信息。交流反馈后,学生自主修改《诊疗记录表》。
(三)运用工具,学习复述
1.根据《诊疗记录表》,复述第一次诊疗情况。
复述时,我们逐步提高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有条理的基础上,做到有声有色,还可以配上动作、神态,表现心理活动,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2.在复述“第一次诊疗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先指导学生选择后三次诊疗中的其中一次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在交流中让学生合作完整复述诊疗全过程。
3.创设情境进行复述。在学生初步完整复述诊疗全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这样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整个故事:
话说扁鹊离开齐国,来到了秦国,去拜见秦王。现在你就是扁鹊,你会怎样把给蔡桓公治病的事说给秦王听呢?
秦王大喜,问:“神医,怎会来吾国?”
扁鹊答:“禀大王,一个多月前……”
学生自由尝试复述。
师生合作表演复述。
复述,是积累、内化、运用文本语言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提炼重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填写《诊疗记录表》,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工具,从通顺、有条理,到发挥想象,生动地复述课文,然后创设情景,分角色对话,转变叙述角度展开创造性复述。学习内容选择合理,难度合适,且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懂蕴含寓意
针对“读懂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拓展”“考证”“联系”等方法理解寓意。希望通过这些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习得理解寓意的基本方法。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临死前,蔡桓公会说些什么?
预设:要早听扁鹊的话;小病不治,大病难治。
……
2.引导学生从蔡桓公说的话,拓展想象: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要听从别人的忠告;小错不改,铸成大错。
3.引导考证古文,查查故事的出处。
课件出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选自《韩非子·喻老》
读古文原句。
理解古文意思:“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细微。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它的细微之处着手。”
小结:通过考证,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4.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
相继出示 “防微杜渐;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相关的成语、格言。
引导学生朗读,积累。
5.请学生回顾上述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整理出归纳理解寓意的方法。
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考证原文出处,联系名言警句,读出自己的见解,理解文本丰富的寓意。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总结归纳理解寓意的方法,而不是局限于唯一寓意或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努力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如果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在自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因此,确定合宜的学习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底线,它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底线。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学习的起点,确立合宜的学习内容,再制定出适宜的学习目标,就能有效展开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课文《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主要内容是:名医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病情延误,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的不幸结局,警示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做到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的情节并不复杂,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内容理解的难度并不大。那么,学习这一类课文,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应确定怎样的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扁鹊治病》阅读测试表”,在我区的中心城区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农村完全小学随机抽取5个班级,在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5分钟后,进行了一次阅读前测(统计见下表)。
班级/学生数 正确、流利朗读 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课题理解内容 理解寓意 认为自己基本读懂课文的学生数、比例
1 36 达标 33 30 34 35 35 97.22%
不达标 3 6 2 1
2 34 达标 30 28 30 30 32 94.12%
不达标 4 6 4 4
3 46 达标 34 37 36 42 43 93.48%
不达标 12 9 10 4
4 45 达标 35 34 35 32 34 75.56%
不达标 10 11 10 13
5 44 达标 28 22 28 15 30 68.18%
不达标 16 22 16 29
根据前测,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经过15分钟自读,学生基本上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大多数学生自学课文后认为自己基本能读懂课文。
3.少数学生出现“桓”“骨髓”的读音错误,不理解“敷烫”一词。
4.多数学生能借助课题概括寓言主要内容,少数学生虽然理解了寓言的内容,但是概括的语言不够精练。
5.多数学生能基本说出寓意,但如何全面、有条理地归纳寓意尚需要指导。
在进行阅读前测和分析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研读了教材,发现《扁鹊治病》所在单元的“导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我们还要练习复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课后练习也有相应的要求:
1.这两则寓言对我很有启发……
2.读了课文,我还有一些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这两则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根据“导语”和“课后练习”的要求,结合对学生阅读前测和前测分析,我们认为:语文承载的东西太多,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以及修辞逻辑,知识能力,无所不有。但在一节课上,在一篇教材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应俱全。《扁鹊治病》的教学,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对字词的学习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根据学段要求、学生学习起点以及文本特点, “抓住一二,不及其他”, 有所选择,确定合宜的学习内容。
按照这些年在教研实践中形成的“整体设计要略,追求简约;重点感悟要丰,追求扎实”的教学理念,根据《扁鹊治病》的语言特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蔡、睬、烫、剂”4个生字,会写“扁、鹊、蔡、睬、肠、胃、烫、剂、汤”9个生字。读准“蔡桓公、骨髓”等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敷烫”。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填写《诊疗记录表》,梳理故事内容,并利用记录表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学习运用“拓展”“考证”“联系”等方法理解寓意,明白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劝告的道理。
由此,我们确定了《扁鹊治病》的两项主要学习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复述故事
“复述”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它能综合体现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安排足够的时间
“复述”需要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选择、重组、改变。有足够的时间,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容地经历从“读课文”到“讲故事”的尝试、提高的过程,体验“语言加工”这一创造性学习的快乐。
(二)提供工具
进行复述,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就能使学生获得“复述”的基本信息。运用这个框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呈现出讲得正确、生动、形象等不同的学习结果。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工具”是《诊疗记录表》 (见下图)。在填写《诊疗记录表》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以“小扁鹊”的身份,进入了情景,进入了课文,对《扁鹊治病》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排列,建立了“复述”的基本框架。
诊 疗 记 录 表
患者:
时间 症状 治疗方法 患者反应
主治医生:
在填写《诊疗记录表》的过程中,我们提示学生关注以下信息:
1.看懂要求,知道怎样填写。如语言简洁,抓关键词语等。 2.填写完整。如患者和主治医生姓名。
3.与课文内容联系。如根据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填写第一次诊疗情况。
4.学会举一反三。根据填“第一次诊疗情况”的方法,填写后面三次诊疗记录。
5.完善信息。交流反馈后,学生自主修改《诊疗记录表》。
(三)运用工具,学习复述
1.根据《诊疗记录表》,复述第一次诊疗情况。
复述时,我们逐步提高要求,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在有条理的基础上,做到有声有色,还可以配上动作、神态,表现心理活动,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2.在复述“第一次诊疗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先指导学生选择后三次诊疗中的其中一次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在交流中让学生合作完整复述诊疗全过程。
3.创设情境进行复述。在学生初步完整复述诊疗全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这样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整个故事:
话说扁鹊离开齐国,来到了秦国,去拜见秦王。现在你就是扁鹊,你会怎样把给蔡桓公治病的事说给秦王听呢?
秦王大喜,问:“神医,怎会来吾国?”
扁鹊答:“禀大王,一个多月前……”
学生自由尝试复述。
师生合作表演复述。
复述,是积累、内化、运用文本语言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提炼重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填写《诊疗记录表》,再指导学生运用这一工具,从通顺、有条理,到发挥想象,生动地复述课文,然后创设情景,分角色对话,转变叙述角度展开创造性复述。学习内容选择合理,难度合适,且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懂蕴含寓意
针对“读懂故事中隐含的寓意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拓展”“考证”“联系”等方法理解寓意。希望通过这些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习得理解寓意的基本方法。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1.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临死前,蔡桓公会说些什么?
预设:要早听扁鹊的话;小病不治,大病难治。
……
2.引导学生从蔡桓公说的话,拓展想象: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要听从别人的忠告;小错不改,铸成大错。
3.引导考证古文,查查故事的出处。
课件出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选自《韩非子·喻老》
读古文原句。
理解古文意思:“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细微。要想控制事物就得从它的细微之处着手。”
小结:通过考证,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4.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成语、格言说说寓意。
相继出示 “防微杜渐;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等相关的成语、格言。
引导学生朗读,积累。
5.请学生回顾上述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整理出归纳理解寓意的方法。
解读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精神活动。我们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考证原文出处,联系名言警句,读出自己的见解,理解文本丰富的寓意。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总结归纳理解寓意的方法,而不是局限于唯一寓意或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努力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如果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在自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真谛。因此,确定合宜的学习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底线,它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底线。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依据学习的起点,确立合宜的学习内容,再制定出适宜的学习目标,就能有效展开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