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新城辽墓调查简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春,汤原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下乡进行文物普查时,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一座已被破坏的古墓葬(编号M1),并追缴回部分出土遗物。现将这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该墓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振兴乡新城村南侧,东距松花江4.5公里,西南距古城村3公里,东北距民主村3.5公里(图一)。地理坐标为:北纬47°08′,东经130°43′,海拔高度为75米。现地表面已开辟成为耕地。
  二、墓葬形制
  墓葬为土坑竖穴,无葬具。方向92°,墓坑长1.8米,宽0.8米,墓底距地表深约1.3米。墓主人头东足西,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因发现时已被破坏,故随葬器物已不知原位置。
  三、出土遗物
  该墓葬出土随葬品49件,分为陶器、铜器与铁器。
  1.陶器
  瓜棱壶 1件。标本M1∶1,泥质灰陶,陶质细腻,轮制。喇叭口,长颈,鼓腹,平底。唇颈间饰两道凸弦纹,在颈、肩结合处有两道平行凹弦纹,肩腹间也有一道凹弦纹,自肩部起饰9道竖条弧纹,似瓜棱。通高24.8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8.7厘米(图二,1)。
  2.铜器
  铜饰件 2件。标本M1∶2,呈桃形,上端有圆形穿孔,中心位置为十字形镂孔,在十字形镂孔四周各有三条长度不等的长条形镂孔,略有弧曲,均对称排列。饰件一面光滑,另一面均匀布满突出的圆点。据了解,此物发现于墓主人腰部附近,应为佩饰品。长9.1厘米,宽7.3厘米(图二,2)。标本M1∶3,圆形,均匀排列22个大小不等的圆形镂孔,直径7.2厘米(图二,3)。
  铜铃 5件,分两型。
  A型 4件,大致呈三角形,在三角形底部相邻的两个角上,各有一个球形铜铃,铜铃的三条棱上饰有凸弦纹,棱的上部中间有一个系绳用的小圆孔。M1∶4,高6.6厘米,宽6.8厘米,重40.65克(图二,4)。
  B型 1件。标本M1∶8,铃身部分残缺,高2.1厘米,最宽1.1厘米(图二,5)。
  铜镯 2件。形制大小一致,均由截面呈椭圆形的铜丝弯曲而成。
  铜珠 16枚,分两型。
  A型 12枚,形制一样,尺寸相近。中空,呈球形。标本M1∶9,高 1.7厘米,最大口径 1.1厘米。
  B型 4枚,形制一样,尺寸相近。中空,六棱形。标本M1∶21,高1.6 厘米,最大口径1.2 厘米。
  3.铁器
  马镫 1件。标本M1∶25,柄呈长方形,下部有一长方形横穿,镫体上部圆弧,踏部较宽,四角呈弧形,并有水波纹和圆孔两种镂孔,均对称分布。高18.8厘米,宽14.5厘米。踏部长10.1厘米,宽6.7厘米(图二,6)。
  铁镞 14件。均锻制。以镞尖形制可分两型。
  A型 5件。扁弧状镞尖,镞身呈四棱柱形,圆锥铤。标本M1∶26, 通长12.1厘米,镞身长8.9厘米,铤长3.2厘米(图三,1)。
  B型 9件。平铲状镞尖,根据镞身与铤的分界又可分两型。
  Ba型 8件。标本M1∶31,镞身与铤结合处凸起呈箍状,分界明显。通长9.2厘米,镞身长4.8厘米,铤长4.4厘米(图三,2)。
  Bb型 1件。标本M1∶39,镞身与铤无明显分界。通长13.5厘米(图三,3)。
  铁削 8件。标本M1∶40,锻制,身与柄处内弧。通长13.5厘米,宽1.4厘米,柄长5.1厘米(图三,4)。
  四、结 语
  墓葬出土的瓜棱壶,与绥滨三号墓[1]、绥滨农场九团十二连墓地[2]中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仿,铜铃与绥滨县二九○农场一队遗址[3]采集的小铜铃形制基本一致,马镫与赤峰大营子辽墓[4]、辽宁北票白家窝铺辽代墓[5]所出的马镫相似。就目前的考古资料看,辽代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多含马具和兵器,而新城辽墓不但出土有马镫,还有较多数量的铁镞和铁削,为断代提供了实物依据。
  该墓出土的瓜棱壶颇具特色,“瓜棱器是在辽代盛行的一种器物,此种风格的陶器,当是辽代契丹统治五国部地区的产物”[6]。另外结合本地区情况,辽代五国部[7]之一的盆奴里国,即在汤原县境内。由此表明该墓葬的文化性质应属辽代五国部文化。
  新城辽墓的发现,丰富了佳木斯地区辽代五国部的实物资料和信息,对于了解辽代五国部文化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历史意义。
  [1]于志耿,魏国忠:《绥滨三号辽代女真墓群清理与五国部文化探索》,《考古与文物》1984年2期。
  [2] 邹继和:《绥滨农场九团十二连墓地出土及征集的几件陶器》,《北方文物》2006年2期。
  [3]谭炜:《黑龙江省绥滨县二九○农场一队古遗址调查》,《北方文物》2011年1期。
  [4]郑绍宗:《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6年3期。
  [5]陈金梅:《辽宁北票白家窝铺辽代墓葬》,《北方文物》2008年4期。
  [6]杨海鹏:《辽五国部族属探微》,为2010年9月辽金史年会提交的论文。
  [7]公元10世纪,辽代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沿岸设置了五个部落,称其为五国部。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遗址;Ⅲ区;发掘简报  【摘要】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唐县淑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Ⅲ区发现灰坑三座,其中H3出土大量夏时期遗物,可复原陶器较多,为研究太行山东麓夏时期考古学文化增添了新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河北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民居至汽训队之间,向南越过唐河灌渠。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期刊
【关键词】张之洞;吴大激;信札;考析  【摘要】本文刊发了一件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激的信扎,它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  最近发现晚清重臣张之洞致吴大潋信札一件,不仅是研究张之洞和晚清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亦是张之洞的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信札全文凡8页,每页纵23厘米,横15厘米(图一)。释文如下:清卿仁兄麾下:  久别极为怀想,恨鲜暇作书耳。海上多警,
期刊
【关键词】河北满城;荆山遗址;汉墓;发掘简报  【摘 要】2005年8—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满城县文物保管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对满城荆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汉墓8座。墓葬分布较集中,出土遗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为认识满城地区汉代平民墓葬特点、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材料。  荆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满城县神星镇荆山村西北的台地上,东临沙河,东南距满城县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约10公里(
期刊
【关键词】河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  【摘要】本文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切入点,对河北“国保”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河北的旅游发展提出建议,期望借“国”字招牌,发挥“国保”优势,大力发展河北的文化旅游事业,让旅游者能够从中汲取历史文化精华,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一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由中央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名单、明令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博物馆;文化传播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金代墓葬;仿木结构  【摘 要】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经清理发掘,出土瓷器有盘、碗、罐、盖、瓶、盆以及银簪、骨质牙刷、铜钱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对比研究,此墓葬的年代为金代。  2011年9月,在唐县县城的一座高层住宅地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县文物保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勘查,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该墓葬位于县城东方秀轩
期刊
【关键词】清东陵;陵园格局;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  【摘要】 清承明制,清东陵最初规划的陵园格局完全仿明十三陵,并按规划进行了首批陵寝建设。但在孝庄文皇后“卑不动尊”说的影响下,清东陵的陵园格局逐步发生改变,先后建立了皇后陵、妃园寝以及东西陵分葬的兆域制度。  清东陵是清王朝入关后建立的第一处皇家陵园。清承明制,清皇陵与明皇陵建筑相似点很多,但清皇陵中帝陵、后陵和妃园寝所组成的完整陵寝体系以
期刊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东周墓葬  【摘 要】2006年5-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中,对唐县在淑闾遗址的三座东周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出土遗物种类较多,为冀中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至唐县城北的一座兵营(汽训队)之间,向南延伸越过村西南的唐河灌渠。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河北省文
期刊
【关键词】古人骨;年龄鉴定;蓟县;桃花园墓地  【摘要】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说,“提高人骨年龄鉴定的准确度”是一个重要的且急需多学科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学术界常用的两种年龄判定方法,结合天津蓟县明清时期人骨的年龄鉴定工作,提出仅仅用牙齿磨耗来鉴定年龄是存在一定偏差乃至错误的,因此建议在以后的年龄鉴定过程中,使用多个鉴定指标做出的校正值是比较稳妥的。    对于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来
期刊
【关键词】山西偏关;楼沟遗址;龙山时期;房址  【摘 要】山西偏关楼沟遗址地处晋西北、陕北及内蒙古中南部交接地带,2011年为配合基建工程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3座。该房址是目前在该区域内发现的室内面积最大的房址之一,为研究该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了新的资料。  楼沟遗址位于山西偏关县楼沟乡楼沟村东南约1公里的杜家峁南坡上(图一),南北长60米,东西长120米,面积7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