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分类、建账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在使用率和完好率。从而更好地整合实践教学的资源,为实践教学服务。仪器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力。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对策建议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高校已经成为产学研的教学科研平台,而实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不可缺少的手段。实验仪器设备是保障实验数据准确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趋势,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目标落脚点。高校的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验室将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试验田”,如何利用高校现有的实验设备仪器,培养当代大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最前沿技术和技能,适应行业对自身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是就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而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又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项制度保障。
一、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手段创新的重要标志,(1)數字化管理有助于弥补实验技术人员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校的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验室来说,技术人员短缺,工作任务繁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承担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要担负起为指导学生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职责。只要现实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需要信息化作为管理手段的支撑。高技术的仪器设备是培养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数量、型号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在实验室网站上更新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型号的同类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是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实验仪器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2)是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如设备、仪器型号、各种、数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3)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4)是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当务之急。(5)采取信息化管理后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同时也是高校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6)实验技术人员学历高,具备短时间掌握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人才优势。目前省属普通高校招聘都是科研实验教师,学历都是博士,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7)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突出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部分省属的本科大学都向应用型转型。开放型实验,综合性管理,这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实验室在管理手段上必须走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管理效能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三、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要实现仪器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支撑。(1)加大资金投入,制作相关的网站实现网上预约制度。(2)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修信息化管理的技能。(3)管理制度规范要瞄准大学生创业创新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4)技术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及时的掌握最新进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5)建立健全整个学校实验室乃至全省高校系统的实验设备的联网工程,以便实现资源共享,垮学院、垮专业建立起一张信息庞大的实验仪器设备网络,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撑。(6)打造实验开放平台,采取学生集中选实验内容,达到一定人数比例后,专门开设专项实验内容。建起指导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的新型实验体系。(7)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对仪器设备由于自然磨损造成的无法使用的,及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更新。(8)实验中心与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资产管理处,采取联动措施。从制度逐步完善形成学校、学院两级的管理模式。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建立一套行使有效,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9)加大实验室的开发力度,实行集中网上预约开放时间,由条件的,达到一定人数的实验,还需开设专门实验课,来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就是要面向实践性教学,采取多元化、立体式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师生作为仪器设备管理的发出点和落脚点。利用网络化、数字化、开放化为管理手段,打造一个新型的实验教学平台。使我们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在兼顾学术水平的同时,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也是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田宝凤,田亚娟.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和科研[J].成才之路,2007(32):1112.
[2]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3]陈树镇.关于测量实验室开发性的探索[J].广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48.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对策建议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高校已经成为产学研的教学科研平台,而实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不可缺少的手段。实验仪器设备是保障实验数据准确的重要保障。创新、创业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趋势,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目标落脚点。高校的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验室将成为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试验田”,如何利用高校现有的实验设备仪器,培养当代大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最前沿技术和技能,适应行业对自身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也是就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而建立实验仪器设备的相关管理制度又是提高学生技能的一项制度保障。
一、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信息化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手段创新的重要标志,(1)數字化管理有助于弥补实验技术人员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校的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验室来说,技术人员短缺,工作任务繁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承担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要担负起为指导学生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职责。只要现实信息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需要信息化作为管理手段的支撑。高技术的仪器设备是培养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数量、型号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在实验室网站上更新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型号的同类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
二、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
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1)是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实验仪器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2)是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如设备、仪器型号、各种、数量)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3)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4)是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当务之急。(5)采取信息化管理后可以提高管理效能,同时也是高校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6)实验技术人员学历高,具备短时间掌握信息化管理实验室的人才优势。目前省属普通高校招聘都是科研实验教师,学历都是博士,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是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7)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突出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部分省属的本科大学都向应用型转型。开放型实验,综合性管理,这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实验室在管理手段上必须走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管理效能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三、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要实现仪器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支撑。(1)加大资金投入,制作相关的网站实现网上预约制度。(2)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维修信息化管理的技能。(3)管理制度规范要瞄准大学生创业创新为切入点,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4)技术更新实验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使学生及时的掌握最新进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5)建立健全整个学校实验室乃至全省高校系统的实验设备的联网工程,以便实现资源共享,垮学院、垮专业建立起一张信息庞大的实验仪器设备网络,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起创新、创业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撑。(6)打造实验开放平台,采取学生集中选实验内容,达到一定人数比例后,专门开设专项实验内容。建起指导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学生共同参与的新型实验体系。(7)建立动态的管理模式,对仪器设备由于自然磨损造成的无法使用的,及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更新。(8)实验中心与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资产管理处,采取联动措施。从制度逐步完善形成学校、学院两级的管理模式。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建立一套行使有效,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9)加大实验室的开发力度,实行集中网上预约开放时间,由条件的,达到一定人数的实验,还需开设专门实验课,来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就是要面向实践性教学,采取多元化、立体式的管理模式。以更好的服务师生作为仪器设备管理的发出点和落脚点。利用网络化、数字化、开放化为管理手段,打造一个新型的实验教学平台。使我们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在兼顾学术水平的同时,提高本科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也是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田宝凤,田亚娟.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和科研[J].成才之路,2007(32):1112.
[2]何雪梅,李书营.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8):7475.
[3]陈树镇.关于测量实验室开发性的探索[J].广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