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创设情境,形成期待
1. (课件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2. 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拥有这样一支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3. 用不同的感受(亲切地、高兴地、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题“假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字眼。让学生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课文的期待。
二、 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寻食遥远、饿得哭泣。指名读,你对哪个词特别有感觉?说说你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 (出示)第二组词这些词语:快乐地成长、操场上奔跑、草地上游戏。读着这些词语,感觉心情如何?
4. 指名分节轮流读课文。
5. “我”用神笔实现了哪些愿望?结合初读检查中的词说一说。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先后呈现,是通过自学检查来完成的。第一组,隐含了一位残疾儿童的痛苦形象;第二组,暗示了儿童重获新生的快乐形象。教师让学生说出读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想出”那个“意象”。
三、 品味吟诵,读中悟情
1. 愿意读第1节的小朋友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小树(指课件),将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2. 读着第2节,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另一幅画面?
3. 看动画(小鸟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鸟妈妈飞累了,落在树枝上休息),指名再读。
4. 指名读第3节,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只坐在屋里”,意味着什么? (不能奔跑,不能游戏,少了伙伴,少了快乐……)
5. 想象:早晨,西西坐在窗前的轮椅上,看见了什么?他在想些什么?傍晚、星期天、下雪天,西西坐在轮椅上……
6. 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7. 应该有一双好腿,但是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8. 此时此刻,你想为他做点什么?读整节诗。
【设计意图】想象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形和心情;跟着西西轻快的脚步走出去,想象西西的所见、所感、所做、所思……这一系列想象语境的创设,为学生架起了一座诗意语文、魅力语文的桥梁。
四、 延伸文本,仿说拓展
1. 创设情境,接听“爱心桥”热心电话,用“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我要给( )画( )……”的形式说话。
求助电话1:干渴的小树
求助电话2: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
求助电话3: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2. 热线电话铃声不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马良的一支神笔,你还想画什么?
3. 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我”善良的心、博大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面对“干渴的小树”“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展开想象后,在特定的心境中(我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想象的角度在增加,想象的广度在拓展,想象的精度在提升,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一个“爱”字!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小学部)
1. (课件播放《神笔马良》故事片段)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2. 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拥有这样一支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
3. 用不同的感受(亲切地、高兴地、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题“假如”,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字眼。让学生充满想象地朗读课题,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课文的期待。
二、 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寻食遥远、饿得哭泣。指名读,你对哪个词特别有感觉?说说你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 (出示)第二组词这些词语:快乐地成长、操场上奔跑、草地上游戏。读着这些词语,感觉心情如何?
4. 指名分节轮流读课文。
5. “我”用神笔实现了哪些愿望?结合初读检查中的词说一说。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先后呈现,是通过自学检查来完成的。第一组,隐含了一位残疾儿童的痛苦形象;第二组,暗示了儿童重获新生的快乐形象。教师让学生说出读词的感受,实际上就是“想出”那个“意象”。
三、 品味吟诵,读中悟情
1. 愿意读第1节的小朋友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小树(指课件),将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2. 读着第2节,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另一幅画面?
3. 看动画(小鸟在窝里叽叽喳喳地叫,鸟妈妈飞累了,落在树枝上休息),指名再读。
4. 指名读第3节,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只坐在屋里”,意味着什么? (不能奔跑,不能游戏,少了伙伴,少了快乐……)
5. 想象:早晨,西西坐在窗前的轮椅上,看见了什么?他在想些什么?傍晚、星期天、下雪天,西西坐在轮椅上……
6. 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7. 应该有一双好腿,但是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一双好腿,这样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8. 此时此刻,你想为他做点什么?读整节诗。
【设计意图】想象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形和心情;跟着西西轻快的脚步走出去,想象西西的所见、所感、所做、所思……这一系列想象语境的创设,为学生架起了一座诗意语文、魅力语文的桥梁。
四、 延伸文本,仿说拓展
1. 创设情境,接听“爱心桥”热心电话,用“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我要给( )画( )……”的形式说话。
求助电话1:干渴的小树
求助电话2: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
求助电话3: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2. 热线电话铃声不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马良的一支神笔,你还想画什么?
3. 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我”善良的心、博大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面对“干渴的小树”“被猎枪打伤翅膀的丹顶鹤”“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展开想象后,在特定的心境中(我要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展开想象,想象的角度在增加,想象的广度在拓展,想象的精度在提升,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一个“爱”字!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南山双语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