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温琴佐·桑弗、曾毅策展的"走近百年巨匠,收藏世纪经典"欧美经典美术大展,作为第十届艺术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将于10月9日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幕,届时将展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沃霍尔等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
在西方,一个百年足以诞生一个大师,并影响世界艺术的风格和进程。这场展览,则跨度700年,七个世纪,更神奇的是,你会触摸到只在美术史书上见过的、梦寐以求的、几百年前的笔触、色彩以及意象……
大师的出现意味着一场艺术变革,中西均如此。国画在美术史上的变革虽不及西方明显,却同样存在。
于是,站在西方艺术大师作品面前,你会奇妙地发现,在那些相同或相近的时代,中国同样出现了成为伟大和永恒的艺术家,比如倪瓒、齐白石、张晓刚。
不妨做个简单有趣的对比。
一棵树的境界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遍布橄榄树的宁静乡村。不知童年的风景对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多年以后,树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树的生长规律、叶子的每一个角度旋转,都让达·芬奇的艺术几乎走上了科学的路。画人物亦是如此,蒙娜丽莎和她背后的神秘风景,都是他对真实和细致的无限渴求。
这种渴求让达·芬奇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人,并让"再现性"这种当时最具变革的艺术形态成为永恒。
较达·芬奇早一个世纪的倪瓒,出生在无锡太湖边。太湖寂寥的风景让倪瓒性情颇为怪异。他也擅画树木,但与达·芬奇的树全然不同,倪瓒的树从山石中突然钻出,似乎没有根,不存在任何透视感。他说,我只写胸中逸气,何必在乎似与不似呢!
浪迹天涯、枯淡清逸,却让倪瓒成为元代最伟大的画家。从此,文人画延续至清,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画风,也让倪瓒成为永恒。
最令人难以抗拒的或许就是这种比对。同样是一棵树,你惊叹文艺复兴的细腻和真实,也难以抗拒倪瓒的逸笔草草。一笔油画的厚重、一抹水墨的超然,这就是艺术的魅惑。
两个自由的灵魂
与达·芬奇和倪瓒完全两个世界不同,当艺术走向近代,毕加索和齐白石生在了同一年代。一个是西方现代艺术立体主义大师,一个是文人画走向雅俗共赏的革新者,他们可谓同是影响世界的大师。
毕加索将实物分解,组成几何体,让画作从二维抽象成三维甚至多维,这种自由和探索让他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拓荒者。而齐白石同样是自由的,他的率真和朴实用一种生涩的文人之笔展现,文人画从倪瓒的萧瑟转换为平淡天真的执著。
他们的共同点还在于人文关怀。在艺术急剧变革的20世纪上半叶,人文关怀是奢侈的艺术表达。毕加索对和平的向往和齐白石对宁静安乐的盼望,让他们成为美术史巨变中最纯真的意象。
毕加索在看到齐白石的画作时曾这样说道:为什么中国画家要跑到西方学画,齐白石才是真正的印象派大师!他们一个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开端,一个成为中国文人画的结尾,尽管他们不曾相识,却惺惺相惜。
永恒在发生
立体主义后,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西方艺术形态相继发生,当代艺术以上世纪60年代为上限快节奏层层展开,生生不息。
在沃霍尔看来,艺术不再是创作,而是现有材料的运用。当人们质疑他的艺术不是原创时,他说,我只是纯粹地喜欢复制,因为更简单。他分别拿来毛主席和梦露画像,用色彩的挑逗渲染了这场波普风。
艺术仿佛被解构了,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更多的人开始玩波普,国画也开始向现代水墨演变。但,这样的艺术会像达·芬奇一样永恒吗?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生活中处处波普,我们也看到张晓刚的政治波普还在拍卖会上创造着奇迹。在《大家庭》系列中,他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准像和集体照为母题,绘制出国民记忆的文化印记。这种幽默的自嘲和艺术的自觉是永恒的,因为它更接近现实。
这是一个艺术的大时代,中西融合,适当分叉行走,无材料不用,无疯狂不欢了。
张淳大宝在为这场展览撰写的《曾经与永恒》一文中写道: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时,它们似乎是当代艺术之过去形态,作为文化遗产成为了"曾经",但要知道,它们正是当时的当代艺术,并被定位于那个时代最具先进性、革命性和代表性的经典艺术。于是,历史的车轮带上了它们,直到今天和未来……
是的,无论中西,永恒都在发生。这些静置在博物馆中的作品,曾经是那个时代最革新的"当代艺术",当我们站在橱窗前,他们已经历了世纪,成为了过去的经典。
在西方,一个百年足以诞生一个大师,并影响世界艺术的风格和进程。这场展览,则跨度700年,七个世纪,更神奇的是,你会触摸到只在美术史书上见过的、梦寐以求的、几百年前的笔触、色彩以及意象……
大师的出现意味着一场艺术变革,中西均如此。国画在美术史上的变革虽不及西方明显,却同样存在。
于是,站在西方艺术大师作品面前,你会奇妙地发现,在那些相同或相近的时代,中国同样出现了成为伟大和永恒的艺术家,比如倪瓒、齐白石、张晓刚。
不妨做个简单有趣的对比。
一棵树的境界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遍布橄榄树的宁静乡村。不知童年的风景对他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多年以后,树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树的生长规律、叶子的每一个角度旋转,都让达·芬奇的艺术几乎走上了科学的路。画人物亦是如此,蒙娜丽莎和她背后的神秘风景,都是他对真实和细致的无限渴求。
这种渴求让达·芬奇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人,并让"再现性"这种当时最具变革的艺术形态成为永恒。
较达·芬奇早一个世纪的倪瓒,出生在无锡太湖边。太湖寂寥的风景让倪瓒性情颇为怪异。他也擅画树木,但与达·芬奇的树全然不同,倪瓒的树从山石中突然钻出,似乎没有根,不存在任何透视感。他说,我只写胸中逸气,何必在乎似与不似呢!
浪迹天涯、枯淡清逸,却让倪瓒成为元代最伟大的画家。从此,文人画延续至清,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画风,也让倪瓒成为永恒。
最令人难以抗拒的或许就是这种比对。同样是一棵树,你惊叹文艺复兴的细腻和真实,也难以抗拒倪瓒的逸笔草草。一笔油画的厚重、一抹水墨的超然,这就是艺术的魅惑。
两个自由的灵魂
与达·芬奇和倪瓒完全两个世界不同,当艺术走向近代,毕加索和齐白石生在了同一年代。一个是西方现代艺术立体主义大师,一个是文人画走向雅俗共赏的革新者,他们可谓同是影响世界的大师。
毕加索将实物分解,组成几何体,让画作从二维抽象成三维甚至多维,这种自由和探索让他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拓荒者。而齐白石同样是自由的,他的率真和朴实用一种生涩的文人之笔展现,文人画从倪瓒的萧瑟转换为平淡天真的执著。
他们的共同点还在于人文关怀。在艺术急剧变革的20世纪上半叶,人文关怀是奢侈的艺术表达。毕加索对和平的向往和齐白石对宁静安乐的盼望,让他们成为美术史巨变中最纯真的意象。
毕加索在看到齐白石的画作时曾这样说道:为什么中国画家要跑到西方学画,齐白石才是真正的印象派大师!他们一个成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开端,一个成为中国文人画的结尾,尽管他们不曾相识,却惺惺相惜。
永恒在发生
立体主义后,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西方艺术形态相继发生,当代艺术以上世纪60年代为上限快节奏层层展开,生生不息。
在沃霍尔看来,艺术不再是创作,而是现有材料的运用。当人们质疑他的艺术不是原创时,他说,我只是纯粹地喜欢复制,因为更简单。他分别拿来毛主席和梦露画像,用色彩的挑逗渲染了这场波普风。
艺术仿佛被解构了,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更多的人开始玩波普,国画也开始向现代水墨演变。但,这样的艺术会像达·芬奇一样永恒吗?
答案是肯定的,除了生活中处处波普,我们也看到张晓刚的政治波普还在拍卖会上创造着奇迹。在《大家庭》系列中,他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准像和集体照为母题,绘制出国民记忆的文化印记。这种幽默的自嘲和艺术的自觉是永恒的,因为它更接近现实。
这是一个艺术的大时代,中西融合,适当分叉行走,无材料不用,无疯狂不欢了。
张淳大宝在为这场展览撰写的《曾经与永恒》一文中写道: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时,它们似乎是当代艺术之过去形态,作为文化遗产成为了"曾经",但要知道,它们正是当时的当代艺术,并被定位于那个时代最具先进性、革命性和代表性的经典艺术。于是,历史的车轮带上了它们,直到今天和未来……
是的,无论中西,永恒都在发生。这些静置在博物馆中的作品,曾经是那个时代最革新的"当代艺术",当我们站在橱窗前,他们已经历了世纪,成为了过去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