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高热病继发感染其他病较多,一旦猪群发病,应及早诊断、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猪高热病;中西医;防制
近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发生了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猪疫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传播迅速,临床上较难控制,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发病特点
此病呈区域性逐渐向周边扩散,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高发季节多在高温、高湿炎热的季节,因蚊虫、霉菌大量滋生,猪抵抗力、应激能力下降,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但仔猪发病和死亡率高,可达100%。本地公猪、母猪抗病力强,发病死亡率稍低。该病在平坝、河谷地带传播快,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80%(不治疗时),病程长,难以治疗;在高寒山区传播慢、发病率低。在标准化建设猪场流行性弱。卫生条件差、饲养粗放、含霉菌毒素高的饲料可诱发本病引起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猪群多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后及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有的呈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甚至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病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等症状。多数便秘,粪便秘结干燥,呈球状,尿少而黄、混浊。病程稍长的被毛粗乱、消瘦,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后期后肢无力,行走困难,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卧地不起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高,一般10%-50%,有的甚至高达50%-100%。妊娠母猪感染的流产率可达40%,流产胎儿全是死胎,母猪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
3.剖检变化
共同的肉眼病变是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病死猪混合感染肺炎,肺部有化脓灶;部分猪只肺脏出血,呈现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呈黄土色,质脆易碎;个别病死猪肾脏、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处有出血点。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現象。有的脾脏肿大,质脆,出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渗出。有的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4.综合防控
4.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体抵抗力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禁止购人隐性感染猪;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应结合本身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在高温季节,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和微量元素,以减少应激,提高猪体抵抗力。
4.2强化免疫,确保效果
新购进的生猪应查清免疫情况,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在大型猪场,采取早期发病死亡猪的组织脏器自备自家组织灭活苗,用于未发病猪群的免疫接种。
4.3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治疗过程中,严格把握剂量和给药疗程,注重相配伍的2种抗生素合并使用,必要时可考虑适量应用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
对于体温40℃以上的病猪,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和安比、磺胺间甲氧等药物。中大猪用青霉素 80万3—5支、链霉素100万1支、安比3-4支、磺胺间甲氧10毫升×1支,双黄连注射液10毫升×2支。小猪(低于30千克)用青霉素80万×1支、安比 10毫升×1支、磺胺间甲氧嘧啶10毫升×1/2支,如果确诊以下某种传染病,可对症治疗或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暑热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夏季,由于猪体内产热过多,散热不足,致使体内积热、体温升高、新陈代谢旺盛,中间代谢产物大量蓄积体内,引起脱水、中毒、虚脱,甚至死亡。应用西药青霉素、链霉素或广谱抗生素,既能抗菌消炎,又能防止继发感染,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可选用大黄15克,丹皮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20克,车前草15克,银花15克,芒硝30克。煎汁后放入芒硝,候温胃导管1次投服。如发热严重者加黄柏、黄芩,每天1剂,煎汤灌服,一般1-3剂即愈。以上剂量适用于50千克重的猪只。
4.4消毒灭源,净化环境
重点应加强疫区、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地区的消毒工作,以净化环境,消灭病源。
当猪群有重大疫情或恶性传染病发生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死猪应焚烧后深埋,对其所在圈舍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次,连续2星期。病猪生前排泄物及接触过的栏舍、墙壁、饲养工具、垫草和污水车辆等也都要彻底消毒。
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液,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可实行带猪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天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加大1倍稀释进行消毒,以减少健康猪群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病的几率。
在防制过程中,要注意人员防护和器械消毒,避免病源通过人员和器械传播。兽医人员出诊时要做好必要的卫生防护,如换鞋、换衣,戴上口罩等,并做到1户1个注射器,1猪1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病源的传播机会。
4.5加强检疫监督,严惩违法行为
基层动物检疫站应进一步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屠宰的生猪,凭检疫合格证进场。对未经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等病种相应疫苗免疫、有发病苗头的生猪一律不予检疫出证,严查检疫员未经检疫、未见生猪出证以及他人代出证、出人情证等违法行为,严格病猪及其产品的出售流通,严禁宰杀病死猪及其他可疑病猪。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突击行动,对生猪屠宰点(场)、动物产品加工场所、冷库、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严格实施检查,严厉打击屠宰、加工、储藏和经营病死畜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
总之,猪无名高热不是1种病,而是由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而引起,因此,一旦发现猪群发病,应及早鉴别诊断,以尽早确诊、早治疗。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尤其是对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高热不退患猪,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效果较好。
【关键词】猪高热病;中西医;防制
近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发生了以高热、呼吸困难和全身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猪疫情。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传播迅速,临床上较难控制,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发病特点
此病呈区域性逐渐向周边扩散,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高发季节多在高温、高湿炎热的季节,因蚊虫、霉菌大量滋生,猪抵抗力、应激能力下降,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只均可发病,但仔猪发病和死亡率高,可达100%。本地公猪、母猪抗病力强,发病死亡率稍低。该病在平坝、河谷地带传播快,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80%(不治疗时),病程长,难以治疗;在高寒山区传播慢、发病率低。在标准化建设猪场流行性弱。卫生条件差、饲养粗放、含霉菌毒素高的饲料可诱发本病引起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猪群多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后及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有的呈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甚至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病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等症状。多数便秘,粪便秘结干燥,呈球状,尿少而黄、混浊。病程稍长的被毛粗乱、消瘦,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后期后肢无力,行走困难,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卧地不起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高,一般10%-50%,有的甚至高达50%-100%。妊娠母猪感染的流产率可达40%,流产胎儿全是死胎,母猪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
3.剖检变化
共同的肉眼病变是不同程度的肺炎,剖检可见肺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肺,间质性肺炎症状明显,肺部呈现斑驳状到褐色病变(大理石样);大多数病死猪混合感染肺炎,肺部有化脓灶;部分猪只肺脏出血,呈现出血性肺炎,间质明显增宽。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明显。有的病死猪肝脏肿胀,颜色变淡,有呈黄土色,质脆易碎;个别病死猪肾脏、膀胱、喉头、心冠状沟脂肪及心内外膜等处有出血点。肾脏肿大,颜色变深,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現象。有的脾脏肿大,质脆,出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腔及腹腔有纤维蛋白渗出。有的肺浆膜与胸膜或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4.综合防控
4.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体抵抗力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禁止购人隐性感染猪;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应结合本身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在高温季节,饲料中适当添加电解多维和微量元素,以减少应激,提高猪体抵抗力。
4.2强化免疫,确保效果
新购进的生猪应查清免疫情况,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在大型猪场,采取早期发病死亡猪的组织脏器自备自家组织灭活苗,用于未发病猪群的免疫接种。
4.3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治疗过程中,严格把握剂量和给药疗程,注重相配伍的2种抗生素合并使用,必要时可考虑适量应用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死亡。
对于体温40℃以上的病猪,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和安比、磺胺间甲氧等药物。中大猪用青霉素 80万3—5支、链霉素100万1支、安比3-4支、磺胺间甲氧10毫升×1支,双黄连注射液10毫升×2支。小猪(低于30千克)用青霉素80万×1支、安比 10毫升×1支、磺胺间甲氧嘧啶10毫升×1/2支,如果确诊以下某种传染病,可对症治疗或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在暑热潮湿环境中,尤其是夏季,由于猪体内产热过多,散热不足,致使体内积热、体温升高、新陈代谢旺盛,中间代谢产物大量蓄积体内,引起脱水、中毒、虚脱,甚至死亡。应用西药青霉素、链霉素或广谱抗生素,既能抗菌消炎,又能防止继发感染,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可选用大黄15克,丹皮15克,栀子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20克,车前草15克,银花15克,芒硝30克。煎汁后放入芒硝,候温胃导管1次投服。如发热严重者加黄柏、黄芩,每天1剂,煎汤灌服,一般1-3剂即愈。以上剂量适用于50千克重的猪只。
4.4消毒灭源,净化环境
重点应加强疫区、屠宰场、畜禽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等地区的消毒工作,以净化环境,消灭病源。
当猪群有重大疫情或恶性传染病发生时,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死猪应焚烧后深埋,对其所在圈舍及周围环境每天消毒1次,连续2星期。病猪生前排泄物及接触过的栏舍、墙壁、饲养工具、垫草和污水车辆等也都要彻底消毒。
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复合醛类消毒液,在发病的10天内应提高消毒药液的浓度,对疫区及疫区附近外部环境每天进行4~6次严格消毒,母猪和大中猪中午可实行带猪喷雾消毒,猪场生活管理区每天消毒1次。第10天开始,可加大1倍稀释进行消毒,以减少健康猪群通过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病毒病的几率。
在防制过程中,要注意人员防护和器械消毒,避免病源通过人员和器械传播。兽医人员出诊时要做好必要的卫生防护,如换鞋、换衣,戴上口罩等,并做到1户1个注射器,1猪1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病源的传播机会。
4.5加强检疫监督,严惩违法行为
基层动物检疫站应进一步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屠宰的生猪,凭检疫合格证进场。对未经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等病种相应疫苗免疫、有发病苗头的生猪一律不予检疫出证,严查检疫员未经检疫、未见生猪出证以及他人代出证、出人情证等违法行为,严格病猪及其产品的出售流通,严禁宰杀病死猪及其他可疑病猪。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联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突击行动,对生猪屠宰点(场)、动物产品加工场所、冷库、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严格实施检查,严厉打击屠宰、加工、储藏和经营病死畜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保证人民群众肉食品安全。
总之,猪无名高热不是1种病,而是由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而引起,因此,一旦发现猪群发病,应及早鉴别诊断,以尽早确诊、早治疗。在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尤其是对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高热不退患猪,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疗法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