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内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课题呈示,诱思探究,课题总结,成果运用。课内探究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怎样在这四个环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一、课题呈示阶段
在该阶段,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探究的目标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探究。要达此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教师根据探究目标,设计出一系列程序化的问题,逐步展示给学生。二是由教师创设必要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环节。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性材料和课本上的内容。在不浪费课时的原则下,尽可能要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得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其二,要精心设计提出的每个问题,要让这些问题起到诱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的作用。所提这些问题要具体、明了,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其三,上课的准备要全局在胸,瞻前顾后,长计划,短安排,为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诱思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自体验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观察、思考、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常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细节,甚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思考。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始终把注意力定向集中在有关的物理现象上。
如果探究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在诱导时,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环节,使他们抓住探究的重点,定向观察探究的主要现象。如果探究的课题是学生提出的,也要给他们必要的启示。另外,为了透过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看到物质运动的本质,避免按图索骥、缺乏思考的现象,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使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把探究引向深入。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探究过程,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一些与探究现象紧密相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课题总结阶段
探究活动是感性认识飞跃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为了避免机械生硬地得出结论,必须在探究后依据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或记录的数据,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总结性问题,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迫切感,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理性认识。比如,要得到某些物理定律的确切表述,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做出探究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先让他们相互深入讨论自己的成果,再画龙点睛地给予点拨,并总结出确切的理论,然后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以进一步领会这些物理定律语言表述的真正含义。
四、成果运用阶段
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等于探究过程的结束,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继续创设探究情境,让他们反复体会,反复思考,经历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总之,课内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责 编木子)
一、课题呈示阶段
在该阶段,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对探究的目标和途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探究。要达此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由教师根据探究目标,设计出一系列程序化的问题,逐步展示给学生。二是由教师创设必要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探究环节。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在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情境的设计,应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性材料和课本上的内容。在不浪费课时的原则下,尽可能要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得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其二,要精心设计提出的每个问题,要让这些问题起到诱导学生进行定向思维的作用。所提这些问题要具体、明了,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其三,上课的准备要全局在胸,瞻前顾后,长计划,短安排,为进行探究性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诱思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将亲自体验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观察、思考、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常常忽略了一些很重要的细节,甚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思考。这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始终把注意力定向集中在有关的物理现象上。
如果探究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在诱导时,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探究环节,使他们抓住探究的重点,定向观察探究的主要现象。如果探究的课题是学生提出的,也要给他们必要的启示。另外,为了透过错综复杂的物理现象看到物质运动的本质,避免按图索骥、缺乏思考的现象,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现象入手,积极展开思维活动,使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把探究引向深入。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探究过程,抓住时机,及时提出一些与探究现象紧密相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课题总结阶段
探究活动是感性认识飞跃为理性认识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关键。为了避免机械生硬地得出结论,必须在探究后依据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或记录的数据,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总结性问题,使学生产生追根溯源的迫切感,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理性认识。比如,要得到某些物理定律的确切表述,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做出探究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先让他们相互深入讨论自己的成果,再画龙点睛地给予点拨,并总结出确切的理论,然后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以进一步领会这些物理定律语言表述的真正含义。
四、成果运用阶段
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等于探究过程的结束,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继续创设探究情境,让他们反复体会,反复思考,经历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深化过程。
总之,课内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责 编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