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早已区别于传统计算机等辅助教学的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教学互动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的思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87-01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中教师描述性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发展,将抽象的公式原理形象化,将微观的现象具体化、宏观化,通过将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情境融入晦涩难懂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促进其发展已成为教师探究实践的重点。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1.1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从“辅助”教学的理念来看,作为教学的手段、方法和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或教师处理学习或教学中的问题;从“融合”的理念来看,作为构建探究、自主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支持学习。一方面,有效性的融合要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使其有利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有效的融合能够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观念、教师主导作用及创造性的发挥。
1.2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原则
为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实现整体化融合并充分贯通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育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融入学习和应用各种获得信息资源的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在引导探索中实现对其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方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地位,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为其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设备创造条件。(4)因材施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中,电教媒体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2.1 营造氛围,感悟体验学习
在组织各个学科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和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知识的学习营造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在切身的感悟体验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在讲解跨文化沟通障碍时,将影片《刮痧》的几个片段尤其是法庭辩论的片段节选下来在课堂上放映,展示中西方文化间的误解与冲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了强烈的听觉和视觉享受。
2.2 人机交互,研究实践学习
作为教学媒介的多媒体计算机拥有十分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组织教学时要将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和学习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由被动学习转向研究型、实践型学习。越来越受到欢迎的网络教育正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媒介的交互功能,为学生创造了有针对性地探究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信息技术素养得以培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3 利用网络,协作配合学习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合作能力逐渐成为人类的必备素质。因此,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快捷、方便、直接的特点,充分组织学生在校园网、局域网及因特网等硬环境下开展协商、咨询、讨论等活动,使其完成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在这种具备较大灵活性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交流,甚至交流协作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到校外的任何时间都成为可能。学生在协作配合中体验学习成果,有益于其合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4 挖掘资源,创新个性学习
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中往往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比如:各种应用软件和教学素材、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网络和计算机资源库中“探寻宝藏”,通过对教学信息量和知识量的极大扩充,使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及应用信息中完成个性化或创新化学习,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前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应用PPT技术将自己的发言制作成演示文稿,使其图文并茂,增强说服性,以利于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充分理解与接受。
3 结语
当然,信息技术同教学方法在融合发展中也存在着缺陷,比如,学生容易被网上精美的画面和刺激的效果所吸引而忽略教学任务、容易受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或情绪的影响、在操作计算机时存在不规范行为等等。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意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善于从众多观点中辨明是非、去伪存真,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爱军,赵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层次性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1):118-119.
[2] 苏立.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23-24.
[3] 张莹,张秀琦,刘东芝.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10-113.
关键词: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87-01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中教师描述性的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符合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标。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发展,将抽象的公式原理形象化,将微观的现象具体化、宏观化,通过将生动的语言和真实的情境融入晦涩难懂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促进其发展已成为教师探究实践的重点。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1.1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从“辅助”教学的理念来看,作为教学的手段、方法和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或教师处理学习或教学中的问题;从“融合”的理念来看,作为构建探究、自主学习环境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支持学习。一方面,有效性的融合要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使其有利于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有效的融合能够将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观念、教师主导作用及创造性的发挥。
1.2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原则
为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实现整体化融合并充分贯通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教育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融入学习和应用各种获得信息资源的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在引导探索中实现对其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2)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方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地位,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为其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设备创造条件。(4)因材施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 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中,电教媒体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2.1 营造氛围,感悟体验学习
在组织各个学科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和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知识的学习营造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在切身的感悟体验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笔者在讲解跨文化沟通障碍时,将影片《刮痧》的几个片段尤其是法庭辩论的片段节选下来在课堂上放映,展示中西方文化间的误解与冲突,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了强烈的听觉和视觉享受。
2.2 人机交互,研究实践学习
作为教学媒介的多媒体计算机拥有十分强大的交互功能。因此,组织教学时要将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和学习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由被动学习转向研究型、实践型学习。越来越受到欢迎的网络教育正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媒介的交互功能,为学生创造了有针对性地探究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信息技术素养得以培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3 利用网络,协作配合学习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合作能力逐渐成为人类的必备素质。因此,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快捷、方便、直接的特点,充分组织学生在校园网、局域网及因特网等硬环境下开展协商、咨询、讨论等活动,使其完成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在这种具备较大灵活性的沟通与交流方式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交流,甚至交流协作的空间和时间延伸到校外的任何时间都成为可能。学生在协作配合中体验学习成果,有益于其合作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4 挖掘资源,创新个性学习
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中往往蕴含着各种丰富资源,比如:各种应用软件和教学素材、大量的信息和知识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网络和计算机资源库中“探寻宝藏”,通过对教学信息量和知识量的极大扩充,使学生在发现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及应用信息中完成个性化或创新化学习,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前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应用PPT技术将自己的发言制作成演示文稿,使其图文并茂,增强说服性,以利于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充分理解与接受。
3 结语
当然,信息技术同教学方法在融合发展中也存在着缺陷,比如,学生容易被网上精美的画面和刺激的效果所吸引而忽略教学任务、容易受网络上各种负面信息或情绪的影响、在操作计算机时存在不规范行为等等。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意正确引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善于从众多观点中辨明是非、去伪存真,发挥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合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 臧爱军,赵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层次性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11):118-119.
[2] 苏立.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23-24.
[3] 张莹,张秀琦,刘东芝.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