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的进程中,十分注重多元产业间的协调性,谋求经济与文化融合、资源与环境和谐、生态与畜牧“双赢”、市场群与产业群互动,初步形成了中国煤都、北方商埠、电力基地、制造业基地、旅游胜地与生态畜牧强市“共栖共生”、互促互动、多元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年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1.5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2.1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6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6%、21.4%和21.35%。
一、立足于资源与环境和谐,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储量、产量、外调量均居全国煤城之首,对此大同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以严格环保为前提,对潜力产品的增量进行环保型调整。近年来主要实施了四项战略举措:
一是实施“6656”战略。主要内容是:用5年时间逐步壮大煤炭、电力、机械、医药化工、冶金、建材6大骨干产业集群,形成60个优势企业,实现工业总量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目前,“6656”工程进展顺利,74个重点项目中,已建成项目17个,据初步测算,仅2004年上半年,这17个项目就新增产值5.95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6.5个百分点。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信息库建设,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发展民营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上项目、求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实施强势产业战略。以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洁净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在逐步提高原煤生产效益的同时抓好洗选配煤、煤化工及水煤浆、活性炭的生产,着力打造“中国煤都”。凭借大同市优质动力煤的强大优势,积极吸引大型电力集团投资,重点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电厂,全力建设电力基地。同时,重点发展机械行业、医药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和建材行业。2004年上半年,6大产业群体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8.6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4%,同比增长25.7%。其中,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平分秋色,非煤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占51.6%。
四是实施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建设以煤炭生产及洗选煤为主的塔山工业园区等三大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为工业园区各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工业规模化、集群化能力,提高了整体发展优势。
二、着眼于经济与文化融合,建设文化旅游胜地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1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23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鉴于对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认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作为着眼点,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经济与文化融合的结合点,采取有效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使旅游总收入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7个百分点以上。
一是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理顺了体制,集中了优势,扩大了产业规模,促进了内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合理配置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的优势互补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
三是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目前全市已开发出以云冈、恒山为“龙头”的13个旅游景区,近50处旅游景点,开辟出10条旅游线路,云冈石窟、恒山景区被评为全国4A级景区,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筹建了中国书法史碑林、云冈文化主题公园和“国际文化大超市”式的山西恒山文化产业园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
四是优化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在不断加大对云冈、恒山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的同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大同的市容市貌,为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创造了更广阔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致力于市场群与产业群互动,建设北方商埠
大同地处晋、冀、内蒙古交界区域中心,历史上就是“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的茶马之路,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商品交往的集散地。基于对区位优势的认识,为了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服务水平,按照市场布局与产业结构对接、市场发育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适应,以产业群支撑市场群、以市场群带动产业群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把大同建成北方商埠的战略目标。
一是本着以产业群支撑市场群、以市场群带动产业群的原则,明确了建设北方商埠的定位。即将大同市建成在晋、冀、内蒙古有重要影响的购物消费、文化旅游、商务活动和商品交易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煤炭、机械、旅游产品、农牧特色产品等专业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贸易中心、现代商业信息传播中心、区域性国际经贸拓展中心。
二是以民营经济为支撑,壮大了流通规模。目前,全市2.7万个商业网点中,国有商业网点491个,集体网点351个,其余均为个体和私营网点;基础设施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超市近20个,大型宾馆、酒店近70家,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0多个。云中商城年成交额达20亿元,是全国十大商贸市场之一,华林商厦、时代广场、北方电器城等在北方都是有影响的大型商场,这些商场、交易市场辐射半径已达300公里范围。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亿元,3年间增长了33%。
三是依靠科技强商,实施了业态创新。在推进流通现代化过程中,整合已有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升商贸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搭建商务信息平台。同时,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
四、着力于生态与畜牧“双赢”,建设生态畜牧强市
大同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能源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市经济的两大支柱。同时,大同市又是一个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在把握市情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安排部署,主要做法可概括为“制定一个方案,抓好三个重点,把握四个环节”。
制定一个方案,即根据本市实际,制定了建设生态畜牧强市的实施方案。在总体目标上,提出到2010年实现“456”目标,即通过10年的努力,使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2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草林建设面积达到106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畜牧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在实施步骤上,提出“二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明显见效”的要求。3年来,全市各级围绕方案积极实施,基本做到了山坡路统一整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农牧并举、以牧为主的发展新格局。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促进草业建设。二是推动畜牧业发展。三是狠抓防疫工作。
把握四个环节,即荒山荒坡到户、种灌(木)种草圈养、效益典型引路、各级政府服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有效地保证了大同市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为“一切为了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于资源与环境和谐,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储量、产量、外调量均居全国煤城之首,对此大同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目标,以严格环保为前提,对潜力产品的增量进行环保型调整。近年来主要实施了四项战略举措:
一是实施“6656”战略。主要内容是:用5年时间逐步壮大煤炭、电力、机械、医药化工、冶金、建材6大骨干产业集群,形成60个优势企业,实现工业总量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目前,“6656”工程进展顺利,74个重点项目中,已建成项目17个,据初步测算,仅2004年上半年,这17个项目就新增产值5.95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6.5个百分点。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信息库建设,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发展民营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上项目、求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实施强势产业战略。以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洁净能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在逐步提高原煤生产效益的同时抓好洗选配煤、煤化工及水煤浆、活性炭的生产,着力打造“中国煤都”。凭借大同市优质动力煤的强大优势,积极吸引大型电力集团投资,重点发展大型坑口电厂和煤矸石电厂,全力建设电力基地。同时,重点发展机械行业、医药化工行业、冶金行业和建材行业。2004年上半年,6大产业群体共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8.6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4%,同比增长25.7%。其中,煤炭产业与非煤产业平分秋色,非煤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1.5亿元,占51.6%。
四是实施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建设以煤炭生产及洗选煤为主的塔山工业园区等三大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为工业园区各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园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强了工业规模化、集群化能力,提高了整体发展优势。
二、着眼于经济与文化融合,建设文化旅游胜地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1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23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鉴于对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的认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作为着眼点,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经济与文化融合的结合点,采取有效措施,把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使旅游总收入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7个百分点以上。
一是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进行了旅游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理顺了体制,集中了优势,扩大了产业规模,促进了内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合理配置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文化、文物、旅游等部门的优势互补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
三是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目前全市已开发出以云冈、恒山为“龙头”的13个旅游景区,近50处旅游景点,开辟出10条旅游线路,云冈石窟、恒山景区被评为全国4A级景区,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筹建了中国书法史碑林、云冈文化主题公园和“国际文化大超市”式的山西恒山文化产业园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
四是优化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在不断加大对云冈、恒山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的同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大同的市容市貌,为广大市民和外来游客创造了更广阔的休闲娱乐场所。
三、致力于市场群与产业群互动,建设北方商埠
大同地处晋、冀、内蒙古交界区域中心,历史上就是“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的茶马之路,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商品交往的集散地。基于对区位优势的认识,为了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对其它产业的服务水平,按照市场布局与产业结构对接、市场发育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适应,以产业群支撑市场群、以市场群带动产业群的思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把大同建成北方商埠的战略目标。
一是本着以产业群支撑市场群、以市场群带动产业群的原则,明确了建设北方商埠的定位。即将大同市建成在晋、冀、内蒙古有重要影响的购物消费、文化旅游、商务活动和商品交易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煤炭、机械、旅游产品、农牧特色产品等专业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贸易中心、现代商业信息传播中心、区域性国际经贸拓展中心。
二是以民营经济为支撑,壮大了流通规模。目前,全市2.7万个商业网点中,国有商业网点491个,集体网点351个,其余均为个体和私营网点;基础设施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商场、超市近20个,大型宾馆、酒店近70家,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0多个。云中商城年成交额达20亿元,是全国十大商贸市场之一,华林商厦、时代广场、北方电器城等在北方都是有影响的大型商场,这些商场、交易市场辐射半径已达300公里范围。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亿元,3年间增长了33%。
三是依靠科技强商,实施了业态创新。在推进流通现代化过程中,整合已有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升商贸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搭建商务信息平台。同时,以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为切入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
四、着力于生态与畜牧“双赢”,建设生态畜牧强市
大同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能源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市经济的两大支柱。同时,大同市又是一个农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在把握市情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安排部署,主要做法可概括为“制定一个方案,抓好三个重点,把握四个环节”。
制定一个方案,即根据本市实际,制定了建设生态畜牧强市的实施方案。在总体目标上,提出到2010年实现“456”目标,即通过10年的努力,使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2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草林建设面积达到106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畜牧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在实施步骤上,提出“二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明显见效”的要求。3年来,全市各级围绕方案积极实施,基本做到了山坡路统一整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农牧并举、以牧为主的发展新格局。
抓好三个重点:一是促进草业建设。二是推动畜牧业发展。三是狠抓防疫工作。
把握四个环节,即荒山荒坡到户、种灌(木)种草圈养、效益典型引路、各级政府服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有效地保证了大同市产业、行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为“一切为了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