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直以来,苏州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蕴,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属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这里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以让人感叹的园艺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美誉。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即使是苏州这样的古城,现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审美情趣也发生着变化,西方造园手法更多地被引入,吸收,成功地适应本土审美情趣。而我们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在逐渐失传甚至是被遗忘。
身为设计师,背负着传承发扬宝贵遗产的历史责任。如何将祖先的文化在新的作品中传承并发扬,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们研究前人的山水印象,那些折桥,栏杆,砖,瓦,花窗,产生了一套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但颇有中式情节的——新苏式景观。苏式文化方式和精神方式,在本质上更容易产生契合感。保护、传承,继而发扬光大是设计形态再生的必经之路。但这不是终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将浓缩山水的情怀融入设计,展现出自我民族特色。
国家开发银行苏州软件中心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创造符合现代生活要求和传统园林优美环境,既满足享受,又满足审美需求的全方位处理,是本设计之特点。
软件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项目有超过7万方的平坦用地,周围住宅与商业林立,扇形的用地面向开阔水域,湖岸线蜿蜒曲折,绿化优美,是一片新兴的城市绿地。
建筑部分为现代苏式建筑群,一栋主楼,三栋副楼,散布于环境之中,秉承传统园林的意向精髓,同样强调空间的层次感,讲究庭院的艺术性,尽可能把环境拥入建筑的空间,增加建筑与景观的互动,使之成为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 在细节与材料上,白墙灰瓦,用现代材料来表达文化的积淀。苏式建筑讲究文化,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相互糅合,从而给人们至高感受。
软件中心拥有景观良好的大水面,同时引入,形成自身独有的景观水系,通过适当的塑造地形,堆坡等手法,塑造出地势的起伏变化,立体绿化使得建筑之间有所遮挡并更富层次,形成自然森林效果且拥有良好的私密性。水网贯通,溪水环绕,庭院重重,人入其中,峰回路转,令人流连忘返,融于山水之间。
“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怡”是国开行景观空间的追求目标,力求每栋建筑都被内外园林包含:不仅在建筑内部有优美的庭园,而且将建筑安置在山林环境里,与公共区景观衔接,使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幽深而显富贵。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苏式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庭院尊重传统的同时,运用现代的手法演绎园林式的景观空间,营造含蓄,婉约,深邃的山水意境。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本建筑群的苏式庭院设计。“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一亭枕山,一榭浮水,秀石清泉展示出咫尺山林之美,万千秀色于一园,产生出行行色色的空间形态。因而,造园的首要任务是山水景观的创造,这是园林景观经营成败的关键。
根据国开行苏州软件中心的用地情况,我们采用了“园中园”的空间构成手法,形成了幽静竹海、画桥烟雨、烟云亭、小赤壁、一分春色亭、荷塘月色、瑶华蟾光、主楼奕苑、蘅芜苑九大景区,各景区通过有效的空间序列组织,形成多空间、多视点的组景特色,使景观产生连续性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观赏效果。
这里着重选择主楼奕苑阐述下新苏式园林的设计特色。
主楼拥有此项目最大面积的内庭院,约1200㎡,东西向长40米,南北向宽30米,视野开阔无阻挡。庭院环境布局特点与沧浪亭相仿,都以水池为中心,环置景观。水质清澈、游鱼成群处处给于人们亲近感。
造园立意:草木郁然,崇埠广水的别致沧浪亭。园林造景,重在立意。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园的风格。千岩万壑,碧波清流,景色似画,满园如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我们撷取了“沧浪濯缨”“丝竹清音”“岁寒三友”等意象,对全园的景观形象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此庭院主要景观视线为南北方向,主楼入口大堂吧遥对宴会厅,建筑均为落地玻璃幕墙,一览无余。故在此庭院造山叠水,以横亘东西山石相间庭院空间,假山峰峦起伏,岩石嶙峋,一道瀑布流水直流而下,增加了无限情趣。建六角奕亭于山石之上,挖萦回沧浪水,得景之佳构。土石相间,古木森郁,极富山林之趣,一偿古人“沧浪濯缨”之意。
造园要素:
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亭台,三为叠石。
花木池鱼,自然者也。
屋宇亭台,人为者也。
花木池鱼属活动,屋宇有规律,调剂于两者之间,则为叠石。石难固定而具其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叠之巧。半人工之物也。
花木池鱼增山水之色,柔美郁然,光影浮动。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错杂,方称佳构。
主楼奕苑地势平坦,空间开敞,故叠石造山为构空间迂回起势;园内构筑造型小巧、精致,绝不类同、又与建筑融为一体。拾级而上,六角亭台建山石平坦处驻行人步履,登高凌空之姿观恬静园景,兼对弈成趣,是为“奕苑”。不仅可作观赏,而且能满足使用的要求。
庭园之山石,采用“少而精”的原则,用石讲究,构筑精巧,山形多以“半”的形式出现,使空间结构出现似隐似现的动态感,石之组合强调“不全”,追求视觉的构图效果,暗示石景还延伸至界面之后。
苏式园林的设计,并不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简单移植、翻版或集锦拼装,而是因地制宜进行的艺术创作。它们浓缩了苏州苏州古典园林精华,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探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咫尺之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和深邃的传统。
理水:
造园掘土,低者成池。故园林无水者,盖不多见。奕苑沧浪之水成池,湖石为埠。主景方向叠石成瀑,宛若珠玉水帘叮咚有声,有水而鱼莲生其中,一柄古意折桥卧于水上,移步换景,极富山水至趣。
树木:
繁花树木,宜以设计,草花不可繁多,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随走墨之,取其四时不断,若入图画。植物景观往往是构成园林景观、景象的主体,取材于花木的姿、色、香,来塑造园林的景观景象空间主题,是苏式园林中最常用的造景手法。
庭园绿化,有若干棵大树为主体,讲究整体树形,注重植物组合层次。园内主要造型乔木都经设计人员深入产地,按设计要求,严格挑选后确定,与建筑和庭园空间十分协调。
苏州园林内的植物景观,是景与情的结合,因而不同花木各自独有的特征、属性,往往被赋予人格的意义。因此植物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景色,而是拥有了情感、文化和哲理的内涵。栽植的花木均是苏州园林内的经典品种,如桃,“灼灼其华”既似丽姝仙姬,又给人以“桃源”之想;柳,绿丝依依,情意绵绵;松、竹、梅,“岁寒三友”,“一庭秋月啸松风”、“日光穿竹翠玲珑”、“清香风满枝”则又是另一种情调;荷花,淡香清远,姿色兼备,“出污泥而不染”;芭蕉,“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其他如海棠、枇杷、桂花、红枫等,对烘托园林的意境美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项目的建成,是继承优秀民族传统,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努力通过现代和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环境的一种探索。蘇式园林现已不仅仅是一个工程的概念,而是转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宣传和传播化事业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直以来,苏州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蕴,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属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这里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以让人感叹的园艺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美誉。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即使是苏州这样的古城,现代的迅猛发展,人们审美情趣也发生着变化,西方造园手法更多地被引入,吸收,成功地适应本土审美情趣。而我们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精神与文化财富在逐渐失传甚至是被遗忘。
身为设计师,背负着传承发扬宝贵遗产的历史责任。如何将祖先的文化在新的作品中传承并发扬,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们研究前人的山水印象,那些折桥,栏杆,砖,瓦,花窗,产生了一套适合现代人审美情趣,但颇有中式情节的——新苏式景观。苏式文化方式和精神方式,在本质上更容易产生契合感。保护、传承,继而发扬光大是设计形态再生的必经之路。但这不是终点,我们在摸索中前进,将浓缩山水的情怀融入设计,展现出自我民族特色。
国家开发银行苏州软件中心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创造符合现代生活要求和传统园林优美环境,既满足享受,又满足审美需求的全方位处理,是本设计之特点。
软件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畔,项目有超过7万方的平坦用地,周围住宅与商业林立,扇形的用地面向开阔水域,湖岸线蜿蜒曲折,绿化优美,是一片新兴的城市绿地。
建筑部分为现代苏式建筑群,一栋主楼,三栋副楼,散布于环境之中,秉承传统园林的意向精髓,同样强调空间的层次感,讲究庭院的艺术性,尽可能把环境拥入建筑的空间,增加建筑与景观的互动,使之成为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 在细节与材料上,白墙灰瓦,用现代材料来表达文化的积淀。苏式建筑讲究文化,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相互糅合,从而给人们至高感受。
软件中心拥有景观良好的大水面,同时引入,形成自身独有的景观水系,通过适当的塑造地形,堆坡等手法,塑造出地势的起伏变化,立体绿化使得建筑之间有所遮挡并更富层次,形成自然森林效果且拥有良好的私密性。水网贯通,溪水环绕,庭院重重,人入其中,峰回路转,令人流连忘返,融于山水之间。
“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怡”是国开行景观空间的追求目标,力求每栋建筑都被内外园林包含:不仅在建筑内部有优美的庭园,而且将建筑安置在山林环境里,与公共区景观衔接,使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幽深而显富贵。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苏式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庭院尊重传统的同时,运用现代的手法演绎园林式的景观空间,营造含蓄,婉约,深邃的山水意境。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本建筑群的苏式庭院设计。“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一亭枕山,一榭浮水,秀石清泉展示出咫尺山林之美,万千秀色于一园,产生出行行色色的空间形态。因而,造园的首要任务是山水景观的创造,这是园林景观经营成败的关键。
根据国开行苏州软件中心的用地情况,我们采用了“园中园”的空间构成手法,形成了幽静竹海、画桥烟雨、烟云亭、小赤壁、一分春色亭、荷塘月色、瑶华蟾光、主楼奕苑、蘅芜苑九大景区,各景区通过有效的空间序列组织,形成多空间、多视点的组景特色,使景观产生连续性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观赏效果。
这里着重选择主楼奕苑阐述下新苏式园林的设计特色。
主楼拥有此项目最大面积的内庭院,约1200㎡,东西向长40米,南北向宽30米,视野开阔无阻挡。庭院环境布局特点与沧浪亭相仿,都以水池为中心,环置景观。水质清澈、游鱼成群处处给于人们亲近感。
造园立意:草木郁然,崇埠广水的别致沧浪亭。园林造景,重在立意。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充满了人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写意山水园的风格。千岩万壑,碧波清流,景色似画,满园如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我们撷取了“沧浪濯缨”“丝竹清音”“岁寒三友”等意象,对全园的景观形象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此庭院主要景观视线为南北方向,主楼入口大堂吧遥对宴会厅,建筑均为落地玻璃幕墙,一览无余。故在此庭院造山叠水,以横亘东西山石相间庭院空间,假山峰峦起伏,岩石嶙峋,一道瀑布流水直流而下,增加了无限情趣。建六角奕亭于山石之上,挖萦回沧浪水,得景之佳构。土石相间,古木森郁,极富山林之趣,一偿古人“沧浪濯缨”之意。
造园要素:
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亭台,三为叠石。
花木池鱼,自然者也。
屋宇亭台,人为者也。
花木池鱼属活动,屋宇有规律,调剂于两者之间,则为叠石。石难固定而具其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叠之巧。半人工之物也。
花木池鱼增山水之色,柔美郁然,光影浮动。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错杂,方称佳构。
主楼奕苑地势平坦,空间开敞,故叠石造山为构空间迂回起势;园内构筑造型小巧、精致,绝不类同、又与建筑融为一体。拾级而上,六角亭台建山石平坦处驻行人步履,登高凌空之姿观恬静园景,兼对弈成趣,是为“奕苑”。不仅可作观赏,而且能满足使用的要求。
庭园之山石,采用“少而精”的原则,用石讲究,构筑精巧,山形多以“半”的形式出现,使空间结构出现似隐似现的动态感,石之组合强调“不全”,追求视觉的构图效果,暗示石景还延伸至界面之后。
苏式园林的设计,并不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简单移植、翻版或集锦拼装,而是因地制宜进行的艺术创作。它们浓缩了苏州苏州古典园林精华,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探索,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咫尺之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山水景观和深邃的传统。
理水:
造园掘土,低者成池。故园林无水者,盖不多见。奕苑沧浪之水成池,湖石为埠。主景方向叠石成瀑,宛若珠玉水帘叮咚有声,有水而鱼莲生其中,一柄古意折桥卧于水上,移步换景,极富山水至趣。
树木:
繁花树木,宜以设计,草花不可繁多,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随走墨之,取其四时不断,若入图画。植物景观往往是构成园林景观、景象的主体,取材于花木的姿、色、香,来塑造园林的景观景象空间主题,是苏式园林中最常用的造景手法。
庭园绿化,有若干棵大树为主体,讲究整体树形,注重植物组合层次。园内主要造型乔木都经设计人员深入产地,按设计要求,严格挑选后确定,与建筑和庭园空间十分协调。
苏州园林内的植物景观,是景与情的结合,因而不同花木各自独有的特征、属性,往往被赋予人格的意义。因此植物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景色,而是拥有了情感、文化和哲理的内涵。栽植的花木均是苏州园林内的经典品种,如桃,“灼灼其华”既似丽姝仙姬,又给人以“桃源”之想;柳,绿丝依依,情意绵绵;松、竹、梅,“岁寒三友”,“一庭秋月啸松风”、“日光穿竹翠玲珑”、“清香风满枝”则又是另一种情调;荷花,淡香清远,姿色兼备,“出污泥而不染”;芭蕉,“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其他如海棠、枇杷、桂花、红枫等,对烘托园林的意境美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项目的建成,是继承优秀民族传统,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努力通过现代和传统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和谐建筑环境的一种探索。蘇式园林现已不仅仅是一个工程的概念,而是转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宣传和传播化事业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