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但另一方面来讲,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也可以带来经济效应。
以往,为防范水患而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已成为造福人类的交通运输通道;沿海地区的台风,已成为居民降温消暑的好帮手;水土流失带来的淤沙冲击,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平原地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用来发电。
防灾减灾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小的投入就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估算,防灾减灾的投入产出比在1:40至1:50之间,这意味着,防灾减灾投入一元钱,减少损失和创造产出则是40至50元的效益。目前,防灾减灾工作已纳入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要求在信息化建设、土地利用、资源管理、能源供应、城乡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规划中体现。
除了“防”和“减”外,应急也是灾害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环。应急产业是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集合。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应急产业的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若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可达万亿元。
国家对发展应急产业相当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提出“扶持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年提出鼓励发展“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如今,中国虽然并没有构建一个全政府型的应急体系,但应急管理仍完成了不少重要转变。
其一,从略有地位提高到了战略地位。我国过去在应急管理上的经费与人力投入仅限于小部分政府部门,而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公共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空前关注,因而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
其二,应急管理从原本的轻视科技到现在全面重视科技。“非典”以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多由政府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并不一定依靠专家帮助解决应急问题,而现在应急管理需要依靠法制、科技和群众三者结合,科技更是起到了核心作用。
当然,处于起步阶段的应急产业依然需要面对不少问题。一方面,应急产业的概念界定不明朗,对哪些产品属于应急产品,哪些产品应鼓励,哪些产品应限制,哪些企业应引入等问题还有分歧,因而难以形成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标准。另一方面,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虽有出台,但与其需求相比,还显滞后且缺乏系统性。现行的应急产业政策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法规文件,组合性不足。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全国应急产业分散在各个领域,至今没有通过系统性政策引导有效整合。
同时,由于现行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其执行情况也不好。有些政策停留在一般化倡导上,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例如,在汶川地震、甲型H1N1禽流感、南方冰冻雨雪灾害等重大灾害事件处置中,都发生过因缺乏明确的采购、征用、补偿等政策规定,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救灾的积极性和应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往,为防范水患而修建的水利设施,如今已成为造福人类的交通运输通道;沿海地区的台风,已成为居民降温消暑的好帮手;水土流失带来的淤沙冲击,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平原地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用来发电。
防灾减灾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小的投入就可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估算,防灾减灾的投入产出比在1:40至1:50之间,这意味着,防灾减灾投入一元钱,减少损失和创造产出则是40至50元的效益。目前,防灾减灾工作已纳入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要求在信息化建设、土地利用、资源管理、能源供应、城乡建设和扶贫开发等规划中体现。
除了“防”和“减”外,应急也是灾害经济中很重要的一环。应急产业是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集合。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应急产业的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若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可达万亿元。
国家对发展应急产业相当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提出“扶持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年提出鼓励发展“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如今,中国虽然并没有构建一个全政府型的应急体系,但应急管理仍完成了不少重要转变。
其一,从略有地位提高到了战略地位。我国过去在应急管理上的经费与人力投入仅限于小部分政府部门,而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公共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空前关注,因而政府部门都加强了对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
其二,应急管理从原本的轻视科技到现在全面重视科技。“非典”以前,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多由政府负责人亲临一线指挥,并不一定依靠专家帮助解决应急问题,而现在应急管理需要依靠法制、科技和群众三者结合,科技更是起到了核心作用。
当然,处于起步阶段的应急产业依然需要面对不少问题。一方面,应急产业的概念界定不明朗,对哪些产品属于应急产品,哪些产品应鼓励,哪些产品应限制,哪些企业应引入等问题还有分歧,因而难以形成产业、行业和产品的标准。另一方面,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的政策虽有出台,但与其需求相比,还显滞后且缺乏系统性。现行的应急产业政策分散于各个部门的法规文件,组合性不足。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宏观谋划,全国应急产业分散在各个领域,至今没有通过系统性政策引导有效整合。
同时,由于现行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其执行情况也不好。有些政策停留在一般化倡导上,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例如,在汶川地震、甲型H1N1禽流感、南方冰冻雨雪灾害等重大灾害事件处置中,都发生过因缺乏明确的采购、征用、补偿等政策规定,导致企业承担了不必要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救灾的积极性和应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