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跪了,我的父老乡亲!你这一跪,助长了弟弟妹妹厌学的心理,你这一跪,为今后的生活开了一个乞讨的先例,你这一跪,欺骗了人们的善良。”2005年9月14日晚,被称为“中国第一乞丐村”的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村民正在收看中央台的电视节目,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也曾有过乞讨经历、咱们村的首个大学生李玉平么?”“这小子每年都劝他的父亲别再乞讨,现在倒好,当着全国人民的面,还揭他父亲乞讨的老底,真是个不孝之子。”
此刻,远在湖北国贸资源职业学院读三年级的大学生李玉平,看完央视会客厅对他的访谈节目也在寝室里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5年劝父戒乞路他走得好辛苦。他索性拿出日记本承载他的心事:“爸妈和我的父老乡亲们,请原谅儿子的不孝吧!也许我是揭了你们的疮疤,可为了咱村人的人格尊严,我别无选择!”
童年,父亲教他下跪学乞讨
22岁的李玉平出生在甘肃岷县贫困偏僻的小寨村。这个村地处黄土高坡的大山深处,十年九灾,也不知是谁发现外出行乞远比在家守着几亩薄田活得滋润,于是村民纷纷效仿,赴广州、沈阳、长沙、西安等全国各地做起了职业乞丐,该村也因此得名中国第一“乞丐村”。
李玉平6岁那年,家乡遭受了水灾。他父亲看到许多村民带着孩子背井离乡,也动了外出乞讨的心思:“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我带你到成都去见见世面!”不谙世事的李玉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乞讨之路。
头一天乞讨,父亲带着他来到成都动物园旁,交给他一张二分的纸币让他拿在手上站在路中间,然后就听见父亲对来往的路人说:“求求你们可怜可怜孩子吧!家里遭了灾。”于是,就有人将纸币或者馍馍之类的食品放在他的手上。他像一个木偶似的机械地接着,父亲不断用家乡话告诉他快向叔叔阿姨说“谢谢”。李玉平在家乡管叔叔叫爸爸,因而叔叔是啥意思他还弄不明白,叫出来感觉特别别扭。但让他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向别人要钱,而不是别人向我们要钱!”
乞丐村的乞讨者都要用孩子作道具以唤得人们的同情。李玉平的父亲当然也不例外,他教玉平学乞讨也是循序渐进的。一周以后父亲突然对李玉平说:“你就拿着草帽坐在动物园路上,我去买一包烟来。”李玉平只好遵从父命,一个人怯生生地一动不动等父亲归来。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李玉平左顾右盼,父亲还没有来。他“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这时,父亲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用只有他能听懂的家乡话说:“苕伢,我这是在练你的胆量,你单独讨钱更会来钱快,今后可不准再哭了,我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保护你!”父亲看着草帽里的钱比平时多出一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李玉平当即得到奖赏,去公园坐火车、动物园看小鸟。
乞讨了一个多月后,父亲带着玉平回了一趟家。当村里人吃着父亲带回来的水果糖,夸父亲和小玉平有能耐时,李玉平却躲在房里没脸出来。他搞不懂的是在外面低三下四的求人为什么村里人觉得很光彩。
玉平再也不想出去讨要了。可一年以后,父亲又一次对他说:“要过年了,家里也没吃的了,你再与我出去跑一趟吧!”这次父亲让他把乞讨目标锁定在火车站,而且对玉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瞄准那些穿得光鲜体面的人主动出击!”“我找别人开口要,这多丢人呀!”玉平迟迟不动,父亲大眼瞪着他:“怎么又不听话了,你不去看你今天吃什么?”可怜小玉平只有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来到人前,用小得如蚊子般的嗡嗡声说:“叔叔给点钱吧!”一角二角的票子装进他的破碗里时,他把头埋在胸前,根本不敢看施舍者是啥模样,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远不如在家乡玩泥巴捉迷藏快乐。
可是父亲的培训还在升级。有一天,父亲带他到一个餐馆,告诉他说:“你去给客人下跪,这样客人可以给你更多的钱。”“为什么要跪下,我不去!”“去,我站在门外看着你!”父亲不由分说推搡着他,委屈的泪花在玉平的眼眶里直打转:当着这么多人跪下多不体面呀,父亲为什么会出这一招呢?他迟疑了半天,想出了一个既不让客人看到又不会挨父亲骂的办法,只见他像猫一样钻进餐桌底下,“扑通”一声双膝落地。此时,正是寒冬腊月,身着单衣衫的李玉平跪在冰冷的磁砖上,只觉瑟瑟发抖,他想站起来又害怕父亲在门外监督,干脆拉着就餐客人的腿以引起注意。这一招还真有效,吃兴正浓的客人们吓得惊叫,连忙俯身察看,忙把他抱起来,喂他吃喝,李玉平一高兴,把找人要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天李玉平没有挣到多少钱,父亲很生气。第二天父亲干脆带他到人口密集的商业街,让他在众目睽睽中跪下。这下小玉平傻眼了,跪在桌子底下的一招显然被父亲识破了,无奈,小玉平只有把心一横,眼睛一闭,双腿一软,跪了下去。他的脸上好似有万根针在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膝盖也因长时间的下跪蹭破了皮,一落地就痛。
从此他天天缠着父亲要回家。父亲总是说:“快了快了,只要你好好跪,跪到钱,咱们就回去。”有一天,李玉平乞讨路过成都一家幼儿园。见那些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正在搭积木,他好奇地进去与小朋友们一道玩起来。上课铃响了,小朋友收起积木要上课,他眼巴巴地望着孩子们离去。眼泪汪汪地对父亲说:“我也要上学,我要回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父亲,是呀,玉平是该到上学的年龄了。
劝父禁乞路走得好辛苦
童年乞讨的经历在李玉平的脑海里烙下了屈辱的记忆。他上学后的每个假期,当父亲提出要带他在外行乞挣学费时,他都以作业多和各种理由拒绝。李玉平的极不配合使家里少了许多收入,也欠下了许多债务。
考高中那年,16岁的他已成了有思想的小伙子。一天,他看到村里一位长辈牵着邻居的孩子出门乞讨,好生奇怪:“这邻居的孩子与这长辈非亲非故,怎么竟结成了乞讨父子了?”一打听,原来这孩子是长辈以每天十元租来的。那天,他饭吃得不香,总觉得如鲠在喉。联想到这个村子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人都在乞讨,他感到悲哀:“村里虽然贫穷,但做农活外出打工生活不应该成问题,关键是村里形成了懒惰的风气。”从这时开始,他下决心从自己家做起,说服父母不再乞讨。
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瞪大眼睛望着他:“你疯了,你想砸我们一家人的饭碗?说现实点,你不当我们的道具我们已经少了不少收入,现在你读高中学费还没有着落,难道你不读书了?”
“我们可以打工去挣学费嘛!如果您们愿意,现在趁放假我可以与您们一道去。”李玉平极力劝说父亲。可父亲还是认为别人都乞讨,只他一家不乞讨很吃亏,让玉平趁早死了这条心。
李玉平豁出去了:“我自己去挣学费,死也不让你们去乞讨了,如果要乞讨您不如杀了我!”李玉平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与父亲针锋相对。
“啪!”一记巴掌重重地落在玉平脸上,落下了五个指头印,母亲赶过来劝架,也被父亲一顿臭骂,结果父亲和母亲吵了起来,玉平哭着逃了出去。
李玉平瞒着父母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打工的活——和水泥搬砖头,每天起早摸黑干十多个小时可得十元的报酬。
一篓子砖头用绳子拉上脚手架,好沉好沉呀!每往上拉一截,他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满脸憋得通红。稚嫩的双手被绳子勒出一道道红印,他就贴上橡皮膏接着拉。一天,在运砖抛砖的过程中,他人直打晃,头往后一仰,人从脚手架上后仰倒地,腿和头部磕得鲜血淋漓。“嘘!别吱声,”当工友们要带他到医院包扎时,他用食指在嘴巴上做了个手势:“别让老板娘知道了,那样我不仅得不到工钱还会被炒了鱿鱼。”他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去搬砖头。
父亲得知儿子在外打工,不禁心软了,终于答应玉平,一家三口去内蒙古临河市帮人去收割搬运韭菜。盛夏的临河,烈焰炙烤,李玉平一家三口晒得浑身脱了一层皮,加之菜地里的蚊蝇叮咬,他们浑身是疱,奇痒难忍,用手一抓,鲜血直流。
李玉平的父亲患有肺炎,母亲有胃病。为分担父母的忧愁,李玉平尽量多干些活。一天,老板要李玉平父子把韭菜旁的水渠放满水,然后从渠中捞出稀泥砌墙做蔬菜大棚。李玉平不让父亲下水,自己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用铁锹取土,谁知取着取前,脚下打滑,整个人淹在水渠里。父亲着慌了,死死抓住他的头发才把他救了上来,看见玉平满嘴满脸都是泥,只露出两个黑眼珠,父亲当场就大哭起来。
因心疼儿子打工辛苦,父亲不禁又犯了乞瘾,第二天悄悄溜到街上请人写了一块乞讨招牌“儿子读书无钱报名,父亲心痛代为乞讨”又在内蒙古临河市的大街上摆起了乞讨摊。李玉平知道后,又气又恨,当即赶到街上不由分说拉着父亲就走。围观的人中有些正欲捐钱,李玉平连忙解释:“谢谢好心人,我们筹到钱了!”
2003年,李玉平作为全村的首位大学生,进入湖北国贸资源职业学院学习。因为借学费欠了一身债,李玉平父亲再次动了行乞的心思。他们前脚把玉平送到学校,后脚就沿着荆门、襄樊一路乞讨起来。
一天,凉风飕飕。李玉平正陪一位女同学到校门口买东西。突然看见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乞丐拿着个破碗远远地和他打招呼。“这不是咱们村的邻居吗,怎么乞讨到这儿来了,还真是神通广大呀!”李玉平一时愣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邻居扯着嗓门招呼,李玉平硬着头皮迎上去,招待那邻居吃了盒饭。从邻居口中得知,全村已有八成人带着孩子奔赴全国各地乞讨去了,他的父母也重操旧业到襄樊去了。
“父亲呀父亲,你怎么又抵不住诱惑了呢?”李玉平请了假直奔襄樊。穿过几条街巷,在一个闹市区,李玉平远远地看见父亲拿着一个破二胡跪在地上,向路人述说家乡遭了灾,恳求路人发发慈悲。李玉平心如刀绞,一个箭步跑上去当着众人揭他父亲的老底:“你收起这一套吧!快回家!”然后又面向众人:“他家根本没有遭灾,大家别信他。”路人听到这话,纷纷愤怒起来,口水石块扔向他的父亲,李玉平赶快带父亲冲出重围,来到僻静处。此刻,他父亲泪如雨下:“儿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哪有儿子往父亲脸上泼脏水的?我这是为你好,你何苦要这样对我呢?”
李玉平将父母送回老家时,从自己的150元生活费中节省下一笔钱给父亲买了几盒香烟,给妈妈买了一套内衣,并对父母谎称已在学校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开始挣钱了。他怕父亲不信,与父亲签了一份特殊的协议:“爸妈,家里为我欠下的债务由我来还,儿子算是求您们了,为了人格与尊严,从今以后,不仅不许你们再乞讨了,还要阻止乡亲们出外乞讨。否则我再也不回家了!”为让这协议生效,他写信给小寨初中的校长李平,请他上门做父亲的禁乞疏导监督工作。
儿唱父随拯救“乞讨道具”
李玉平的父亲终于认识乞讨是耻辱的懒汉行为,彻底金盆洗手。能得到父亲的理解,李玉平比吃了蜜还甜。他知道,要让小寨人不再乞讨,长远之计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说服村里更多的人,李玉平利用勤工俭学发广告传单挣下的钱,在放寒假时回到村里,开始了他的“人格拯救小寨行”。
为支持儿子,李玉平的父亲做了禁乞的信息员,哪家要准备出去乞讨,父亲探听得一清二楚。李玉平便根据这些消息,有的放矢地上门去做工作。
听说林荣一家过两天就要到重庆去乞讨,如何阻挡住他呢?若正面交锋,他们肯定不会接受。只有采取迂回式从关心孩子的学习入手。他来到林荣家寒暄一番后,提出看一下孩子的作业本。在检查数学作业时,他发现孩子错了两道题,当即认真讲解,帮助改了过来。然后进入主题:“你看这孩子多聪明,题目做得不错,只要让她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以后考大学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假期我可以给他补课!”林荣没有表态,孩子可乐了,拍着双手叫好。
可是从那家一出来,还没走几步,就听到林荣在呵斥孩子:“你不要听他的,他有什么资格不让我们出去,你看我们现在吃穿不愁不就是靠乞讨得来的,乖乖听话,过两天我们就动身。”
第二天一大早,林荣妻子来到他家,把门敲得山响:“都是你干的好事,我家孩子要到你这补课,死活也不肯去乞讨了,你不让我们去乞讨,是不是就让我们到你家来过年!”玉平父亲明知她家比较宽裕,害怕儿子招架不住,顺势迎接:“来我家过年那好呀,平时接还接不到呢!春节我们吃啥你吃啥吧!”林荣妻子本来是来要挟撒泼的,一下傻眼了,李玉平因势利导:“嫂子,您知道吗,重庆对乞讨者已出台了管理规定。你们带孩子出去担惊受怕,让孩子遭罪不说,倘若他在外面受了不好的影响,不想上学,那他一辈子不就完了,难道你们真忍心要让孩子乞讨一辈子呀!您帮忙说服一下林荣哥吧,毕竟打工才是正道呀!”一字一句总关情,讲到最后,李玉平已泣不成声,最后林荣一家终于放弃了外出行乞的打算。
一天晚上,父亲急急慌慌地跑回来说,翻过两个山坡的偏远户林军家,第二天要去上海行乞,林军与他家相距15里路,如果不当天赶去劝阻怕就来不及了。李玉平心急如焚,骑上姐夫的摩托风驰电掣就跑。由于山路难走天黑路滑,加上技术不熟练,行驶到一个山坡上他连人带车翻到山沟里去了。黑夜中他摸摸头部,有一种粘糊糊的东西。“啊,是血!”再摸摸摩托车,车灯车镜也摔不见了。山林中的风怒吼着,他试着把摩托车扛上山坡,一连几次都没成功。约摸半个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前面盼来一个人,他定睛一看竟是父亲:“爸,您怎么来了?”原来父亲放心不下,就紧赶慢赶追了过来。
父亲和他一起把摩托搬上来,接下来的一段路已被洪水冲塌,全部是乱石。他们只好扛着摩托车坚持走到林军家。当林军看到他满脸是血深夜造访竟是为了给孩子辅导功课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也不好意思带孩子到上海去乞讨了。
寒假,在父亲的帮助下,李玉平从拯救“乞讨道具”——孩子入手,硬是说服八户人家放弃了外出乞讨的打算。署假,他的“人格拯救行”内容也更加丰富。白天下地帮家里干活,晚上干脆办起了免费人格文化补习班,一下吸引了十多个孩子参加。小环的家境十分贫困,母亲早年失踪,父亲长期患病,假期她父亲本打算带她出去乞讨的,可小环每晚来到玉平哥哥家津津有味听他讲大学的生活,讲外面精彩的世界,讲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小环也下决心要像玉平哥哥那样考上大学,主动说服父亲放弃了乞讨的打算。
2005年9月初,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小寨村,他们找到即将返校的李玉平要求协助采访乞丐村现象。本来一直默默做着“人格拯救小寨行”的李玉平陷入了矛盾之中。一边是生养他的村庄,一边是沿袭多年乞讨的陋习,该不该让它曝光?父亲这时已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为了咱们村人的命运,你就从咱们家如何行乞开始揭短吧!”回想父亲因支持他的“人格拯救行”,农闲时间不得不去打工。因为他劝乞,全村人不敢借钱给他家,玉平的眼泪如涌:这是何等深明大义的父亲,这是何等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呀……
2005年9月14日,央视新闻会客厅请李玉平作客,李玉平从自己和家人开始解剖,揭露了“乞丐村”乞讨的现状和手法。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李玉平人穷志不短,劝父禁乞,坚持靠打工读书的事迹让人尊敬。
李玉平临近毕业,他知道因为劝乞,这辈子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好在从父母的电话中得知当地政府更加重视“乞丐村现象”,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困户和特困学生还得到了政府补助,为此他感到欣慰。他说,人格拯救行他会义无返顾地继续下去,虽然前面还有许多泥泞坎坷等着他,他无怨无悔。他还有个最大的心愿:要让“乞丐村”人永远地站起来,从扶贫教育开始,他现在正在多方奔走呼吁,盼望能有青年志愿者去小寨村支教,彻底改变小寨村教育人材奇缺和贫困的现状。
(责编 郑玉河)
(注:林荣、林军为化名)
(作者严正声明:谢绝任何形式的网摘文稿)
此刻,远在湖北国贸资源职业学院读三年级的大学生李玉平,看完央视会客厅对他的访谈节目也在寝室里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5年劝父戒乞路他走得好辛苦。他索性拿出日记本承载他的心事:“爸妈和我的父老乡亲们,请原谅儿子的不孝吧!也许我是揭了你们的疮疤,可为了咱村人的人格尊严,我别无选择!”
童年,父亲教他下跪学乞讨
22岁的李玉平出生在甘肃岷县贫困偏僻的小寨村。这个村地处黄土高坡的大山深处,十年九灾,也不知是谁发现外出行乞远比在家守着几亩薄田活得滋润,于是村民纷纷效仿,赴广州、沈阳、长沙、西安等全国各地做起了职业乞丐,该村也因此得名中国第一“乞丐村”。
李玉平6岁那年,家乡遭受了水灾。他父亲看到许多村民带着孩子背井离乡,也动了外出乞讨的心思:“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我带你到成都去见见世面!”不谙世事的李玉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走上了乞讨之路。
头一天乞讨,父亲带着他来到成都动物园旁,交给他一张二分的纸币让他拿在手上站在路中间,然后就听见父亲对来往的路人说:“求求你们可怜可怜孩子吧!家里遭了灾。”于是,就有人将纸币或者馍馍之类的食品放在他的手上。他像一个木偶似的机械地接着,父亲不断用家乡话告诉他快向叔叔阿姨说“谢谢”。李玉平在家乡管叔叔叫爸爸,因而叔叔是啥意思他还弄不明白,叫出来感觉特别别扭。但让他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向别人要钱,而不是别人向我们要钱!”
乞丐村的乞讨者都要用孩子作道具以唤得人们的同情。李玉平的父亲当然也不例外,他教玉平学乞讨也是循序渐进的。一周以后父亲突然对李玉平说:“你就拿着草帽坐在动物园路上,我去买一包烟来。”李玉平只好遵从父命,一个人怯生生地一动不动等父亲归来。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过去了,李玉平左顾右盼,父亲还没有来。他“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这时,父亲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用只有他能听懂的家乡话说:“苕伢,我这是在练你的胆量,你单独讨钱更会来钱快,今后可不准再哭了,我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保护你!”父亲看着草帽里的钱比平时多出一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李玉平当即得到奖赏,去公园坐火车、动物园看小鸟。
乞讨了一个多月后,父亲带着玉平回了一趟家。当村里人吃着父亲带回来的水果糖,夸父亲和小玉平有能耐时,李玉平却躲在房里没脸出来。他搞不懂的是在外面低三下四的求人为什么村里人觉得很光彩。
玉平再也不想出去讨要了。可一年以后,父亲又一次对他说:“要过年了,家里也没吃的了,你再与我出去跑一趟吧!”这次父亲让他把乞讨目标锁定在火车站,而且对玉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瞄准那些穿得光鲜体面的人主动出击!”“我找别人开口要,这多丢人呀!”玉平迟迟不动,父亲大眼瞪着他:“怎么又不听话了,你不去看你今天吃什么?”可怜小玉平只有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来到人前,用小得如蚊子般的嗡嗡声说:“叔叔给点钱吧!”一角二角的票子装进他的破碗里时,他把头埋在胸前,根本不敢看施舍者是啥模样,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远不如在家乡玩泥巴捉迷藏快乐。
可是父亲的培训还在升级。有一天,父亲带他到一个餐馆,告诉他说:“你去给客人下跪,这样客人可以给你更多的钱。”“为什么要跪下,我不去!”“去,我站在门外看着你!”父亲不由分说推搡着他,委屈的泪花在玉平的眼眶里直打转:当着这么多人跪下多不体面呀,父亲为什么会出这一招呢?他迟疑了半天,想出了一个既不让客人看到又不会挨父亲骂的办法,只见他像猫一样钻进餐桌底下,“扑通”一声双膝落地。此时,正是寒冬腊月,身着单衣衫的李玉平跪在冰冷的磁砖上,只觉瑟瑟发抖,他想站起来又害怕父亲在门外监督,干脆拉着就餐客人的腿以引起注意。这一招还真有效,吃兴正浓的客人们吓得惊叫,连忙俯身察看,忙把他抱起来,喂他吃喝,李玉平一高兴,把找人要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这天李玉平没有挣到多少钱,父亲很生气。第二天父亲干脆带他到人口密集的商业街,让他在众目睽睽中跪下。这下小玉平傻眼了,跪在桌子底下的一招显然被父亲识破了,无奈,小玉平只有把心一横,眼睛一闭,双腿一软,跪了下去。他的脸上好似有万根针在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膝盖也因长时间的下跪蹭破了皮,一落地就痛。
从此他天天缠着父亲要回家。父亲总是说:“快了快了,只要你好好跪,跪到钱,咱们就回去。”有一天,李玉平乞讨路过成都一家幼儿园。见那些孩子穿得花枝招展,正在搭积木,他好奇地进去与小朋友们一道玩起来。上课铃响了,小朋友收起积木要上课,他眼巴巴地望着孩子们离去。眼泪汪汪地对父亲说:“我也要上学,我要回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父亲,是呀,玉平是该到上学的年龄了。
劝父禁乞路走得好辛苦
童年乞讨的经历在李玉平的脑海里烙下了屈辱的记忆。他上学后的每个假期,当父亲提出要带他在外行乞挣学费时,他都以作业多和各种理由拒绝。李玉平的极不配合使家里少了许多收入,也欠下了许多债务。
考高中那年,16岁的他已成了有思想的小伙子。一天,他看到村里一位长辈牵着邻居的孩子出门乞讨,好生奇怪:“这邻居的孩子与这长辈非亲非故,怎么竟结成了乞讨父子了?”一打听,原来这孩子是长辈以每天十元租来的。那天,他饭吃得不香,总觉得如鲠在喉。联想到这个村子包括自己父亲在内的人都在乞讨,他感到悲哀:“村里虽然贫穷,但做农活外出打工生活不应该成问题,关键是村里形成了懒惰的风气。”从这时开始,他下决心从自己家做起,说服父母不再乞讨。
可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瞪大眼睛望着他:“你疯了,你想砸我们一家人的饭碗?说现实点,你不当我们的道具我们已经少了不少收入,现在你读高中学费还没有着落,难道你不读书了?”
“我们可以打工去挣学费嘛!如果您们愿意,现在趁放假我可以与您们一道去。”李玉平极力劝说父亲。可父亲还是认为别人都乞讨,只他一家不乞讨很吃亏,让玉平趁早死了这条心。
李玉平豁出去了:“我自己去挣学费,死也不让你们去乞讨了,如果要乞讨您不如杀了我!”李玉平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与父亲针锋相对。
“啪!”一记巴掌重重地落在玉平脸上,落下了五个指头印,母亲赶过来劝架,也被父亲一顿臭骂,结果父亲和母亲吵了起来,玉平哭着逃了出去。
李玉平瞒着父母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找了一份打工的活——和水泥搬砖头,每天起早摸黑干十多个小时可得十元的报酬。
一篓子砖头用绳子拉上脚手架,好沉好沉呀!每往上拉一截,他都使出吃奶的力气,满脸憋得通红。稚嫩的双手被绳子勒出一道道红印,他就贴上橡皮膏接着拉。一天,在运砖抛砖的过程中,他人直打晃,头往后一仰,人从脚手架上后仰倒地,腿和头部磕得鲜血淋漓。“嘘!别吱声,”当工友们要带他到医院包扎时,他用食指在嘴巴上做了个手势:“别让老板娘知道了,那样我不仅得不到工钱还会被炒了鱿鱼。”他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去搬砖头。
父亲得知儿子在外打工,不禁心软了,终于答应玉平,一家三口去内蒙古临河市帮人去收割搬运韭菜。盛夏的临河,烈焰炙烤,李玉平一家三口晒得浑身脱了一层皮,加之菜地里的蚊蝇叮咬,他们浑身是疱,奇痒难忍,用手一抓,鲜血直流。
李玉平的父亲患有肺炎,母亲有胃病。为分担父母的忧愁,李玉平尽量多干些活。一天,老板要李玉平父子把韭菜旁的水渠放满水,然后从渠中捞出稀泥砌墙做蔬菜大棚。李玉平不让父亲下水,自己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用铁锹取土,谁知取着取前,脚下打滑,整个人淹在水渠里。父亲着慌了,死死抓住他的头发才把他救了上来,看见玉平满嘴满脸都是泥,只露出两个黑眼珠,父亲当场就大哭起来。
因心疼儿子打工辛苦,父亲不禁又犯了乞瘾,第二天悄悄溜到街上请人写了一块乞讨招牌“儿子读书无钱报名,父亲心痛代为乞讨”又在内蒙古临河市的大街上摆起了乞讨摊。李玉平知道后,又气又恨,当即赶到街上不由分说拉着父亲就走。围观的人中有些正欲捐钱,李玉平连忙解释:“谢谢好心人,我们筹到钱了!”
2003年,李玉平作为全村的首位大学生,进入湖北国贸资源职业学院学习。因为借学费欠了一身债,李玉平父亲再次动了行乞的心思。他们前脚把玉平送到学校,后脚就沿着荆门、襄樊一路乞讨起来。
一天,凉风飕飕。李玉平正陪一位女同学到校门口买东西。突然看见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乞丐拿着个破碗远远地和他打招呼。“这不是咱们村的邻居吗,怎么乞讨到这儿来了,还真是神通广大呀!”李玉平一时愣在那儿说不出话来。邻居扯着嗓门招呼,李玉平硬着头皮迎上去,招待那邻居吃了盒饭。从邻居口中得知,全村已有八成人带着孩子奔赴全国各地乞讨去了,他的父母也重操旧业到襄樊去了。
“父亲呀父亲,你怎么又抵不住诱惑了呢?”李玉平请了假直奔襄樊。穿过几条街巷,在一个闹市区,李玉平远远地看见父亲拿着一个破二胡跪在地上,向路人述说家乡遭了灾,恳求路人发发慈悲。李玉平心如刀绞,一个箭步跑上去当着众人揭他父亲的老底:“你收起这一套吧!快回家!”然后又面向众人:“他家根本没有遭灾,大家别信他。”路人听到这话,纷纷愤怒起来,口水石块扔向他的父亲,李玉平赶快带父亲冲出重围,来到僻静处。此刻,他父亲泪如雨下:“儿呀,你为什么要这样,哪有儿子往父亲脸上泼脏水的?我这是为你好,你何苦要这样对我呢?”
李玉平将父母送回老家时,从自己的150元生活费中节省下一笔钱给父亲买了几盒香烟,给妈妈买了一套内衣,并对父母谎称已在学校找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开始挣钱了。他怕父亲不信,与父亲签了一份特殊的协议:“爸妈,家里为我欠下的债务由我来还,儿子算是求您们了,为了人格与尊严,从今以后,不仅不许你们再乞讨了,还要阻止乡亲们出外乞讨。否则我再也不回家了!”为让这协议生效,他写信给小寨初中的校长李平,请他上门做父亲的禁乞疏导监督工作。
儿唱父随拯救“乞讨道具”
李玉平的父亲终于认识乞讨是耻辱的懒汉行为,彻底金盆洗手。能得到父亲的理解,李玉平比吃了蜜还甜。他知道,要让小寨人不再乞讨,长远之计是要提高人的素质,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为了说服村里更多的人,李玉平利用勤工俭学发广告传单挣下的钱,在放寒假时回到村里,开始了他的“人格拯救小寨行”。
为支持儿子,李玉平的父亲做了禁乞的信息员,哪家要准备出去乞讨,父亲探听得一清二楚。李玉平便根据这些消息,有的放矢地上门去做工作。
听说林荣一家过两天就要到重庆去乞讨,如何阻挡住他呢?若正面交锋,他们肯定不会接受。只有采取迂回式从关心孩子的学习入手。他来到林荣家寒暄一番后,提出看一下孩子的作业本。在检查数学作业时,他发现孩子错了两道题,当即认真讲解,帮助改了过来。然后进入主题:“你看这孩子多聪明,题目做得不错,只要让她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以后考大学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假期我可以给他补课!”林荣没有表态,孩子可乐了,拍着双手叫好。
可是从那家一出来,还没走几步,就听到林荣在呵斥孩子:“你不要听他的,他有什么资格不让我们出去,你看我们现在吃穿不愁不就是靠乞讨得来的,乖乖听话,过两天我们就动身。”
第二天一大早,林荣妻子来到他家,把门敲得山响:“都是你干的好事,我家孩子要到你这补课,死活也不肯去乞讨了,你不让我们去乞讨,是不是就让我们到你家来过年!”玉平父亲明知她家比较宽裕,害怕儿子招架不住,顺势迎接:“来我家过年那好呀,平时接还接不到呢!春节我们吃啥你吃啥吧!”林荣妻子本来是来要挟撒泼的,一下傻眼了,李玉平因势利导:“嫂子,您知道吗,重庆对乞讨者已出台了管理规定。你们带孩子出去担惊受怕,让孩子遭罪不说,倘若他在外面受了不好的影响,不想上学,那他一辈子不就完了,难道你们真忍心要让孩子乞讨一辈子呀!您帮忙说服一下林荣哥吧,毕竟打工才是正道呀!”一字一句总关情,讲到最后,李玉平已泣不成声,最后林荣一家终于放弃了外出行乞的打算。
一天晚上,父亲急急慌慌地跑回来说,翻过两个山坡的偏远户林军家,第二天要去上海行乞,林军与他家相距15里路,如果不当天赶去劝阻怕就来不及了。李玉平心急如焚,骑上姐夫的摩托风驰电掣就跑。由于山路难走天黑路滑,加上技术不熟练,行驶到一个山坡上他连人带车翻到山沟里去了。黑夜中他摸摸头部,有一种粘糊糊的东西。“啊,是血!”再摸摸摩托车,车灯车镜也摔不见了。山林中的风怒吼着,他试着把摩托车扛上山坡,一连几次都没成功。约摸半个小时过去了,好不容易前面盼来一个人,他定睛一看竟是父亲:“爸,您怎么来了?”原来父亲放心不下,就紧赶慢赶追了过来。
父亲和他一起把摩托搬上来,接下来的一段路已被洪水冲塌,全部是乱石。他们只好扛着摩托车坚持走到林军家。当林军看到他满脸是血深夜造访竟是为了给孩子辅导功课时,感激得说不出话来,也不好意思带孩子到上海去乞讨了。
寒假,在父亲的帮助下,李玉平从拯救“乞讨道具”——孩子入手,硬是说服八户人家放弃了外出乞讨的打算。署假,他的“人格拯救行”内容也更加丰富。白天下地帮家里干活,晚上干脆办起了免费人格文化补习班,一下吸引了十多个孩子参加。小环的家境十分贫困,母亲早年失踪,父亲长期患病,假期她父亲本打算带她出去乞讨的,可小环每晚来到玉平哥哥家津津有味听他讲大学的生活,讲外面精彩的世界,讲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小环也下决心要像玉平哥哥那样考上大学,主动说服父亲放弃了乞讨的打算。
2005年9月初,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小寨村,他们找到即将返校的李玉平要求协助采访乞丐村现象。本来一直默默做着“人格拯救小寨行”的李玉平陷入了矛盾之中。一边是生养他的村庄,一边是沿袭多年乞讨的陋习,该不该让它曝光?父亲这时已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为了咱们村人的命运,你就从咱们家如何行乞开始揭短吧!”回想父亲因支持他的“人格拯救行”,农闲时间不得不去打工。因为他劝乞,全村人不敢借钱给他家,玉平的眼泪如涌:这是何等深明大义的父亲,这是何等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呀……
2005年9月14日,央视新闻会客厅请李玉平作客,李玉平从自己和家人开始解剖,揭露了“乞丐村”乞讨的现状和手法。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李玉平人穷志不短,劝父禁乞,坚持靠打工读书的事迹让人尊敬。
李玉平临近毕业,他知道因为劝乞,这辈子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好在从父母的电话中得知当地政府更加重视“乞丐村现象”,已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困户和特困学生还得到了政府补助,为此他感到欣慰。他说,人格拯救行他会义无返顾地继续下去,虽然前面还有许多泥泞坎坷等着他,他无怨无悔。他还有个最大的心愿:要让“乞丐村”人永远地站起来,从扶贫教育开始,他现在正在多方奔走呼吁,盼望能有青年志愿者去小寨村支教,彻底改变小寨村教育人材奇缺和贫困的现状。
(责编 郑玉河)
(注:林荣、林军为化名)
(作者严正声明:谢绝任何形式的网摘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