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篇成功的作文应是饱含了作文者情感的真诚倾诉。从情感入手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还是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作用。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可以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情感;在作文命题中诱发情感;在范文中沟通情感;在批语中激发情感入手。
【关键字】作文 情感 积累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一篇成功的作文应是饱含了作文者情感的真诚倾诉。因此,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义”。我发现从情感入手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还是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作用。对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指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根本办法。
如果学生内心没有对生活的情感积累,而被“逼”着去写,要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前者出于一种外在的需求,写作者是这种需求的奴隶。写作这种本来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却要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就好比硬要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跳芭蕾舞一样。即使是乌兰诺娃也不可能,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情感积蓄的大脑,就像干涸的水库,打开闸门又有何用?学生在生活中情感蓄积越丰富,作文的契机就越多,也越有可能写出具有一定情感深度和感染力度的作文。
二 、在命题中诱发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只有学生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学生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有一次的作文题目是《说句心理话》,张同学写的题目是《爸爸,我想对你说》,他这样写到:爸爸,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子了,我是十四岁的人了。您应该让我自己做一些事了,自己处理一些事情,您嘴巴上说儿子和父亲是朋友,可是……每次您和妈妈在朋友聚会上都把我好笑的事说出去,我也知道是开玩笑,每次你们说的时候,我都想站起来大声对你们说,给我点面子好吧。可是我也顾及到你们的面子,尊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希望每个大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管得太紧,也要给小孩一些思想空间,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和父母是要有代沟的,一旦掉进这条沟,就像无底洞,会越陷越深的。批改到这篇作文时,我没想到平常不爱写作文的王同学居然写出这么声情并茂的作文。我想: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们老师命题时要给学生以空间,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诱发写作情绪,鼓励自由表达,放飞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多姿多彩。
三、在范文中沟通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心理,范文引路正顺应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学生作文有一个从“仿”到“写”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汲取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学生作文模仿的对象,主要是一篇篇经典范文。老师下手写范文,可以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以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每当在学生作文之前,我首先打好肚稿,将怎样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有关体验告诉学生,利用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精彩的段落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我常写范文,以健康向上的、感情强烈的文章来影响着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怕作文、咬笔杆儿搔头挠耳的畏难情绪,使之“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使之“因情动而相随” ,最终喜爱作文。
四、在批语中激发情感
作文评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家知道,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那么作文批语一定要中肯。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篇文章的批语中,都要首先给与他们热情地正面鼓励,尽量发掘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也要及时肯定。事实证明,只有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然后向他们指出不足,他们才乐于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等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激情会泯灭殆尽。另外,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我们在评语中要给以亲切的关注,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
总之,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多留意自己熟悉的材料,调动以往的生活经历,像演员演戏一样进入“角色”,真正体验生活,调动情感。那么作文就不再是“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字】作文 情感 积累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的产物。一篇成功的作文应是饱含了作文者情感的真诚倾诉。因此,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义”。我发现从情感入手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还是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作用。对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指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激发习作兴趣”,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根本办法。
如果学生内心没有对生活的情感积累,而被“逼”着去写,要写出文情并茂的作文,是根本无法做到的。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前者出于一种外在的需求,写作者是这种需求的奴隶。写作这种本来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却要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就好比硬要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跳芭蕾舞一样。即使是乌兰诺娃也不可能,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没有情感积蓄的大脑,就像干涸的水库,打开闸门又有何用?学生在生活中情感蓄积越丰富,作文的契机就越多,也越有可能写出具有一定情感深度和感染力度的作文。
二 、在命题中诱发情感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只有学生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学生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
记得有一次的作文题目是《说句心理话》,张同学写的题目是《爸爸,我想对你说》,他这样写到:爸爸,我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子了,我是十四岁的人了。您应该让我自己做一些事了,自己处理一些事情,您嘴巴上说儿子和父亲是朋友,可是……每次您和妈妈在朋友聚会上都把我好笑的事说出去,我也知道是开玩笑,每次你们说的时候,我都想站起来大声对你们说,给我点面子好吧。可是我也顾及到你们的面子,尊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我希望每个大人都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管得太紧,也要给小孩一些思想空间,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和父母是要有代沟的,一旦掉进这条沟,就像无底洞,会越陷越深的。批改到这篇作文时,我没想到平常不爱写作文的王同学居然写出这么声情并茂的作文。我想:每一篇习作都是他们真情的流露。我们老师命题时要给学生以空间,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诱发写作情绪,鼓励自由表达,放飞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多姿多彩。
三、在范文中沟通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知识、经验缺乏,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学生的一种心理,范文引路正顺应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学生作文有一个从“仿”到“写”的过程,要借助模仿为“阶梯”,汲取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学生作文模仿的对象,主要是一篇篇经典范文。老师下手写范文,可以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以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发言权和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每当在学生作文之前,我首先打好肚稿,将怎样立意选材,怎样布局谋篇等有关体验告诉学生,利用和谐、密切的师生关系,去沟通师生情感;而作文中丰富的词汇,精彩的段落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我常写范文,以健康向上的、感情强烈的文章来影响着学生,帮助学生克服了怕作文、咬笔杆儿搔头挠耳的畏难情绪,使之“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使之“因情动而相随” ,最终喜爱作文。
四、在批语中激发情感
作文评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家知道,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形式,那么作文批语一定要中肯。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篇文章的批语中,都要首先给与他们热情地正面鼓励,尽量发掘学生思维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也要及时肯定。事实证明,只有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然后向他们指出不足,他们才乐于改正。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激情。我们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言不生动等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否则,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激情会泯灭殆尽。另外,对于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我们在评语中要给以亲切的关注,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去教育学生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
总之,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多留意自己熟悉的材料,调动以往的生活经历,像演员演戏一样进入“角色”,真正体验生活,调动情感。那么作文就不再是“闭门造车”,也不会枯燥无味了。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三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