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避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我国有着8亿的农民人口,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还有所滞后,广阔的农村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本文从扩大农村内需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运行情况以及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探寻消费不足的原因。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以扩大内需为目的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尝试做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内需,社会保障
一、我国当前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及原因分析
1 我国农村内需市场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在消费总量和消费质量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差别还是很大。据资料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0489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8383元。总体而言,农民的消费与收入实现了同步增长,但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农民占人口比重为54.3%,而农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1%,无疑,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无论是在消费总量和层次上均处于滞后的一个状态。
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1消费市场不够完善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市场环境较差,体系还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导致“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状况存在。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大型超市进入太少,一般都以集市的形式销售老百姓自产品,易造成竞争无序、价贱伤农的恶果。
2农民消费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增长趋缓。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的大小,可以看出农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至少相差10年,收入增长的趋缓,以及收入的不稳定性和非持久性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不稳。
3消费环境较差
农村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结构、质量、功能等与农民的需求是脱节的,这种产品供应结构性的矛盾。另外,缺少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流通系统,一些地方的消费品流通系统几乎都是以自发性、流动性、小规模、手工劳动为特征,难以承担起维持社会商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和启动新的消费热点这一艰巨任务。
4消费观念较落后
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民在消费上更加偏好于“量入为出、计划消费、崇尚节俭、重视储蓄”,再加上多年来的不鼓励消费的政策,更加强化了人们依靠积蓄消费的保守消费习惯,我们广大农民兄弟更是很少选择超出自己收入和支付能力的消费。
三、制约我国扩大农村内需的原因分析
1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主观因素
中国居民在消费观念上受传统的影响很大。中国长期以来对消费形成了“量入为出”的保守观念,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要有所盈余。这样一来,老百姓在除去了日常开支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钱存起来,以应不时之需。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2 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客观因素
(1)农民人均收入低、負担过重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不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偏低。由于收入水平的根本性制约,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仍主要停留在维持“温饱”的阶段,再加上子女上学的学费支出、赡养老人的费用、家里建造房子的开支等,更加制约了农村消费。
(2)商品流通网络不太健全,消费市场混乱
农村市场建设力度不够,商品零售网络不完善。农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育不全,功能不配套。造成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经常出现“卖难”问题,农民增收受阻。尤其是农村日用生活必需品,缺乏大中型商品配送中心,加之企业本身流动资金不足,而农村连锁农家店商品需求量不大,配送成本大,致使对农村的商品配送率一直难以提高。
(3) 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加快
随着农村大量中青年农民的外出务工,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当地人口常年呈老龄化势态,年轻人口的负担加重,储蓄意向趋高,必然减弱消费需求。而老年人不管是其消费需求还是消费能力,都远低于年轻人群体,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的拉动力趋弱。
三、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途径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农村内需的机制分析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结构优化:
对农村居民而言,养老,医疗,住房,教育,一直都是阻碍他们消费的巨大障碍。这些支出导致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以致于将收入进行储蓄,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要想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完善社保体系建设,扩大内需,才能实现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设置: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带来大量的引致投资需求,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从根本上说,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劳动力再生产,为经济长足发展提供根本的动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农村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生命力的消费环境。
(二)扩大农村内需的其他措施
1 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和整体素质、效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改变农民单纯靠出售初级农产品作为收入主渠道的现状,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 努力塑造积极的消费观念
政府应该着力引导农民正确消费,使他们逐渐抛弃掉“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意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做到“敢于消费、善于消费”。
3 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恢复和提高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兴建、改造的扶持力度,逐年逐批地对农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大力整顿农村市场竞争秩序,打击非法,不良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充分的服务,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4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使广大农民有序的实现市民化,一方面增加投资需求满足其公共服务的需要,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并且需要在城市消费。他们的稳定定居会促进度教育、医疗、文化休闲、旅游、家政美容等方面的消费。
参考文献 :
[1]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通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7.
[2]赵海均.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
[3]康静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财富分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
[4]邓兰.社会保障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软 科学 ,2001,(3).
[5]张建波,肖平.论社会保障分配功能与中国消费需求的关系[J].开发研究,2006,(1).
[6]陶纪坤.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求实,2007,(5).
[7]王玉凯 中国农村消费研究[J]2007,7
第一作者:赵梦岩,男,(1992年-),山西晋城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与规划方向
第二作者:刘帅,男,(1990年-),山西吕梁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方向
关键词:农村,内需,社会保障
一、我国当前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及原因分析
1 我国农村内需市场概述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大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在消费总量和消费质量上,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差别还是很大。据资料统计,201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0489元,年均增长11.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8383元。总体而言,农民的消费与收入实现了同步增长,但另一个事实是我国农民占人口比重为54.3%,而农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1%,无疑,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无论是在消费总量和层次上均处于滞后的一个状态。
二、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1消费市场不够完善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市场环境较差,体系还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导致“有市无场”和“有场无市”的状况存在。农村消费市场的营销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大型超市进入太少,一般都以集市的形式销售老百姓自产品,易造成竞争无序、价贱伤农的恶果。
2农民消费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增长趋缓。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2%)的大小,可以看出农民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至少相差10年,收入增长的趋缓,以及收入的不稳定性和非持久性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不稳。
3消费环境较差
农村市场上大多数产品的结构、质量、功能等与农民的需求是脱节的,这种产品供应结构性的矛盾。另外,缺少与现代化城市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流通系统,一些地方的消费品流通系统几乎都是以自发性、流动性、小规模、手工劳动为特征,难以承担起维持社会商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和启动新的消费热点这一艰巨任务。
4消费观念较落后
受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民在消费上更加偏好于“量入为出、计划消费、崇尚节俭、重视储蓄”,再加上多年来的不鼓励消费的政策,更加强化了人们依靠积蓄消费的保守消费习惯,我们广大农民兄弟更是很少选择超出自己收入和支付能力的消费。
三、制约我国扩大农村内需的原因分析
1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主观因素
中国居民在消费观念上受传统的影响很大。中国长期以来对消费形成了“量入为出”的保守观念,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要有所盈余。这样一来,老百姓在除去了日常开支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钱存起来,以应不时之需。长期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2 制约扩大农村内需的客观因素
(1)农民人均收入低、負担过重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不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偏低。由于收入水平的根本性制约,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仍主要停留在维持“温饱”的阶段,再加上子女上学的学费支出、赡养老人的费用、家里建造房子的开支等,更加制约了农村消费。
(2)商品流通网络不太健全,消费市场混乱
农村市场建设力度不够,商品零售网络不完善。农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育不全,功能不配套。造成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经常出现“卖难”问题,农民增收受阻。尤其是农村日用生活必需品,缺乏大中型商品配送中心,加之企业本身流动资金不足,而农村连锁农家店商品需求量不大,配送成本大,致使对农村的商品配送率一直难以提高。
(3) 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加快
随着农村大量中青年农民的外出务工,农村空巢化和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当地人口常年呈老龄化势态,年轻人口的负担加重,储蓄意向趋高,必然减弱消费需求。而老年人不管是其消费需求还是消费能力,都远低于年轻人群体,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的拉动力趋弱。
三、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途径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拉动农村内需的机制分析
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结构优化:
对农村居民而言,养老,医疗,住房,教育,一直都是阻碍他们消费的巨大障碍。这些支出导致农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以致于将收入进行储蓄,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要想刺激农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完善社保体系建设,扩大内需,才能实现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
2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设置:
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带来大量的引致投资需求,对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从根本上说,社会保障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而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保障和促进劳动力再生产,为经济长足发展提供根本的动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农村创造一个和谐的有生命力的消费环境。
(二)扩大农村内需的其他措施
1 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业投资回报率和整体素质、效益。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改变农民单纯靠出售初级农产品作为收入主渠道的现状,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2 努力塑造积极的消费观念
政府应该着力引导农民正确消费,使他们逐渐抛弃掉“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意识,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做到“敢于消费、善于消费”。
3 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恢复和提高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兴建、改造的扶持力度,逐年逐批地对农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大力整顿农村市场竞争秩序,打击非法,不良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充分的服务,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4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使广大农民有序的实现市民化,一方面增加投资需求满足其公共服务的需要,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另一方面,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意味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并且需要在城市消费。他们的稳定定居会促进度教育、医疗、文化休闲、旅游、家政美容等方面的消费。
参考文献 :
[1]赵长茂.宏观经济管理通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7.
[2]赵海均.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
[3]康静萍.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财富分配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1).
[4]邓兰.社会保障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J].软 科学 ,2001,(3).
[5]张建波,肖平.论社会保障分配功能与中国消费需求的关系[J].开发研究,2006,(1).
[6]陶纪坤.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求实,2007,(5).
[7]王玉凯 中国农村消费研究[J]2007,7
第一作者:赵梦岩,男,(1992年-),山西晋城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利用与规划方向
第二作者:刘帅,男,(1990年-),山西吕梁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公共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