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了能够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发展创造能力,老师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注意对儿童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要求。
我们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向创新作文的天地,关键在于彻底转变学生自身僵化、懒惰的写作意识,促成学生真正具有积极、乐观、灵动、活跃的创作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如汩汩的溪流而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不至于仅仅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而是真正切实地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多年来毕业班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生创新作文的写作方面,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1.“文如其人”,要想写作“创新作文”,必先成为“创新之人”
要想写作创新作文,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的范畴,但它与一个人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进取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不思学习的人,能够在学习上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创造。根据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一些理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②个性的独立性;③意志的坚定性;④一丝不苟的态度。
明确了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好一些具有辩证关系的问题。例如:在对学生顺从性和不顺从性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不少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常常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应该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欣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想让学生能够写作创新作文,必须得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写作出创新作文来。学生不得作文创新的要领,让他们闭着眼睛去创作,“摸石头过河”,岂不事倍功半甚至于徒劳无功?至于作文的创新之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立意新异深刻。
古人曾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而创新作文,首要的应该是在立意上想别人所未想,发别人所未发,避免“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阅卷老师对千人一腔的立意普遍感到不满意,而偶遇立意新异的文章,就会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新异的立意,独特的见解,可令文章含义隽永,或给人心灵以撞击,或给人思想以启迪,或给人精神以鼓舞。
2.2 选材新颖鲜活。
文章的题材除要求真实、典型外,还应该力求新颖别致。题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新颖独特的题材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使文章在未写时就已成功了一半。要使题材新颖别致,避免陈俗老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手段:①老题材变换角度,推陈出新;②要善于观察,捕捉身边的新鲜事,选取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③要富有联想力和想像力,借助联想和想像来拓展思路,虚构情节,丰富作品的内容;④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⑤充分挖掘个人成长经历,从独特的“我”中寻找独一无二的素材;⑥进行多方位素材组合。
2.3 构思新奇别致。
构思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没有一个死的框框条条,而是灵活多变的。另外,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标题的拟定、体裁的确定、内容结构的安排、主体视角的采用等种种问题,因而要求学生要勇于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倘能在构思上努力求新、打破各方面习惯性思路模式,适当变通,“格”而不死,必能尺水兴波,使文章怡人耳目。为达此目的,必须从标题别出心裁、体裁突破常规、结构独特新奇、主体视角与众不同等几个方面着眼,加强技法的指导和训练。
2.4 语言新鲜活泼。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新鲜活泼的语言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得更为明确,古语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使一篇作文的语言新鲜活泼呢?
2.4.1 在词语地选用上下功夫。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运用修饰语。文中的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能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则能妙笔生花。
2.4.2 在句式地运用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会使用短句。总之,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鸟语花香,莺歌燕鸣,流水淙淙,松涛阵阵,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吐绿;夏天蜂飞蝶舞,树木苍翠;秋天稻谷飘香,枫红柳黄;冬天大雪翻飞,万物凋凌。这就是我们“神秘莫测”的大自然。
2.4.3 在修辞的使用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比拟等,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定会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如:我愿意去等,因为我明了,我的等待是朵七瓣丁香,需要用我的一世去栽培;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道,我的等待是个金苹果,需要用我的一生去寻找;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晓,我的等待是那种淡泊的心境,需要用我的真心去体味;我愿意去等,因为我预见,我的等待是那个命运的转轮,需要用我的行动去表白。
2.4.4 在语句的引用上下功夫。作文中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
总之,既然创新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完美的文字组合充分地传达出来,并能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何谓创新作文的写作,并把握怎样才能写出创新作文的手段和技法。只有将学生的创新写作意识培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中自觉地按照创新作文的写作原则进行创作,才能将我们的口号变成现实,才能使我们在创新作文探讨中所花费的心血,化作学生见到作文分值时的灿烂笑容。
我们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向创新作文的天地,关键在于彻底转变学生自身僵化、懒惰的写作意识,促成学生真正具有积极、乐观、灵动、活跃的创作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如汩汩的溪流而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不至于仅仅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而是真正切实地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多年来毕业班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生创新作文的写作方面,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1.“文如其人”,要想写作“创新作文”,必先成为“创新之人”
要想写作创新作文,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的范畴,但它与一个人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进取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不思学习的人,能够在学习上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创造。根据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一些理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②个性的独立性;③意志的坚定性;④一丝不苟的态度。
明确了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好一些具有辩证关系的问题。例如:在对学生顺从性和不顺从性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不少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常常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应该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欣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想让学生能够写作创新作文,必须得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写作出创新作文来。学生不得作文创新的要领,让他们闭着眼睛去创作,“摸石头过河”,岂不事倍功半甚至于徒劳无功?至于作文的创新之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立意新异深刻。
古人曾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而创新作文,首要的应该是在立意上想别人所未想,发别人所未发,避免“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阅卷老师对千人一腔的立意普遍感到不满意,而偶遇立意新异的文章,就会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新异的立意,独特的见解,可令文章含义隽永,或给人心灵以撞击,或给人思想以启迪,或给人精神以鼓舞。
2.2 选材新颖鲜活。
文章的题材除要求真实、典型外,还应该力求新颖别致。题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新颖独特的题材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使文章在未写时就已成功了一半。要使题材新颖别致,避免陈俗老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手段:①老题材变换角度,推陈出新;②要善于观察,捕捉身边的新鲜事,选取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③要富有联想力和想像力,借助联想和想像来拓展思路,虚构情节,丰富作品的内容;④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⑤充分挖掘个人成长经历,从独特的“我”中寻找独一无二的素材;⑥进行多方位素材组合。
2.3 构思新奇别致。
构思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没有一个死的框框条条,而是灵活多变的。另外,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标题的拟定、体裁的确定、内容结构的安排、主体视角的采用等种种问题,因而要求学生要勇于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倘能在构思上努力求新、打破各方面习惯性思路模式,适当变通,“格”而不死,必能尺水兴波,使文章怡人耳目。为达此目的,必须从标题别出心裁、体裁突破常规、结构独特新奇、主体视角与众不同等几个方面着眼,加强技法的指导和训练。
2.4 语言新鲜活泼。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新鲜活泼的语言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得更为明确,古语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使一篇作文的语言新鲜活泼呢?
2.4.1 在词语地选用上下功夫。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运用修饰语。文中的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能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则能妙笔生花。
2.4.2 在句式地运用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会使用短句。总之,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鸟语花香,莺歌燕鸣,流水淙淙,松涛阵阵,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吐绿;夏天蜂飞蝶舞,树木苍翠;秋天稻谷飘香,枫红柳黄;冬天大雪翻飞,万物凋凌。这就是我们“神秘莫测”的大自然。
2.4.3 在修辞的使用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比拟等,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定会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如:我愿意去等,因为我明了,我的等待是朵七瓣丁香,需要用我的一世去栽培;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道,我的等待是个金苹果,需要用我的一生去寻找;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晓,我的等待是那种淡泊的心境,需要用我的真心去体味;我愿意去等,因为我预见,我的等待是那个命运的转轮,需要用我的行动去表白。
2.4.4 在语句的引用上下功夫。作文中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
总之,既然创新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完美的文字组合充分地传达出来,并能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何谓创新作文的写作,并把握怎样才能写出创新作文的手段和技法。只有将学生的创新写作意识培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中自觉地按照创新作文的写作原则进行创作,才能将我们的口号变成现实,才能使我们在创新作文探讨中所花费的心血,化作学生见到作文分值时的灿烂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