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是写作创新作文的根本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了能够提高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发展创造能力,老师必须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注意对儿童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战略要求。
  我们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向创新作文的天地,关键在于彻底转变学生自身僵化、懒惰的写作意识,促成学生真正具有积极、乐观、灵动、活跃的创作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如汩汩的溪流而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作文不至于仅仅只停留在“口号”的宣传上,而是真正切实地体现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多年来毕业班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生创新作文的写作方面,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和训练:
  1.“文如其人”,要想写作“创新作文”,必先成为“创新之人”
  要想写作创新作文,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格完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大凡创造型人才,都具有一种鲜明的个性。个性虽不属于智力和思维的范畴,但它与一个人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进取心、思想保守、唯唯诺诺、缺乏主见、不思学习的人,能够在学习上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创造。根据创造心理学和人才学的一些理论,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事业心;②个性的独立性;③意志的坚定性;④一丝不苟的态度。
  明确了正确的培养目标与方向,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上,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好一些具有辩证关系的问题。例如:在对学生顺从性和不顺从性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不少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常常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应该不加分析地扼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欣赏其顺从性,也不应该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而应该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想让学生能够写作创新作文,必须得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写作出创新作文来。学生不得作文创新的要领,让他们闭着眼睛去创作,“摸石头过河”,岂不事倍功半甚至于徒劳无功?至于作文的创新之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立意新异深刻。
  古人曾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就是强调立意的重要性。而创新作文,首要的应该是在立意上想别人所未想,发别人所未发,避免“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阅卷老师对千人一腔的立意普遍感到不满意,而偶遇立意新异的文章,就会精神为之一振。因为新异的立意,独特的见解,可令文章含义隽永,或给人心灵以撞击,或给人思想以启迪,或给人精神以鼓舞。
  2.2 选材新颖鲜活。
  文章的题材除要求真实、典型外,还应该力求新颖别致。题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新颖独特的题材能为文章增光添彩,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使文章在未写时就已成功了一半。要使题材新颖别致,避免陈俗老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手段:①老题材变换角度,推陈出新;②要善于观察,捕捉身边的新鲜事,选取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③要富有联想力和想像力,借助联想和想像来拓展思路,虚构情节,丰富作品的内容;④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⑤充分挖掘个人成长经历,从独特的“我”中寻找独一无二的素材;⑥进行多方位素材组合。
  2.3 构思新奇别致。
  构思是一个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没有一个死的框框条条,而是灵活多变的。另外,它涉及的内容多而杂,如标题的拟定、体裁的确定、内容结构的安排、主体视角的采用等种种问题,因而要求学生要勇于动脑筋,善于动脑筋。倘能在构思上努力求新、打破各方面习惯性思路模式,适当变通,“格”而不死,必能尺水兴波,使文章怡人耳目。为达此目的,必须从标题别出心裁、体裁突破常规、结构独特新奇、主体视角与众不同等几个方面着眼,加强技法的指导和训练。
  2.4 语言新鲜活泼。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新鲜活泼的语言能使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得更为明确,古语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使一篇作文的语言新鲜活泼呢?
  2.4.1 在词语地选用上下功夫。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运用修饰语。文中的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要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能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叠字等,则能妙笔生花。
  2.4.2 在句式地运用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长句和短句结合,尤其要会使用短句。总之,句式富于变化,错落有致,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鸟语花香,莺歌燕鸣,流水淙淙,松涛阵阵,春天万物复苏,树木吐绿;夏天蜂飞蝶舞,树木苍翠;秋天稻谷飘香,枫红柳黄;冬天大雪翻飞,万物凋凌。这就是我们“神秘莫测”的大自然。
  2.4.3 在修辞的使用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比喻、比拟等,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定会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如:我愿意去等,因为我明了,我的等待是朵七瓣丁香,需要用我的一世去栽培;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道,我的等待是个金苹果,需要用我的一生去寻找;我愿意去等,因为我知晓,我的等待是那种淡泊的心境,需要用我的真心去体味;我愿意去等,因为我预见,我的等待是那个命运的转轮,需要用我的行动去表白。
  2.4.4 在语句的引用上下功夫。作文中适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
  总之,既然创新写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完美的文字组合充分地传达出来,并能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真正了解何谓创新作文的写作,并把握怎样才能写出创新作文的手段和技法。只有将学生的创新写作意识培养起来,让学生在写作中自觉地按照创新作文的写作原则进行创作,才能将我们的口号变成现实,才能使我们在创新作文探讨中所花费的心血,化作学生见到作文分值时的灿烂笑容。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的班级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多,最伤脑筋的应算是做转化所谓的“后进生”的工作了。如果能很好地预防“后进生”的出现,转化好“后进生”,那么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已成功了一大半。“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成因也不尽相同,班主任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  【关键词】防差,转差,表现,成因,具体措施    班主任的班级工作任务重,头绪多,要花费
期刊
【摘要】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美育,兴趣    1.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生活现象,语文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在这种生活现象里遨游,去熟悉它,去发现它的奥秘,进而掌握它的规律。正因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是这种现象,所以兴趣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向导,更是动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研究;兴趣    1.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班里,学生的兴趣是不平衡的。有的兴趣浓厚,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本人主要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给予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体现出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
期刊
【摘要】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语文课,教学策略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
期刊
【摘要】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提高,新时期社会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科的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明确目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励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在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实施自主学习的讨论,以及自主学习在中学教学中能更好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中学物理,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探索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培
期刊
谈到写作文时,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它高不可攀。事实并非如此。  不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镜头——有两位学生同时在写同一篇作文。你看,第一位学生看到作文题时,就眼瞪着天花板发呆,笔头咬得“咯咯”响,半天都挤不出来几句话来;再看第二位学生则稍加思索,便满怀信心,洋洋洒洒地写起来。  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非常简单。前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素材,后者则如“诸葛亮巧布八卦阵,稳坐中军帐”,作文素材丰富。 
期刊
【摘要】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进行朗读指导。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语言空间,提高思维能力和陶治情操。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治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展语言空间,提高思维能力和陶治情操。
期刊
【摘要】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的基本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而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是学生获取与检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本文从更新教学观念、赏识学生、创设问题情景等几方面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方法策略,培养能力    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
期刊
近些年来,我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作了浅薄的探究,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1.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学习,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使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产生求知欲,这样主动获得的知识,是活知识便于灵活运用;硬灌的知识,是死知识,考完就忘了。这就涉及到教学质量观,同样的考试分数所反映的,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知识——死知识或活知识。也涉及教学效率观,同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