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不断创新,数学知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教学在初中阶段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升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支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发展而成的新兴教学模式,主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应用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数学支架,开展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互动、探究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实施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笔者对支架式教学的几点应用探究.
一、以教学中心为主体,建立合理的支架
支架模式可分为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等多种多样的模式,但是在建立支架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课前应该明确教学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情况,哪一种途径最适宜为学生所掌握,将这些都作为支架设置的重要依据.比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建立“工具支架”,也即是让学生们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角形是否和原三角形有差異变化,然后让学生们对比原三角形和放大镜下的三角形在形状上存在哪些相同点和差异.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们相互讨论、探究两个三角形是否发生边、角的变化,并且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后,很快就可以总结得出两三角形角相同,但是边成比例的结论,此时教师再提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们自然就非常理解.通过知识迁移也可以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定理.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们很快就可理解、掌握相似的关键点,也即是各边成比例.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多变,而且是通过学生们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所得,理解、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支架课堂,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支架式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主要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认知一切事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轨,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现实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方差”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应该了解到很多中学生会对于射击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射击场景,总共有甲、乙、丙三人,每人打5次,其中甲分别中了4环、6环、5环、3环、7环,乙分别中了2环、8环、9环、5环、1环,丙射了九次,其分别中了9环、5环、6环、2环、3环、1环、4环、7环、8环,问题是试求甲、乙、丙三人成绩谁的最好?
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刚开始都很兴奋,认为只要计算出三人的平均成绩即可得出答案.这时教师再继续提问,“请问甲、乙、丙三人谁最稳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反驳,大家都热情高涨,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教师再引入出“方差”这个新概念.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新课学习中,也能够让学生们带来疑问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思考是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挥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更好的联合新旧知识,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构建小组协作交流模式
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听,这样的话学生理解并不透彻,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相互协作,通过整合多人的力量共同探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只需要在其中适时“点拨”即可.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几个小组练习、研究几个比较难的不等式,总结解答不等式的方法,并且探究不等式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量身定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稳. 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 校长阅览,2012,(12) .
[2]刘霄. 简论“支架式教学模式”[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7) .
[3]焦彩珍.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 数学教学研究,2013,(12) .
【关键词】初中数学;支架式教学;应用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数学支架,开展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问题、互动、探究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可以通过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实施支架式教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笔者对支架式教学的几点应用探究.
一、以教学中心为主体,建立合理的支架
支架模式可分为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等多种多样的模式,但是在建立支架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正确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课前应该明确教学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基础情况,哪一种途径最适宜为学生所掌握,将这些都作为支架设置的重要依据.比如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建立“工具支架”,也即是让学生们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三角形是否和原三角形有差異变化,然后让学生们对比原三角形和放大镜下的三角形在形状上存在哪些相同点和差异.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们相互讨论、探究两个三角形是否发生边、角的变化,并且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们通过观察、分析后,很快就可以总结得出两三角形角相同,但是边成比例的结论,此时教师再提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们自然就非常理解.通过知识迁移也可以引入“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定理.这样的话,相信学生们很快就可理解、掌握相似的关键点,也即是各边成比例.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多变,而且是通过学生们自己观察、分析、探究所得,理解、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建立支架课堂,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支架式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主要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来认知一切事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轨,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现实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想象具体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在讲解“方差”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应该了解到很多中学生会对于射击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射击场景,总共有甲、乙、丙三人,每人打5次,其中甲分别中了4环、6环、5环、3环、7环,乙分别中了2环、8环、9环、5环、1环,丙射了九次,其分别中了9环、5环、6环、2环、3环、1环、4环、7环、8环,问题是试求甲、乙、丙三人成绩谁的最好?
面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刚开始都很兴奋,认为只要计算出三人的平均成绩即可得出答案.这时教师再继续提问,“请问甲、乙、丙三人谁最稳定?”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反驳,大家都热情高涨,讨论得非常激烈.最后教师再引入出“方差”这个新概念.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加愿意投入到新课学习中,也能够让学生们带来疑问学习,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思考是调动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发挥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更好的联合新旧知识,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构建小组协作交流模式
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听,这样的话学生理解并不透彻,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相互协作,通过整合多人的力量共同探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只需要在其中适时“点拨”即可.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的相关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几个小组练习、研究几个比较难的不等式,总结解答不等式的方法,并且探究不等式的特征.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量身定做”,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稳. 支架式教学模式研究[J]. 校长阅览,2012,(12) .
[2]刘霄. 简论“支架式教学模式”[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7) .
[3]焦彩珍. 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J]. 数学教学研究,201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