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优洲481是江西九洲种业有限公司用中9A与自育恢复系洲恢481杂交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早熟新组合。在江西作二晚试种表现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组合在江西省的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晚稻;中优洲481;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88-01
中优洲481是江西九洲种业有限公司用中9A与自育恢复系洲恢481杂交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早熟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08026)。2006~2007年江西省水稻区试及2007年江西省国家苗头品种展示,表现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江西省适宜作双季晚稻种植。
1产量表现
2006~2007年中优洲481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6年平均产量7.49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7.58%,增产极显著;2007年平均产量6.73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26%,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7.11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3.49%。
2007年江西省国家苗头品种展示,平均产量6.80t/hm2,比金优207增产11.3%。其中江西省2007年赣州市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21t/hm2,比金优207增产12.2%;江西省2007年上高县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72t/hm2,比金优207增产18.6%;2007年江西省萍乡市展示点平均产量8.05 t/hm2,比金优207增产28.8%;江西省2007年泰和县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09t/hm2,比金优207增产35.2%。
2特征特性
2.1生育期适中
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金优207迟熟2.5d。适宜二晚抛秧。
2.2农艺性状好
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生长整齐,叶色绿,叶片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长势繁茂,稃尖无色,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株高97.6cm,有效穗324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0.5粒,实粒数98.8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1.9g。
2.3田间表现抗逆性强
2006年9月8~18日,江西省百年难遇的寒露风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该品种结实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为73.1%,抗寒性好。各地试种田间表现抗稻瘟病。
2.4米质优
出糙率80.8%,精米率71.6%,整精米率54.8%,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19.7%,胶稠度64mm,粒长6.5mm,粒型长宽比3.0。米质达国优2级。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
赣南6月28~30日播种,赣中6月25~28日播种,赣北6月23~25日播种。
3.2培育壮秧
采用壮秧剂塑盘育秧、无盘育秧或湿润育秧,用种量22.5 kg/hm2,播前严格种子消毒(300~500倍强氯精溶液浸种10h,清洗干净),及时防治秧田蓟马、飞虱,移栽前2~3d,苗床追施75~90kg/hm2尿素作送嫁肥。
3.3适时移(抛)栽
移栽秧龄控制在18~20d,抛栽叶龄控制在3.0~3.5叶,栽插规格16.5cm×19.8cm,插基本苗120~150万株/hm2,移栽时应浅插,剔除病苗、弱小苗。
3.4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P、K肥,N、P、K配合施用,可依据各地土壤普查结果实施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施40%三元复合肥450kg/hm2作基肥,移(抛)栽后5~7d追肥40%三元复合肥300kg/hm2,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移(抛)栽,露田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养胎,后期干湿交替,不宜断水过早。
3.5综合防治病虫害
及时选用吡虫啉防治大田飞虱;选用爱苗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选用75%三环唑防治稻瘟病;选用杀虫双防治大田螟虫;选用多菌灵 75%三环唑在破口期防治穗颈瘟等穗部病害。
4参考文献
[1] 李森源,谢水春,张起新,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中优洲481[J].杂交水稻,2008(5):77-78.
[2] 王东有,李森源,张起新,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中优洲48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J].中国稻米,2008(4):41-42.
[3] 胡启山.杂交晚稻各生育时期的水浆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13.
[4] 沈连明,卢榕香.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引种试验初报[J].杂交晚稻,2008(2):31-32.
关键词 杂交晚稻;中优洲481;试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 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188-01
中优洲481是江西九洲种业有限公司用中9A与自育恢复系洲恢481杂交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早熟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08026)。2006~2007年江西省水稻区试及2007年江西省国家苗头品种展示,表现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江西省适宜作双季晚稻种植。
1产量表现
2006~2007年中优洲481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2006年平均产量7.49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7.58%,增产极显著;2007年平均产量6.73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26%,增产极显著。2年平均产量7.11t/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3.49%。
2007年江西省国家苗头品种展示,平均产量6.80t/hm2,比金优207增产11.3%。其中江西省2007年赣州市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21t/hm2,比金优207增产12.2%;江西省2007年上高县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72t/hm2,比金优207增产18.6%;2007年江西省萍乡市展示点平均产量8.05 t/hm2,比金优207增产28.8%;江西省2007年泰和县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09t/hm2,比金优207增产35.2%。
2特征特性
2.1生育期适中
全生育期113.5d,比对照金优207迟熟2.5d。适宜二晚抛秧。
2.2农艺性状好
该品种株型适中,植株生长整齐,叶色绿,叶片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较多,长势繁茂,稃尖无色,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千粒重小,熟期转色好。株高97.6cm,有效穗324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0.5粒,实粒数98.8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1.9g。
2.3田间表现抗逆性强
2006年9月8~18日,江西省百年难遇的寒露风来得早、持续时间长,该品种结实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为73.1%,抗寒性好。各地试种田间表现抗稻瘟病。
2.4米质优
出糙率80.8%,精米率71.6%,整精米率54.8%,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19.7%,胶稠度64mm,粒长6.5mm,粒型长宽比3.0。米质达国优2级。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时播种
赣南6月28~30日播种,赣中6月25~28日播种,赣北6月23~25日播种。
3.2培育壮秧
采用壮秧剂塑盘育秧、无盘育秧或湿润育秧,用种量22.5 kg/hm2,播前严格种子消毒(300~500倍强氯精溶液浸种10h,清洗干净),及时防治秧田蓟马、飞虱,移栽前2~3d,苗床追施75~90kg/hm2尿素作送嫁肥。
3.3适时移(抛)栽
移栽秧龄控制在18~20d,抛栽叶龄控制在3.0~3.5叶,栽插规格16.5cm×19.8cm,插基本苗120~150万株/hm2,移栽时应浅插,剔除病苗、弱小苗。
3.4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P、K肥,N、P、K配合施用,可依据各地土壤普查结果实施科学测土配方施肥,一般施40%三元复合肥450kg/hm2作基肥,移(抛)栽后5~7d追肥40%三元复合肥300kg/hm2,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移(抛)栽,露田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养胎,后期干湿交替,不宜断水过早。
3.5综合防治病虫害
及时选用吡虫啉防治大田飞虱;选用爱苗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选用75%三环唑防治稻瘟病;选用杀虫双防治大田螟虫;选用多菌灵 75%三环唑在破口期防治穗颈瘟等穗部病害。
4参考文献
[1] 李森源,谢水春,张起新,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中优洲481[J].杂交水稻,2008(5):77-78.
[2] 王东有,李森源,张起新,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稻新组合中优洲481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J].中国稻米,2008(4):41-42.
[3] 胡启山.杂交晚稻各生育时期的水浆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13.
[4] 沈连明,卢榕香.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引种试验初报[J].杂交晚稻,2008(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