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解题思路看,一般来说,静态的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容易获取,但更为重要的是发掘一序列的静态数据之间要素隐含的动态变化趋势。因此,要对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是要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纵横分层理解,分析出变化的趋势。
(1)读图表文字,要善于从数据分析图表的标题文字或注解说明文字中摘取关键信息,以准确把握图表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
(2)读数字变化,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减一减,除一除”,即不仅要看具体的数据,更要看注意数据之间的比较。“减一减”可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或增多还是减少,“除一除”可看出增长或下降的幅度、所占的比重。比较时不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别人比。通过对图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阶段数据变化的趋势是呈现增加的趋势还是减少的趋势,计算各时段数据占总和的百分比等以捕捉图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准确答题,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教材知识得出与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结论或概括数据变化的规律,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要实事求是,既要从材料出发,从信息分析,也有必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既可以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解答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课本上已有的结论,形成被动的思维定势。因为试题提供的图标数据和信息往往是新材料、新情境、新信息,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图标材料和信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2011·福建)据右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右图: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函数图项是纵向对比后的结果,放映事物所占的比重和变化的趋势。事物发展变化趋势一目了然,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其它三项内容时间不符予以排除。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②材料二表现英、德、美三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征?反映了什么规律?
【分析】材料一中已略去了具体数据,提供的是“除一除”后得出的结果,从1870年的四个数据,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得出第①题的答案: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对外扩张日益明显。
做第②题时,我们以材料二中三国的煤产量为例。先纵向“减一减”,和自己比,把三国各自的1900年的产量和1871年的产量进行比较,可看出三国都有很大的提高;再横向“减一减”,和别国比,把同一年三国的产量比一比,可看出美国1871年落后于英国,而1900年超过英国,说明美国的增长速度高于英国。德国1871年和1900年的产量均低于英国,是否能得出“德国增长速度低于英国”的结论呢?我们再来“除一除”:英国225.0÷117.0≈1.9,美国240.8÷41.9≈5.7,德国149.8÷37.9≈3.95,可见,德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国。至此,我们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三国工业发展迅速,美、德发展速度更快,赶上并超过英国。说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加强了。同时注意阶段特征的把握。
例3.(2012·江苏)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分析】柱状图数据表格首先把握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处在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将柱状图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很直观的反映出输入英国的原棉质量是呈递增的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递增的幅度越来越大,分析递增趋势的原因注意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背景,答案就很明确是C项了。
例4.(2012·新课标)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分析】饼形图是纵向对比后所占比例的结果直观表现,从图中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横向对比很容易看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
(1)读图表文字,要善于从数据分析图表的标题文字或注解说明文字中摘取关键信息,以准确把握图表所反映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
(2)读数字变化,数据的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减一减,除一除”,即不仅要看具体的数据,更要看注意数据之间的比较。“减一减”可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增长还是下降或增多还是减少,“除一除”可看出增长或下降的幅度、所占的比重。比较时不仅要和自己比,也要和别人比。通过对图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阶段数据变化的趋势是呈现增加的趋势还是减少的趋势,计算各时段数据占总和的百分比等以捕捉图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准确答题,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教材知识得出与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结论或概括数据变化的规律,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要实事求是,既要从材料出发,从信息分析,也有必要联系教材相关知识,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既可以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解答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课本上已有的结论,形成被动的思维定势。因为试题提供的图标数据和信息往往是新材料、新情境、新信息,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图标材料和信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1.(2011·福建)据右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右图: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函数图项是纵向对比后的结果,放映事物所占的比重和变化的趋势。事物发展变化趋势一目了然,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其它三项内容时间不符予以排除。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对外贸易有何特点?
②材料二表现英、德、美三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征?反映了什么规律?
【分析】材料一中已略去了具体数据,提供的是“除一除”后得出的结果,从1870年的四个数据,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得出第①题的答案: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销售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对外扩张日益明显。
做第②题时,我们以材料二中三国的煤产量为例。先纵向“减一减”,和自己比,把三国各自的1900年的产量和1871年的产量进行比较,可看出三国都有很大的提高;再横向“减一减”,和别国比,把同一年三国的产量比一比,可看出美国1871年落后于英国,而1900年超过英国,说明美国的增长速度高于英国。德国1871年和1900年的产量均低于英国,是否能得出“德国增长速度低于英国”的结论呢?我们再来“除一除”:英国225.0÷117.0≈1.9,美国240.8÷41.9≈5.7,德国149.8÷37.9≈3.95,可见,德国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英国。至此,我们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三国工业发展迅速,美、德发展速度更快,赶上并超过英国。说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加强了。同时注意阶段特征的把握。
例3.(2012·江苏)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分析】柱状图数据表格首先把握时间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处在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将柱状图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很直观的反映出输入英国的原棉质量是呈递增的趋势,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递增的幅度越来越大,分析递增趋势的原因注意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背景,答案就很明确是C项了。
例4.(2012·新课标)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在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分析】饼形图是纵向对比后所占比例的结果直观表现,从图中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横向对比很容易看出亚洲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急剧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业国、非洲和拉美等呈减少的趋势,说明世界贸易集中于亚洲地区,因此,C项正确,ABD项题干无从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