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三三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构建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man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就业指导教育中内容与外语结合度不高和缺乏专业针对性、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和全员参与度低、教学实践性和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出发构建“三三三”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即建立“学工队伍、专业教师、企业人才”三协调的师资队伍、构建“外语、就业、思政”三融合的课程内容、采取“讲授、互动、体验”三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推进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全员化、专业化、全程化的形成,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外语专业 就业指导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0165-04
  近年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发展,给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平台。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2018—2020年进校招聘的企业不断增加,仅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增加将近1倍。然而,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高,“慢就业”的情况不断增多,就业难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人。不可否认,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学生的技能和观念也是影响就业的因素。笔者对2017级外语专业的224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来看,只有20.98%的学生很清楚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20.98%的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就业目标,19.64%学生很了解自己的优劣势。这反映出,经过大学4年的就业指导教育,学生仍然对自我以及专业缺乏清晰的认知,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业意识不强。因此,高校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转变学生的就业態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就业指导教育现状
  基于学生对就业指导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就业指导教育类课程设置以及师资的配备情况等方面对就业指导教育的状况进行分析。
  (一)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与外语结合度不高,缺乏专业针对性
  就业指导教育课程构成较为齐全,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16个课时),第四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2个课时),第七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16个课时)。对广西外国语学院就业指导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发现,60%左右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与外语专业的结合度一般,10%左右的学生认为“不太结合”或“完全不结合”,详见表1。同时,关于就业指导教育的建议,学生提出专业针对性有待提高。
  从表1数据来看,学生对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的结合度不甚满意,教育缺乏专业的针对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生涯规划、创业就业理论、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技能等内容为主,缺乏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效结合,外语特点不突出,不能满足学生以及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其次,在课程管理机制方面,所有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分属不同的机构,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其他的课程由分管的二级学院负责,由于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等问题,易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上缺乏专业的针对性。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全员参与度低
  根据就业指导教育的满意度调查,只有28.13的学生表示对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师非常满意,47.77%的学生表示满意,22.77%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为班级带班的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就业指导教育的任课教师满意度一般,因为师资结构较为单一,任课教师主要为辅导员。首先,师资专业化不强,大部分辅导员较为年轻,缺乏教学经验,且不具备专业的就业指导的知识,加之对外语专业的就业了解不够,因此授课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不够。其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群体大,日常工作繁重,而学生由于性格特点、专业能力以及就业困难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就业指导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最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立专门的教研室,缺乏教学研讨活动。
  在“一对一”导师制的评价方面,只有21.4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47.77%的学生表示满意,29.91%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4.4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学校设立了就业导师制,“一对一”就业导师一方面负责论文指导,另一方面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然而,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较为形式,实质性的指导欠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度不高,发挥作用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教学实践性、互动性不强
  从数据反馈结果看,学生对就业指导教育的实践性和互动性的满意度不高,只有22.31%的学生对课程的互动性非常满意,21.43%的学生对实践性非常满意。首先,就业指导类课程开设看似完整,但课程的衔接性和融合性不强,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体验感低。其次,从课堂的组织方式上看,就业指导课程以大班授课为主,这增加了互动的难度,因此,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呈现“单向性”,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性不强,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从就业指导的课外活动看,主要以系列讲座为主,形式单一,实践性差,而且缺乏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学生参与度低。最后,由于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辅导员队伍为主,面对的就业指导以集体指导为主,无法做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学生的就业指导建议中,“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以及“一对一”指导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由此可见,学生对就业指导的体验感差,就业指导教育在实践性和互动性方面有待加强。
  二、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构建
  鉴于上述外语专业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和课程方式三方面,探究 “三三三”就业指导教育模式(见图1),即建立“学工队伍、专业教师、企业人才”三协调的师资队伍,构建“外语、就业、思政”三融合的课程内容,采取“讲授、互动、体验”三结合的教学方式,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基于社会与学生的需求,结合外语专业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精准、更切合专业特点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一)建立“学工队伍、专业教师、企业人才”三协调的师资队伍
  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融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企业人才三方力量,发挥辅导员的思政优势、专业教师的外语优势以及企业人员的实践优势,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育人性。秉承协同育人的理念,构建全员育人的大局面,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见图2。
  学工队伍是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授课教师,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针对师资建设存在的力量不足、专业化不高等问题,应提高学工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鼓励和要求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师培训,考取就业指导师证书,提升课程教师的就业指导专业性。组建就业指导课程小组,开展教学研讨和实践活动,对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以及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与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同时积极吸引其他有意向、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师加入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师资队伍中,优化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教育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来开展,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育和指导内容,这样的教育才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建立“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实就业导师制,推进协同育人,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以一定师生比配置校内就业导师,构建学生与专业教师全程的、精准的指导关系,突出导师在学业与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性及针对性。在专业性方面,专业教师应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推进就业指导与专业课的融合,将就业指导教育融入日常授课中,积极挖掘与外语就业相关的典型案例或结合自身的经历,让学生了解外语专业领域、就业方向,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的特点和发展,从自身的情况探索未来的就业行业,从而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在针对性方面,就业导师在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数据跟踪等工作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求职意向、能力素质以及就业困难等情况,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就业指导,精准解决不同学生的就业问题,针对性地推荐符合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人职的匹配度。为了确保就业指导的参与度和效果,制订就业导师工作量考评办法,就业导师工作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就业导师的工作考核将作为考核、进修、晋级和各项推优工作的重要依据。
  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企业人才、优秀校友进校开设讲座,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兼职导师,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在就业指导方面,他们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比校内的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更具有实践性和实效性,在职业理念的引导及职业能力指导方面都更契合社会的需求。
  (二)构建“外语、就业、思政”三融合的课程内容
  就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工作,而就业指导的目标绝非停留在指导学生尽快找到工作。就业指导应以就业指导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推进就业指导与专业知识、思政教育“三融合”,切实与育人结合,和社会需求、学生的需求、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专业过硬、素质高、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与活动安排见图3。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就业指导教育不仅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更重要的是转变学生就业态度和观念,让学生主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努力。因此,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重视思政建设,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将育人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在就业指导教育中,可以通过思政进课堂、思政进活动、思政进社会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比如,在入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职业除了能满足生活需要,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在招聘会中,将服務精神、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融入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以及征兵入伍等项目的宣传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区域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
  就业指导是一项连续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具有“常态化”的特性,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全体,就业指导应体现“差异化”。为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打破就业指导与专业教学各自为战的情况,将就业指导融入专业学习、学生活动之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开设职业模块课程,结合外语专业的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对外语职业的认知,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走进社会做准备。除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还应开设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设立相应的学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教学计划,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从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学生活动中产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针对社会对外语人才外语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教学技能大赛、英文口译大赛等,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高校培养的人才应符合社会的需求。在课程的建设方面,应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积极与企业联合开设课程,让学生提前熟悉行业的发展、企业的理念等,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积极挖掘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平台,组织学生到外企、外语培训机构等企业开展实习、见习,将学生放置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更直接地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工作职责、社交礼仪等,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感,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技能。
  (三)采取“讲授、互动、体验”三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中,基于任务型教学的理念,采取“任务布置+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任务指导+成果展示”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讲授、互动、体验”三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课堂上讲解内容概要,布置任务,制订成果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进行任务的指导与答疑,线下课堂对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充分利用线上智慧树平台的线上优质资源,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制订任务实施方案并完成任务,增强实践性以及体验感,最后在线下完成任务展示,与教师交流互动,听取改进的建议。以面试技巧专题为例,教师线下讲解面试的礼仪、技巧等并布置任务:参加招聘会并完成面试,记录面试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面试中的优缺点。学生通过线上智慧树课程,进一步学习面试的技巧和案例,并参加学校的双选会或校外招聘会,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根据各成员记录的面试环节、面试的问题和解答方式进行讨论,分析优缺点。课上,各小组分享各种面试情况,并列出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给出意见。见图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在课程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应充分体现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外语知识和锻炼职业能力。利用校内外的资源,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在校内,搭建专业技能、求职技能训练平台,如与企业联合举办英语教学技能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以增强就业指导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各种项目和实践中提升职业能力。在校外,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通过组织企业见习、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模拟或者真实的场景,提高课程的互动性与体验感;另一方面,重视学生与社会的互动,积极组织与专业相关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服务精神,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毫无疑问,就业指导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在提升就业指导质量方面,尝试师资队伍“三融合”、课程内容“三融合”以及教学方式“三结合”的改革,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监控,是促进全员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育精准化的体现,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除此之外,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全员参与,融合各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笑,刘江华,唐丽坤.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
  [2]郭秀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0(10).
  [3]王艳,卢玲玲,李鑫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以晋中学院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20(12).
  注:2020年校级教改课题“应用型高校外语专业‘三三三’就业指导模式研究与实践”(2020JG10)
  【作者简介】黎国芳(1986— ),女,广西兴业人,广西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在一个周六中午,李馨起床有点晚,收拾停当后,她带上手机与钥匙就出门了。在工作日,她经常这么干,但她没注意到,今天是周末。  她在楼下的披萨店点了一份海鲜披萨,还要了一杯鲜榨橙汁。  结束愉快的午餐后,李馨猛然发现自己没带钱包。这家披萨店她不常光顾,老板与她之间比较陌生。李馨试着问了一句:“我可以用微信付款给你吗?”扫一扫加了老板微信后,“吃饭不带钱”的尴尬就这么解决了。  李馨在广州CBD工作。在
期刊
假如你对一个生意的想法特别确定,但世上没有人能够跟得上你的思维,这个时候,推销这个想法是依靠热情,还是依靠数据呢?  推销一个想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的职业生涯早期,我记得自己站在电话亭里,试图让潜在的广告主在一本根本不存在的杂志上买一个广告位,所以我太知道当别人不给你机会的时候会有多沮丧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必须是也只能是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并且到后来我才明白,对自己的信心也能给别
期刊
C=CBNweekly H=Daniel Harari  中国代工企业正在感受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下滑,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意识到如果不培育自己的品牌就会失去未来。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培育品牌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里保持高额投入—这随时可能让企业在享受品牌带来的高溢价之前就倒下。法国力克公司首席执行官Daniel Harari认为,OEM转型未必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品牌商可以一边继续OEM的业务,一边培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科研团队绩效评价及其方法,提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的特色及方法选择,认为应基于学校的科研现况又适度前瞻,综合考虑高职科研与科研团队绩效评价的特质,将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的评价相结合,以期整合出能够做到客观、公正、有效的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团队 团队绩效 绩效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
期刊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CEO是一个并不会过多暴露在聚光灯下的角色,他们只是按照既定的、保守的策略面对媒体,回答那些关于未来公司战略的问题,或者在遇到危机和丑闻时才会站出来。  内容营销和社交媒体给了这些企业的最高层管理者独自站上舞台的机会,他们不再需要与传统媒体周旋,就可以直接面对股东、消费者以及公众进行沟通。  但这给维护CEO的公众声誉和形象也带来了挑战。“CEO们说了什么或是没有说什么,以及他
期刊
最近各种技术媒体的头条应该都是Apple Watch,不过苹果的老对手三星也有一些关于自己的好消息。  4月,三星在韩国、美国、英国、德国等20个国家正式发售最新旗舰手机Galaxy S6和S6 edge。据花旗银行的分析师预计,到今年年底三星Galaxy S6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4600万台。  三星电子移动事业部总裁Shin Jong-kyun虽然未给出Galaxy S6 edge和Gala
期刊
张磊的微信朋友圈里加了1000多位好友,有2/3是“大玩家”的读者,他们会咨询怎么用信用卡积分兑换航空公司的里程、怎样用汉庭的价格住希尔顿、如何在美股开户等问题。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在他运营的“大玩家”微信公众号里找到。  从2013年5月到现在,张磊每天都会花1个小时来写公众号的文章。仅有极少数的时候,他会接受读者的投稿。但第二天,原作者往往会“惊喜”地看到面目全非的修改版。“很少有稿子能让我不
期刊
2014年9月,还在美国医疗设备公司碧迪研发部做Scientist的王尚莹接到了猎头的电话,对方向她推荐了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工程师的职位,这让她开始关注这家公司,“当时和一位在西门子工作的学长聊了聊,他觉得我更适合做技术猎头(Innovator),于是推荐了我。”机会就这样不期而至,王尚莹回国了。  西门子的技术猎头虽然隶属于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但这个工作并不需要长期待在实验室,它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别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民办高校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发展现状,提出扩大教育合作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应用复合型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策略:因势因时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性教学环节。  【关键词】东盟 东南亚语种人才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发展型资助理念为指导,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背景、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论述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完善制度与平台搭建;精准分类,合理规划,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