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伴肾小球IgM沉积的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的资料。根据肾小球是否伴IgM沉积分为IgM阳性组(A组)和IgM阴性组(B组);根据IgM沉积的部位将A组分为仅系膜区沉积(A1)组和系膜及毛细血管壁沉积(A2)组。终点事件为基线肌酐翻倍或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回顾性比较伴和不伴IgM沉积的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肾脏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IgM沉积及部位在IgAN患者肾病进展中的预后价值。
结果研究共纳入939例IgAN患者,伴肾小球IgM沉积者(A组)共有422例(44.9%),其中382例为A1组,40例为A2组。A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IgG水平均低于B组,胆固醇、血清IgM水平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血压、尿酸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表现方面,A组患者肾脏球性硬化、节段硬化(S1)、系膜细胞增生(M1)、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比例高于B组(均P<0.05);免疫荧光显示A组合并IgG、C1q、Fg沉积的比例高于B组(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组和B组肾脏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0.019,P=0.89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显示IgM沉积对IgAN患者肾病进展无明显影响。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相比于A1组,A2组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压较高,eGFR、白蛋白则较低(均P<0.05);A2组系膜细胞增生(M1)、毛细血管内增生(E1)、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1-2)、合并IgG、C1q、Fg沉积的比例均较高(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2组的肾脏累计生存率显著低于A1组(Log-rank检验χ2=18.207,P<0.001);单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显示伴系膜及毛细血管壁IgM沉积是伴肾小球IgM沉积的IgA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HR=3.621,95%CI 1.924~6.814,P<0.001;多因素分析HR=2.309,95%CI 1.176~4.533,P=0.015)。
结论肾小球伴IgM沉积的IgAN患者肾脏病理改变较重,特别是沉积在毛细血管壁者,临床表现也较重。本研究未发现IgM沉积是IgA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伴系膜及毛细血管壁IgM沉积是伴肾小球IgM沉积的IgA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