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部署,我国的区域经济明显失调,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较,西部以及内陆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比较缓慢。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力资源流动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讨论从制度政策上支持西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流动;人口;政策;影响
1 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
1.1 经济发展条件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存在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变,推动思想意识转变,甚至精神文化繁荣。据经济学分析,假设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如果是区域与个人之间以成本和收益比较为基础进行的博弈过程的结果,人力资源个人比较自己流出成本与收益决定是否流出区域。
1.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流动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人才越来越积聚,表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圈,经济发展迅猛,中西部人力资源向东部流动趋势明显,出现了东部人力资源集中,中部、西部的人力资源较少的局面,因此,我国人力资源分布的一大特点就是东多西少。
2 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口政策的影响
2.1 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分析
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口政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社会统筹、计划生育制度、区域民族制度、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等诸多方面,其中教育制度、户籍制度是根本,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可以实现人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带来社会财富的整体增进,当然各个微观主体的损益也会有差别。
2.2 人力资源流动对户籍制度的影响
人力资源流动必然会对现有的户籍制度产生影响。现行的户籍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目前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任何系统的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创新,并且是一种倒退。中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行限制,并且对应于不同户口类型,有不同的福利标准。这就造成户籍制度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兼容。
2.3 人力资源流动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流动,对当地的教育资源也带来很大影响,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给当地教师的教学和师生关系造成了压力。人力资源的流动给教学场地教学硬件的影响最为突出,有限的教育资源要承担超额的受教育者,有的学校甚至教室和操场都不够用,由于政府在教育经费的加大投入,在教育资金的影响并不是很突出。人力资源的流动对当地的教育文化,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挑战,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甚至造成同一所学校从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影响。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教育的差异性和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对教育制度产生很大影响。如何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教学质量,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日益成为教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西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各项发展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是少数名族群局地,政策的倾斜,造成出生率一直较高,但是受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中、东部地区。普查结果显示除内蒙古、陕西、新疆之外,西部其余省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落后与全国的平均值。见下表1。
为了解决西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可以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倾斜,吸引东南沿海的科技人才通过承包经营、技术如果等多种形式进行西部建设与发展,鼓励不同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打破户籍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打破社保制度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形成健康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形成开放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3 国家为协调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所采取的措施
3.1 免交农业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国家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始实行免交农业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使得农民的负担减轻。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得农村里荒芜的土地上开始种上粮食,并且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3.2 开发西部,加强中部建设
在国家调整了城乡差距之后,国家在地域差距中也做了一些工作,从而使得人力资源开始向着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转移。国家在政策上以及经济上都给与一定的支持,从而能够在西部地区吸引更多的人才。
3.3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自从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农村开始向着城镇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一些中小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中小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开始中小城市转移,这样做不仅能够减轻大城市的压力,而且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3.4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养相关的龙头企业
为了确保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这就要求西部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促进西部地区的健康发展。在西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一些龙头企业,从而能够使得西部地区的人们富裕起来,使得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人力资源的不斷流动是世界潮流,并且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人力资源的不断流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能够减少人力资源对地区之间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方伟,王栋.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0(6):13-14.
[2]毛自鹏; 崔凤梅.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区经济 2006年 08期 [4]李松媛. 浅析人力资源流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 17期
[3]李明忠, 刘仙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0,
[4]刘进才.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J].中国行政管理, 2002,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十二五”规划的部署,我国的区域经济明显失调,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较,西部以及内陆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依旧比较缓慢。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力资源流动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讨论从制度政策上支持西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流动;人口;政策;影响
1 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
1.1 经济发展条件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存在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巨变,推动思想意识转变,甚至精神文化繁荣。据经济学分析,假设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如果是区域与个人之间以成本和收益比较为基础进行的博弈过程的结果,人力资源个人比较自己流出成本与收益决定是否流出区域。
1.2 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流动的关系
一个地区的人才越来越积聚,表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速。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圈,经济发展迅猛,中西部人力资源向东部流动趋势明显,出现了东部人力资源集中,中部、西部的人力资源较少的局面,因此,我国人力资源分布的一大特点就是东多西少。
2 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口政策的影响
2.1 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分析
人力资源流动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人力资源流动对人口政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户籍制度、社会统筹、计划生育制度、区域民族制度、农村土地资源再配置等诸多方面,其中教育制度、户籍制度是根本,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可以实现人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带来社会财富的整体增进,当然各个微观主体的损益也会有差别。
2.2 人力资源流动对户籍制度的影响
人力资源流动必然会对现有的户籍制度产生影响。现行的户籍制度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目前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任何系统的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创新,并且是一种倒退。中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力资源的流动进行限制,并且对应于不同户口类型,有不同的福利标准。这就造成户籍制度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兼容。
2.3 人力资源流动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人力资源的流动,对当地的教育资源也带来很大影响,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给当地教师的教学和师生关系造成了压力。人力资源的流动给教学场地教学硬件的影响最为突出,有限的教育资源要承担超额的受教育者,有的学校甚至教室和操场都不够用,由于政府在教育经费的加大投入,在教育资金的影响并不是很突出。人力资源的流动对当地的教育文化,教育管理也带来了挑战,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甚至造成同一所学校从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影响。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人力资源的流动产生教育的差异性和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对教育制度产生很大影响。如何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教学质量,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日益成为教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4 西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各项发展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是少数名族群局地,政策的倾斜,造成出生率一直较高,但是受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中、东部地区。普查结果显示除内蒙古、陕西、新疆之外,西部其余省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落后与全国的平均值。见下表1。
为了解决西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可以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倾斜,吸引东南沿海的科技人才通过承包经营、技术如果等多种形式进行西部建设与发展,鼓励不同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打破户籍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打破社保制度对人力资源的影响,形成健康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真正实现西部大开发,形成开放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3 国家为协调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所采取的措施
3.1 免交农业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国家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开始实行免交农业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而使得农民的负担减轻。这一政策的实行,使得农村里荒芜的土地上开始种上粮食,并且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3.2 开发西部,加强中部建设
在国家调整了城乡差距之后,国家在地域差距中也做了一些工作,从而使得人力资源开始向着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地区转移。国家在政策上以及经济上都给与一定的支持,从而能够在西部地区吸引更多的人才。
3.3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自从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农村开始向着城镇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一些中小城市开始发展起来。中小城市的不断发展,使得人力资源开始中小城市转移,这样做不仅能够减轻大城市的压力,而且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3.4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培养相关的龙头企业
为了确保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这就要求西部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促进西部地区的健康发展。在西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一些龙头企业,从而能够使得西部地区的人们富裕起来,使得东部与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人力资源的不斷流动是世界潮流,并且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人力资源的不断流动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需要。通过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能够减少人力资源对地区之间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方伟,王栋.科技人力资源分布密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2010(6):13-14.
[2]毛自鹏; 崔凤梅.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区经济 2006年 08期 [4]李松媛. 浅析人力资源流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 17期
[3]李明忠, 刘仙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0,
[4]刘进才.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J].中国行政管理,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