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速公路特殊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速公路几种特殊路基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特殊路基;施工技术;分析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special roadbed of the expresswa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s.
  Keywords: highway; special roadb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与耐久性。但是,路基往往会遇到软土等不良地质现象和陡坡复杂地形。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因地质灾害和特殊不良地基引起的公路病害导致路基失稳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公路损失,而且危及到车辆和人员安全。因此,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实施办法,甚至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才能满足工程的质量和运营要求。
  1 软弱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一般采用换填及设排水沟、塑料排水板和碎石桩加固等进行处理,对软弱地基能起到排水固结和应力集中等作用。
  1.1 换填及设排水沟处理
  换填及设排水沟处理适用于软弱土层厚度≤4.0m的路段。施工前先开挖纵横向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积水;沟谷、水塘地表淤泥必须清理干净。软弱土层厚度≤2.0m时,按间距5~8m设置深度1.2~1.5m片石排水沟进行处理。软弱土层厚度2.0≤h≤3.0m时,采取换填砂岩片碎石,换填厚度1.5~2.0m。软弱土层厚度3.0≤h≤4.0m时,采取换填加片石排水沟方式处理,换填厚度1.5m,片石排水沟深度1.0~1.5m。凡采用横向排水沟时,一般均于下游增设一道纵向片石排水沟,然后结合地形延伸纵或横向排水沟至低洼处。
  1.2 塑料排水板处理
  塑料排水板打设前,按照路基施工规范要求先将表层浮淤土或淤泥清除干净,并开挖纵、横向排水沟,将地表水疏干,然后摊铺一层泥岩填料,并形成路拱状,其边缘厚度为30cm,中心厚度70cm。为防止塑料排水板与砂层连接处受污染而排水不畅,按照设计在路基起拱层上填筑一层天然砂砾垫层,遇有田埂时,将原地表削成一斜面,以确保砂砾垫层的连续性和排水效果。塑料排水板施工采用步履式插带机,机具就位前按设计间距尺寸测放正三角形网格,以确定板的打设位置,并打入有标记的竹桩。机具就位后在钢套上刻上进尺标志,以控制打设的深度,并做好原始记录。塑料排水板穿靴。松卷扬机,将钢套管和排水管激振入地下至设计深度后关机。启动卷扬机,拔出套管同时将带子剪断。塑料排水板打设完后,即可摊铺上层砂砾垫层并压实。路基分层均匀填筑,填筑时间为6m,路堤填筑完成后,必须预压至少6m。填筑过程中同时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以严格控制填筑速率,避免加载过快出现路基剪滑破坏。
  1.3 碎石桩处理
  软弱地基路段涵洞基底采用掺和5%~8%水泥的碎石桩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施工前采用原位测试方法核实处理区域及地基强度,做好“电通、料通及场地平整”等准备工作。测量地面高程,并根据处理面积及布桩方式、间距在现场用小木桩标出桩位,桩位偏差不大于3cm,竖向偏斜不大于1%,并做好试桩试验。对位、造孔、护壁、制桩、成桩。成桩后,挖去地面线以下至少1.2m的复合地基,并保证挖去后的地基顶面低于涵底面 60cm,然后再复合地基上面铺筑碎石垫层,分层压实至涵基底面标高处。
  2 陡、斜坡路堤及纵向填挖交界过渡段和半挖半填挖过渡段
  2.1 加强斜坡路堤稳定性的一般性措施
  斜坡路堤填筑前应先清表后开挖宽度不小于3.0m的台阶,并设置2%~4%的反向坡度。①当在稳定的斜坡坡面上填土高度不大时,于路肩設置高度小于2.0m护肩或于坡脚设置高度小于4.0m护脚支挡斜坡路堤;填土高度较大时,在下滑力小于墙背土压力时,于路肩设置一般挡土墙支挡斜坡路堤,从而收缩坡脚,避免填方延伸过长引起斜坡路堤土基的不稳定因素。②当填土高度不大、覆盖土层不厚、岩土界面较陡时,下滑力较小,一般在斜坡坡面上设置路肩式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支挡斜坡路堤。③当填土高度大、覆盖土层较厚、岩土界面较陡时,下滑力较大,则采用抗滑桩板墙支挡斜坡路堤。④对于大部分位于陡横坡上、局部伸至平坦沟谷上的高填斜坡路堤,则根据稳定性计算采用反压斜坡路堤。当地面横坡接近或陡于外侧填方边坡、高度大于12m的高填斜坡路堤,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进行加固处理。
  2.2 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
  其填方区长度不小于10m,且采用级配较好的砂砾土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3.0m;当纵向填挖交界处挖方为土质时,挖方区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处理;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段沟谷填方高度大于8.0m时,除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格栅伸入挖方段长度不小于4.0m,伸入填方区不小于15.0m。
  2.3 半挖半填过渡段路基
  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处酌情设置顺路线的纵向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填方区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砾土填筑,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石质时,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3层土工格栅。平整场地后,按设计拟定的位置,沿路基横向铺设土工格栅,并注意格栅间联结与拉直平顺。格栅的纵、横向接缝可采用尼龙绳或涤纶线缝接或U型钉连接等方法使格栅连成整体,格栅间互相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低于材料抗拉强度。格栅严禁扭曲、皱折,重叠,铺设时应用受拉直,使格栅平顺均匀,铺好的土格栅每隔1.5-2.0m用钉头固定于填方表面。在铺完格栅后,应及时(48小时内)填筑材料。每层填筑应按“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对称进行,严禁先填路提中部。填料不允许直接卸在土工格栅上,必须卸在已摊铺完毕在上面上,挟土高度不大于1m。一切车辆、施工机械不得直接在铺好的土工格栅上行走,只容许路堤轴线方向在土面上行驶。在第一层填土达到预定厚度并经碾压到设计压实度后,将格栅反卷回包2m绑扎于上一层土工格栅上,并人工修整锚固,在反卷端外侧培土1.0m,保护格栅,防止人为破坏。按上述工序完成了一层格栅铺筑,并按同样的方法步骤进行其它各层格栅铺筑。所设格栅铺完后,即开始上部路堤的填筑。填挖结合部(包括纵向和横向)处理。先对原地面进行清理、挖台阶、碾压处理,对地面横坡大于1:2的纵向、横向填挖结合部,按照设计要求铺筑土工格栅和砂砾粒或碎石透层外,应尽量采用同类土质或内摩擦角较大的砂石材料进行填筑。土工格栅纵向与填挖接缝相垂直,在覆盖土之前须拉平钉牢(可用准6U 型钢筋),运土车辆倒土时应避免扰动已铺好的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必须用人工摊铺找平,然后压实。
  3 结束语
  针对不同特殊路段的不良地质情况,分别介绍了换填土、塑料板排水、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等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根据特殊路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技术处理方案和相应的施工方法是处理高速公路特殊路基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鹏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的预防及养护措施.交通标准化,2011.
  [2] 王仁标.关于高速公路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9).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公路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大量兴建,我国对路桥的施工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相对而言, 对路桥过渡段上的路基路面研究显得十分薄弱。在中低等级公路上, 因为公路路面平整度较差, 桥梁数量偏少,路上车速慢及人们对行车的舒适性要求较低, 桥头跳车的情况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下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路桥;技术要点;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GPS在高速公路测绘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GPS在高速公路测绘与应用之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 高速;公路;测绘;应用;技术;软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ttention to the GPS mapp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hig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介绍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combine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bituminous conc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