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8月30日,我永远铭记的日子。那天,我刚从田里回来,大队党支部书记戴着草帽在我家门口对我说:“明天你到小学教书去。好好教书,全大队就算你文化最高啊!”第二天,我来到小学,从校长那里领到一盒粉笔,一本五年级语文课本和几张大白纸。校长告诉我:“把白纸裁好装订成一本备课本。”从此,我在白纸上备课,一张张白纸谱写传递知识的音符,一张张白纸撰写成每节课的历史。
1980年,我被调到中学任教,中学教育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一天,教育局给学校发下一台收录机,说是让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用。望着英语教师提着收录机,高兴地走进教室,课堂上传出收录机播放着标准的英语,我羡慕极了,也盼望着我的语文教学何时也能用上收录机?事隔一年,我也提着收录机走进教室,播放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文朗读带。
1985年,学校有了一台幻灯机和几张幻灯片,于是,“飞夺泸淀桥”的场景不只是在电影中能看见,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亭台轩榭不单是用口头描述。我对这些“高科技”真是爱不释手,凡是教材中能用幻灯的地方我都用上。赵州桥的雄伟,苏州园林的别致,全都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1990年,学校又配备了一台19英寸彩色电视机和一个录像播放机。这些设备比起幻灯机来说简直是“鸟枪换大炮”,上语文课时,既抬电视机,又抱录像播放机。学生有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我讲课;有时听了我讲课之后,又听著名教师讲课,乐不可支。1995年学校新买了一台VCD及一些光盘,教学内容更丰富,影像也更清晰。这之后又买了两台DVD,影像效果更好了。
1998年,学校装备了一间微机房,配置了电脑,面对“新式武器”,我束手无策,一个学期下来,只能“望脑兴叹”。但看到初一年级的学生能轻松地在键盘上点击,我自问:学生都会用,难道我就是个“科盲”?于是,我从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中学生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坐在电脑边,边看书,边学电脑操作。一个月下来,我基本懂得操作电脑。两个月下来,我学会了打字、处理简单的文件、宽带上网。电脑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使我懂得了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半个学期下来,我制作了第一张“苏州园林”PPT,在电脑中自我欣赏。
2000年,我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建成。在多媒体教室里,我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色展现给学生,用“春、夏、秋、冬”的多姿多彩揭示“大自然的语言”。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知识,了解世界。
2003年,我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并且接上宽带上网。在电脑上备课,在网上查找资料,把每一节课的内容拷贝进磁盘,但磁盘容量不大,又容易损坏。于是,我又买了个U盘。U盘装载了几年的教案和其他一些教学资料。
2007年,我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代替了笔墨纸砚。多媒体教室也几乎成为我的第一教室了。
如今,国家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光盘播放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微机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各个备课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电子备课系统,学校所有电脑都上了网,并且建立了学校局域网。网上学习、网上查找资料、网上备课等网上活动是教师的教学必备基本功。“江西教育资源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教育网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在一张白纸上备课,到渴望提个收录机上课;从抱着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播放机,到捧着VCD、DVD,让学生边看电影边学习;从手捏U盘,到提着笔记本电脑进教室,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从电子备课室到校园局域网教学资源共享,到远程教育学习,备课的每一次改变见证着科技的创新,历史的进步,见证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辉煌。(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学)■
□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email protected]
1980年,我被调到中学任教,中学教育让我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一天,教育局给学校发下一台收录机,说是让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用。望着英语教师提着收录机,高兴地走进教室,课堂上传出收录机播放着标准的英语,我羡慕极了,也盼望着我的语文教学何时也能用上收录机?事隔一年,我也提着收录机走进教室,播放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文朗读带。
1985年,学校有了一台幻灯机和几张幻灯片,于是,“飞夺泸淀桥”的场景不只是在电影中能看见,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亭台轩榭不单是用口头描述。我对这些“高科技”真是爱不释手,凡是教材中能用幻灯的地方我都用上。赵州桥的雄伟,苏州园林的别致,全都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1990年,学校又配备了一台19英寸彩色电视机和一个录像播放机。这些设备比起幻灯机来说简直是“鸟枪换大炮”,上语文课时,既抬电视机,又抱录像播放机。学生有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我讲课;有时听了我讲课之后,又听著名教师讲课,乐不可支。1995年学校新买了一台VCD及一些光盘,教学内容更丰富,影像也更清晰。这之后又买了两台DVD,影像效果更好了。
1998年,学校装备了一间微机房,配置了电脑,面对“新式武器”,我束手无策,一个学期下来,只能“望脑兴叹”。但看到初一年级的学生能轻松地在键盘上点击,我自问:学生都会用,难道我就是个“科盲”?于是,我从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中学生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坐在电脑边,边看书,边学电脑操作。一个月下来,我基本懂得操作电脑。两个月下来,我学会了打字、处理简单的文件、宽带上网。电脑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使我懂得了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半个学期下来,我制作了第一张“苏州园林”PPT,在电脑中自我欣赏。
2000年,我校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建成。在多媒体教室里,我把“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景色展现给学生,用“春、夏、秋、冬”的多姿多彩揭示“大自然的语言”。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知识,了解世界。
2003年,我自己买了一台电脑,并且接上宽带上网。在电脑上备课,在网上查找资料,把每一节课的内容拷贝进磁盘,但磁盘容量不大,又容易损坏。于是,我又买了个U盘。U盘装载了几年的教案和其他一些教学资料。
2007年,我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代替了笔墨纸砚。多媒体教室也几乎成为我的第一教室了。
如今,国家给学校建立了一个光盘播放室、一个语音室、两个微机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两个多媒体教室。各个备课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立了电子备课系统,学校所有电脑都上了网,并且建立了学校局域网。网上学习、网上查找资料、网上备课等网上活动是教师的教学必备基本功。“江西教育资源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教育网站,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从在一张白纸上备课,到渴望提个收录机上课;从抱着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播放机,到捧着VCD、DVD,让学生边看电影边学习;从手捏U盘,到提着笔记本电脑进教室,我们就这样一路走来。从电子备课室到校园局域网教学资源共享,到远程教育学习,备课的每一次改变见证着科技的创新,历史的进步,见证着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辉煌。(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学)■
□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