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命观念是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命观念建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体系能有效的改变传统僵化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加强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基于生命观念理解和认知各种生物知识理念,把握各种生命现象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进一步体会生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态平衡与稳态运转、进化发展与环境适应、物质转变与能量转化等的内在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引言:
本文以苏教版《生物学》课本中“植物的开花与结果”为例研究如何通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练就个人成长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全面增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程导入-任务安排-知识点梳理-课程总结”四个环节[1]。
第一,课程导入环节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了解花的基本结构、把握其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热爱自然事物的美好情感等。教师搜集和准备一些关于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提前建立关于植物开花的直观印象,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对植物有什么样的功能作用”。
第二,任务安排环节教师可选取一张花的图片或提前准备一朵花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并介绍花的结构以及其相應的结构功能,然后让学生自行绘制示意图,加深理解。
了解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后为学生播放关于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如“什么是传粉?植物如何进行传粉并受精?”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视频播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组织语言描述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在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
第三,知识点梳理环节。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动画向学生讲解传粉以及受精的过程,将一个抽象的生理活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完成传粉及受精教学后为学生展示“从花到果实”的录像片,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第四,课程总结环节。带领学生回顾教学课堂,进行总结提升,与学生共同对植物结构以及开花结果过程进行描述,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概念及生命观念。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一)激发学习兴趣,融入生活场景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可提前为学生布置一项科学探究作业,让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开花以及结果的景象,通过融入直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从而使其主动探究思考。学习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解剖课”,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朵花,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对花进行“解剖”,同时逐一为学生介绍花的每部分结构,让学生互相展示,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花的结构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组织小组活动,演示植物传粉及受精过程
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派发研究任务[2],让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植物的各个结构,以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功能介绍,并演示植物授粉及受精过程,或者让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制作道具,利用道具进行演示。最终由教师及各小组代表对所有小组的演示效果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教师在该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的亮点并做出点评,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黄瓜、花生、瓜子、玉米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制作一本植物开花及结果手册。该手册中详细记录了其研究植物的花的结构,以及其传粉、受精的过程,最后对应的果实照片等。通过独立完成该手册让学生完整全面的掌握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体会生命形成的美妙,从而达到知识、情感以及体验的结合,实现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生物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包括能力测试、随堂点名抽查、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学生意见及建议等。通过学生能力评价结果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抽查检查教师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查漏补缺学习提升方案,持续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使初中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教师要做好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工作,围绕生命观念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制定多元的课堂教学策略,全面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庭庭,邵悦,邵淑丽. 基于生命观念的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细胞的生活》教学为例[J]. 考试周刊, 2019(43):167-167.
[2]陈铁洪.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策略初探——以“开花和结果”为例[J]. 考试周刊, 2018(85).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
引言:
本文以苏教版《生物学》课本中“植物的开花与结果”为例研究如何通过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练就个人成长与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全面增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程导入-任务安排-知识点梳理-课程总结”四个环节[1]。
第一,课程导入环节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了解花的基本结构、把握其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热爱自然事物的美好情感等。教师搜集和准备一些关于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提前建立关于植物开花的直观印象,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开花结果过程对植物有什么样的功能作用”。
第二,任务安排环节教师可选取一张花的图片或提前准备一朵花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并介绍花的结构以及其相應的结构功能,然后让学生自行绘制示意图,加深理解。
了解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后为学生播放关于植物传粉和受精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如“什么是传粉?植物如何进行传粉并受精?”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视频播完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组织语言描述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在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
第三,知识点梳理环节。教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动画向学生讲解传粉以及受精的过程,将一个抽象的生理活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完成传粉及受精教学后为学生展示“从花到果实”的录像片,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第四,课程总结环节。带领学生回顾教学课堂,进行总结提升,与学生共同对植物结构以及开花结果过程进行描述,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生物概念及生命观念。
二、教学方法设计
(一)激发学习兴趣,融入生活场景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前可提前为学生布置一项科学探究作业,让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开花以及结果的景象,通过融入直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从而使其主动探究思考。学习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解剖课”,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朵花,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对花进行“解剖”,同时逐一为学生介绍花的每部分结构,让学生互相展示,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增强学生对花的结构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组织小组活动,演示植物传粉及受精过程
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派发研究任务[2],让各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植物的各个结构,以小组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功能介绍,并演示植物授粉及受精过程,或者让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制作道具,利用道具进行演示。最终由教师及各小组代表对所有小组的演示效果进行打分,评选出最佳小组。教师在该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各小组的亮点并做出点评,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三)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让学生找出一些常见的植物,如黄瓜、花生、瓜子、玉米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制作一本植物开花及结果手册。该手册中详细记录了其研究植物的花的结构,以及其传粉、受精的过程,最后对应的果实照片等。通过独立完成该手册让学生完整全面的掌握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体会生命形成的美妙,从而达到知识、情感以及体验的结合,实现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生物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形式和方法包括能力测试、随堂点名抽查、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学生意见及建议等。通过学生能力评价结果以及相关知识点的抽查检查教师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查漏补缺学习提升方案,持续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促使初中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教师要做好生物课堂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工作,围绕生命观念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制定多元的课堂教学策略,全面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庭庭,邵悦,邵淑丽. 基于生命观念的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细胞的生活》教学为例[J]. 考试周刊, 2019(43):167-167.
[2]陈铁洪.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生物教学策略初探——以“开花和结果”为例[J]. 考试周刊, 20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