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文就校本课程的涵义、开发和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开发 注意问题
校本课程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前校本课程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口中,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如果要很好地贯彻新课程的实行,就必须对校本课程究竟是什么、如何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从字面上可以分为“校本”和“课程”两部分。所谓“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课程是一个争议很多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了界定,课程概念的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校本课程概念的多样性。
校本课程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概念,它要求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不可固守某一种概念而以词害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局限于任何一种定义,那反而会阻碍思路。
如果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角度来理解校本课程,可以认为校本课程是根据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由课程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能够反映多种需求的、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包括改变、拓展或重新开发等方式开发适应某种特殊环境的课程。
校本课程产生和使用确实意味着课程权力的下移,它的出现使得学校、教师在课程的选择、实施、评价等方面有了相当的自主权,这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实施、评价各个环节都要能体现出一种民主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教师得到成长,使得学校成为一个更为和谐的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它主要强调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条件来进行课程开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
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的。
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是否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开发的方式和策略等都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为依据。
3.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是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或整合的校本化的过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成员,特别是广大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
4.以学校为整体。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要,要充分依托并最大程度地调动校内相关人员和校外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临近社区、学生家庭等学校办学因素的功能。
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要遵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更要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课程对策。
虽然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但是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央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一味强调以校为本而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也不允许脱离国家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体现出的是不同的学术理念,两者在课程目标、教师观、学生观、课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列工程,从西方引入中国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
1.不可把校本课程当作“救命稻草”。目前一提到一种新的思想或理念,都会被用来试图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校本课程,以为只要实施了校本课程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那恐怕从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选错了目标,而且还可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引向歧途。如果过于追求功利的目的,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措施和环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积淀和酝酿。
2.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理念上,而非技术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其背后有民主的观念在支撑,可以说它是民主观念进入到学校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只是把它的操作层面的东西拿来使用而忽视或无视其背后的民主理念,则可以说是买椟还珠,与校本课程之所以产生背道而驰。
3.不可跟风,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适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经济条件、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有的适合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则不适合。如果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要赶快跟上,全然不考虑实际条件,结果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可能使得学校教职员工积极性受挫。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费财、费力又费时间,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修养和充分的与课程编制有关的知识。在准备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实际情况,不可跟风。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编制模式,同时也是学校民主化的一种手段,它寻求的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化、学校教育的人本化。教师要了解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知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开发 注意问题
校本课程即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了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前校本课程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口中,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如果要很好地贯彻新课程的实行,就必须对校本课程究竟是什么、如何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
“校本课程”从字面上可以分为“校本”和“课程”两部分。所谓“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课程是一个争议很多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了界定,课程概念的多样性同时也带来了校本课程概念的多样性。
校本课程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概念,它要求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我们不可固守某一种概念而以词害意。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局限于任何一种定义,那反而会阻碍思路。
如果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角度来理解校本课程,可以认为校本课程是根据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由课程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能够反映多种需求的、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包括改变、拓展或重新开发等方式开发适应某种特殊环境的课程。
校本课程产生和使用确实意味着课程权力的下移,它的出现使得学校、教师在课程的选择、实施、评价等方面有了相当的自主权,这可以说是校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实施、评价各个环节都要能体现出一种民主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教师得到成长,使得学校成为一个更为和谐的工作场所和生活场所。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它主要强调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条件来进行课程开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
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发生并一步步展开的。
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是否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开发的方式和策略等都必须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及可利用的资源为依据。
3.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是学校在领会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或整合的校本化的过程。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成员,特别是广大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人。
4.以学校为整体。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和学生的整体学习需要,要充分依托并最大程度地调动校内相关人员和校外课程专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临近社区、学生家庭等学校办学因素的功能。
5.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开发要遵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宗旨,更要着力于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彩的课程对策。
虽然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但是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接受中央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不能随心所欲。如果一味强调以校为本而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也不允许脱离国家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体现出的是不同的学术理念,两者在课程目标、教师观、学生观、课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列工程,从西方引入中国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
1.不可把校本课程当作“救命稻草”。目前一提到一种新的思想或理念,都会被用来试图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来对待校本课程,以为只要实施了校本课程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那恐怕从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选错了目标,而且还可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引向歧途。如果过于追求功利的目的,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措施和环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积淀和酝酿。
2.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理念上,而非技术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其背后有民主的观念在支撑,可以说它是民主观念进入到学校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只是把它的操作层面的东西拿来使用而忽视或无视其背后的民主理念,则可以说是买椟还珠,与校本课程之所以产生背道而驰。
3.不可跟风,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不是每一所学校都适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学校的经济条件、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有的适合开发校本课程,有的则不适合。如果别人干什么自己也要赶快跟上,全然不考虑实际条件,结果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可能使得学校教职员工积极性受挫。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说是费财、费力又费时间,校本课程开发还要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有很高的教育教学修养和充分的与课程编制有关的知识。在准备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定要仔细考虑实际情况,不可跟风。
校本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编制模式,同时也是学校民主化的一种手段,它寻求的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化、学校教育的人本化。教师要了解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知识,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