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替身与楷模:《尚书·金縢》的神话学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比较的视角考察《尚书·金縢》及其后续文本,即《诗经·豳风·鸱鸮》郑笺.对《金縢》之仪式和语言类型的分析表明,周公作为武王的“替身”,主要是周王室家族的质押,由于他作为摄政王身份的特殊性,故又带有“替罪羊”的色彩.在笺注《金縢》和《鸱鸮》时,郑玄进一步将周公塑造成一个道德楷模,既强化了周公的“替罪羊”性质,又赋予他一种“反替罪羊”的品格.周公故事总体上是从集体性“替罪羊”向个人性替身转变的结果.在重新书写周公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他作为“僭主”的政治和道德困境,郑玄突出强调了周公的“隐退”,这是古代中国政治的思想范畴和行动逻辑之一.
其他文献
2011年8月,美国媒体报道,英国医学研究人员在过去3年里,一直在实验室里秘密进行着150例人兽杂交实验。研究人员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地寻找治愈多种人类顽疾的方法,也有研究人员称他们把人类的DNA应用到动物实验中是为了确定人类基因究竟可以在动物体内占多大比例。    科学研究有禁区    一直以来,科学界有一个口号,科学研究没有禁区。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科学研究当然有禁区。原因在于,科学研究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