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类专业“物理热学”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电专业物理教学实践,尤其是热学教学实践中,要突出专业,贴近生活,大胆进行新课改,积极主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出教材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关键词:机电;物理;热力学;教改
  物理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时的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在机电专业物理教学实践,尤其是热学教学实践中,只有突出专业,贴近生活,大胆进行新课改,积极主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突出教材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学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都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渐认识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如何使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利用认识到的自然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并运用良好的思维能力,通过恰当的学习方法使物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在新课改下,我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大胆采用新教法,大量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和专业课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和专业课讲授相结合:1. 是物理学自身提出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动手能力。其培养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注重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接触实际物理问题;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只有和专业结合以上三种途径才可能实现。2. 是提高物理学习兴趣的需要。3. 是专业背景下的物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的必须。4. 是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物理》(电工电子类)(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改革新教材)在结构和特色上进行了探索:(1)在结构上,按照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来搭建知识框架;(2)在特色上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和专业特色,强化与后续课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贴近学生生活,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通过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内容,体现职教特色。基于此,对于教材第七章:热现象及应用,我是这样安排的:
  1. 知识准备。【基础模块】:以教材内容为主;【拓展模块】:蒸笼蒸馍的物理原理;姆潘巴效应;高温超导等;【职业模块】:温度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高温对发动机的危害;金属材料热处理。
  2. 课时安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模块4学时,职业模块 1-2学时,拓展模块自由掌握。同时也达到了大纲要求,职业模块安排了2学时,以满足专业需求,拓展模块安排了1学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拓展模块】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家里跟妈妈学蒸馍,并用心体会其过程并得出结论。利用1节课时间先讲解拓展模块,详细讲解蒸笼蒸馍的物理原理,一般讲解姆潘巴效应。我这样安排是用了心的:一般规律是先讲基础模块,再讲职业模块,最后讲拓展模块,但也不尽然,这要看教学内容和知识安排。对于这一章的安排我的用意是让学生在看似和物理课不相干的课堂上学习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很新奇,这一部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也很有趣。在学生的不经意间导入教材第七章热现象及应用的讲解,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为讲解新课埋下伏笔;对于拓展模块,虽然只安排了2课时,由于和专业联系紧密,要精讲,讲透彻,并要注意和相关老师交流、结合、探讨并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金属材料热处理”部分和“汽车发动机”部分。《金属材料热处理》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点到为止,起到桥梁作用,让学生能够把物理知识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做到学而致用。对于这一章的专业模块的教学,我的看法和初衷是能让学生在物理课上学到一点点专业知识,是对专业课的有益补充,即使学生不太明白,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相关的专业课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结果。对于汽車发动机部分,现代家庭有很多都有私家车,相信这一部分知识学生是很乐意学的。
  4.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章的重点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其次是温度对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高温对发动机的危害和金属材料热处理。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得到讨论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将讨论作为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利用同桌相互说、组内讨论、组外交流、全班探讨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得出结论。本章难点是对于气体动理论的理解、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高温对发动机的危害和金属材料热处理。气体动理论比较抽象,汽车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及高温对发动机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学生体会不到,也无法体会,金属材料热处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自然不好理解。
  5. 教学反馈。验收教学效果,掌握学情,体会劳动成果,其乐无穷。可利用课未和学生交流、提问和进一步总结,也可利用辅导时间或课余与学生交流时有意或无意间进行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果,拉近师生感情。至于板书,以简洁实用为出发点,突出重点,方便教学即可。
  相信,只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满怀热忱地对待课堂和学生,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年6月.
  [2]叶奕乾.《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
  [3]邢红军.《物理·技术·社会》[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4]胡炳元.《物理》(电子电工类)[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
  [5]魏冰.《科学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高三文科学生在2016年省政治单科质检中有较大的进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轮复习赶进度,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体系构建不完整,特别是知识的深度挖掘不够;时政热点复习覆盖面小,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并加以分析说明;选择题平均分偏低,《经济生活》与《哲学与生活》模块得分情况不理想;学生学科能力及思维品质不足,有效训练或新高考主要题型专题训练不够,审题、答题应试
摘 要:当前社会要求国民在科学素质方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环境、社会、资源、人口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科迅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中地理;教學改革  随着网络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正获得大量的关注,以迅猛的速度由科研单位走向教育终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极为重要的
摘 要:在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走向新的活动模式,围绕着活动表现和活动成果两方面开展体验性主题教学,拉开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崭新的序幕,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谱写着生命课堂的篇章。本文介绍了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采用体验式教学的作用,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促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体验性教学;高中化学;实践性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化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有了很大的创新。许多新型的教学技术与工具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中,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生物来说,在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中的知识点,对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首先讲述了思维导图模式的概念,再列举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最后讲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中
摘 要: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仅一年时间,对化学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想学好化学,就要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要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常见的烃等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思维能力  对于高中生来说,从初中进入高中要更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初中学习化学的时间较短,这就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