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语言共生: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由“点”到“面”的阅读推进,而缺失了对学生的思维与言语训练。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群文阅读教学思维,确立思维和语言共生的思想,实现语言和思维相生,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群文营构的语言场中,共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实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思维与语言共生的群文阅读教学。
  一、整合语言碎片,发展聚合思维
  设计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一般会精选其中一篇文章,作为中心文章,向其他文章辐射。因此,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点的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语言碎片,教师要善于对语言碎片进行整合,通过语言碎片的表层,进行思维层面的提炼和归纳,从而促进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等宏观架构能力。
  必修1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篇课文四首诗,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围绕“詩歌”题材组建群文。基于这一组群文在文体上的共性特点,语言碎片整合应紧扣诗歌特点,从整合四首诗的“意象”入手。
  活动设计:自由朗读《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首诗,分别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并结合诗中具体的词句,分析每一首诗中意象的特点,最后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概括诗歌中意象的作用。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诗歌文体特征,抓住了群文阅读的耦合点,以读促学,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出每一首诗中表现意象的语言碎片,然后落实到语言层面,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等解析意象的特点。如《沁园春·长沙》一诗,通过万、遍、染、漫、透、争、击、翔等词语的赏析,意象的特点自然就浮出文面;最后,对语言碎片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对诗中意象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领悟到这些意象在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该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文体阅读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二、扩展语言原点,培养发散思维
  丰富性是语言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阅读视野下,看山是山,看山也可以不是山。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文本语言,要善于扩展语言原点,引导学生生发出想象,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拓展思维的维度,从而在扩展语言原点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打破学生常规思维的局限性,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富有弹性,将学生的发展性思维解放出来。
  以《雨巷》为例,该诗塑造了“丁香”这一意象,这一意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诗中,而是我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围绕“丁香”这一意象原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投影丁香资料和图片,仔细观察,并找出诗歌中表现“丁香”的诗句,调动学生想象力,说说自己对丁香的认识。
  活动二:调动阅读积累,或者查阅资料,说说哪些诗中还出现过“丁香”,把诗句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具有怎样的特征?
  两重活动,第一重活动从了解“丁香”入手,并结合诗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立足于语言原点,但又不拘泥于语言原点,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形成对“丁香”这一意象的总感受;第二重活动,又从语言原点向传统诗歌扩展,使群文阅读突破文本语群局限性,构建原生态语言场,通过查阅资料、调动语言积累等方式,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并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对李璟《浣溪纱》一词中“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一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等诗句中的丁香意象进行了分析,对“丁香”的象征意义获得多维度的解读,它有机地融美丽、高洁、愁怨等为一身,同时也蕴含美好事物易逝的特点,语言得以丰满,思维得以发散。
  三、转变语言视角,培养比较思维
  感知语言的丰富性需要学生对语言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常规阅读视野下,语言的鉴赏往往被割裂开来,语言解读的角度比较窄,制约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升级。这就需要我们基于群文阅读构建的语言场,转变语言分析的视角,通过求同探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
  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两篇文章都是诗歌,抒情的方式却存在很大的区别,我们可以抓住文本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开展阅读学习活动。
  活动一:找出两首诗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诗句、诗节读一读,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
  活动二:熟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语言上的独特之处。
  以上两个活动设计都属于常规的语言鉴赏活动,但是,鉴赏角度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第一个活动设计从诗歌语言的层面出发,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诗歌语言进行建构,从而从求同的视角把握诗歌语言的共性特点;第二个活动则注重诗歌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开展比较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雨巷》借助复沓的句式、词语的重用等使诗歌体现出舒缓、悠扬的节奏感,灵动而富有活力。《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四部分则是采用呼告式,直抒胸臆,强化了抒情效果,将炙热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探究语言细节,培养逆向思维
  由于课堂教学设计跨度大,加大了教师课堂驾驭的难度,不少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过于注重群文之间的宏观架构,忽视语言细节的分析,对于文本作者精妙的构思、匠心等视而不见,导致群文阅读效能弱化。这就需要我们基于语言和思维共生的设计视角,探究语言细节,特别是语言的“异常”之处,即超越常规思维、常规认知、常规情感、常规形态等语言细节,感受到文本“反弹琵琶”的妙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承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语言鉴赏教学,我们可以在比较基础上,聚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从情感表达层面而言,诗的第十三节,应该是感情最强烈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环节,诗人运用了最少的语句。我们可以抓住这一语言细节,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活动设计:诵读第十三节,围绕这一诗节抒发的情感,对这一节进行扩充,再比较读一读原诗句和自己扩展的诗句,体会诗人这样设计的作用。
  探究活动,以语言扩充训练为抓手,以比较朗读为手段,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处语言表达的真实感,以及情感的充沛,使学生改变常规思维,使语言表达更加贴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可以《范进中举》这篇小说为例,范进中举后只用几个字表达内心感受:“噫,好了!我中了!”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群文阅读则是对常规阅读艺术的升级。无论阅读形式如何变换,但思维和语言共生的核心指向是不变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236400)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地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患各种疾病的概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患有哮喘的病
期刊
睡眠时期的婴儿应该是让新手妈妈们最放心的阶段,但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儿童会在睡眠阶段作出一些让新手妈妈们慌乱的举动,比如:起夜的现象明显、磨牙梦呓、睡不踏实等.医学上
期刊
说到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除了与乳腺相关的癌症,就是宫颈癌.这种癌症在女性生殖道所患有的所有疾病中最为普遍.从全球范围上来看,截至2018年,每年新增的宫颈癌患者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也愈发的重视起来,尤其在新生儿出生阶段,新生儿的皮肤往往十分的娇嫩,如果护理操作的不正确,不仅会引发新生儿皮肤的疾病,
期刊
孕期保健是一种保健服务,专门为孕妇所制定的,在1998年时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号召“妊娠人生大事,务使母婴安全”,以此来呼吁全世界对孕期保健引起重视.相信每位准妈妈都应
期刊
血脂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人体内的血脂过高,就可能会在人体血管内皮沉积,并且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这种斑块慢慢地增多、变大之后,血管内径就会开始变得
期刊
阑尾炎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发现有阑尾炎,很多人都会及时去治疗并获得痊愈.但是,阑尾炎的诊断有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老年人得阑尾炎.如果不及时准确处理很可能会发
期刊
感冒是一种我们经常听说的疾病,又被称为伤风,大多是由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造成的,春天和冬天经常出现感冒这种疾病,其中小儿就是感冒的多发人群.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与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