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来源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标本各4 ml,其中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2 ml置于普通试管,低温离心后分别收集血浆和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及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水平并比较透析前、后的变化.结果 透析前、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分别为(161±33)μg/L和(426±188)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前、后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分别为(191±33)μg/L和(193±34)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肝素作为抗凝剂透析后,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升高并非由中性粒细胞释放所致,很可能是由肝素刺激血管壁固化髓过氧化物酶释放所致。

其他文献
【关键词】免疫组化;双重修复法;恶性淋巴瘤分型    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分型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越来越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目前,在临床病理诊断中使用免疫组化方法主要是在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在组织固定、包埋等处理过程中很多抗原被封闭。部分抗原需要按照抗体使用指南中的方法来做抗原暴露修复,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仍然不能完全暴露,由此造成假阴性,从而影响正确诊断。笔者
【摘要】 目的 通过对120例急性胰腺炎临床与CT对比分析研究,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本院2005~2008年CT诊断的120例急性胰腺炎,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运用美国GE8排Light speed ultra螺旋CT,常规平扫,然后作薄层重建。将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主要为胰腺丰满、肿大,边缘毛糙、渗出,周围蜂窝组织炎,左侧或双侧胸膜增厚、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