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两大主体会对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分别是家长和教师。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对于很多事物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放任儿童自己进行成长,则很容易导致儿童误入歧途,这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儿童在成长阶段,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剩余的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因此想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从多方面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儿童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入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如何以家校共育为基础更好地推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共育;儿童;行为习惯;策略分析
儿童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家长和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人都会说某某家的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里所指的相似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还包括言行举止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教育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儿童学习能力非常强,只需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孩子出生以后都是无知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模仿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孩子在没有正式接受教育之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想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则必须要以身作则。家长需要充分意识到行为习惯对于孩子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一些书桌总是能够收拾得比较干净的儿童,学习成绩往往比书桌比较凌乱的儿童要好,这就代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儿童有耐心有计划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能够为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全方面的教育,并且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儿童在接受教育以后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因此教师对于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进行传授,同时还要让儿童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学校的教育能够有效弥补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想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全面认识到行为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勤敬”二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礼让习惯,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应该做好长时间教育的准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渗透。
三、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都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形成的,儿童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渐养成行为习惯,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想要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地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对儿童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儿童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错误行为,这样才能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对错误行为进行改正。其次,儿童要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儿童要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在对困难进行克服的过程中,儿童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儿童能够更有毅力和自信心,这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家庭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儿童懂得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应该让儿童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儿童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和整洁,适当地让儿童做一些家务,虽然这些事情看上去比较小,但是都能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学校教育要进行強化和规范
学校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儿童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以及常识。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儿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对儿童的意志力进行磨炼,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从多方面不断渗透素质教育,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眉.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助力儿童健康成长[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9):29.
[2]赵玉萍.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J].中华少年,2020(08):241+243.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
关键词:家校共育;儿童;行为习惯;策略分析
儿童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家长和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受到外界环境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人都会说某某家的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里所指的相似不仅仅是外形上的相似,还包括言行举止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教育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儿童学习能力非常强,只需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孩子出生以后都是无知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模仿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习惯。孩子在没有正式接受教育之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想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则必须要以身作则。家长需要充分意识到行为习惯对于孩子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一些书桌总是能够收拾得比较干净的儿童,学习成绩往往比书桌比较凌乱的儿童要好,这就代表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儿童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儿童有耐心有计划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能够为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将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全方面的教育,并且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儿童在接受教育以后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因此教师对于儿童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技能进行传授,同时还要让儿童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学校的教育能够有效弥补行为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学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想要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全面认识到行为习惯对于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将“勤敬”二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礼让习惯,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应该做好长时间教育的准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渗透。
三、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好的行为习惯还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都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形成的,儿童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反复的实践才能逐渐养成行为习惯,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想要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地来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对儿童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儿童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错误行为,这样才能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对错误行为进行改正。其次,儿童要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儿童要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困难,在对困难进行克服的过程中,儿童也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儿童能够更有毅力和自信心,这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家庭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
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儿童懂得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应该让儿童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儿童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家长应该时刻保持家庭环境的干净和整洁,适当地让儿童做一些家务,虽然这些事情看上去比较小,但是都能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学校教育要进行強化和规范
学校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儿童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以及常识。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让儿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对儿童的意志力进行磨炼,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从多方面不断渗透素质教育,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眉.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助力儿童健康成长[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09):29.
[2]赵玉萍.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J].中华少年,2020(08):241+243.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