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脏瓣膜置换术因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CPB)等因素所致的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是心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的研究进展,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已有共识。近年来发现异丙酚还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作用,其可作用于PMN参与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并具有抗炎性反应效应。异丙酚能否通过基因调控蛋白来缩短过度延长的PMN的存活时间,减轻炎性介质的释放,
【机 构】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7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瓣膜置换术因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CPB)等因素所致的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SIR)是心脏外科中常见的临床问题。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的研究进展,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已有共识。近年来发现异丙酚还具有抑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作用,其可作用于PMN参与炎性反应的多个环节,并具有抗炎性反应效应。异丙酚能否通过基因调控蛋白来缩短过度延长的PMN的存活时间,减轻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观察靶控输注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静脉血(PMN)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及PMN相对数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均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1].关于两药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多为体外研究[2,3],测定两药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并未检测血小板的体内活化状态,而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对判断血栓前状态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血小板体内活化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ICU躁动不安的创伤性多发伤呼吸性碱中毒病人静脉微量泵输注咪达唑仑予以镇静,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简单易行、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的应激性高血糖调控模式.方法颅脑外伤24h内入院急症手术患者80例,以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G1(<6)、G2(7~10)和G3(11~15)三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亚组与对照亚组;术中每隔1h测定血糖1次.高血糖术中调控模式:1.用公式Ⅰ:胰岛素用量(U)=(末次血糖-正常血糖)×18×体重×0.6×10×1000-1×2-1 (胰岛素∶葡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本院实施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左全肺移植术,报告如下。
Robin序列征(Robin sequence)是以小颌畸形、腭裂和舌后坠三联征为基础的,同时合并一系列综合征的先天性疾病.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3 000~1/2 000.由于其口腔发育异常的特点,给麻醉插管及术后拔管带来极大危险,应引起麻醉科医生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至今本院共为6例Robin序列征患儿成功地实施了腭裂修复术麻醉,现总结如下。
本研究拟观察羟乙基淀粉(6%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犬氧代谢、凝血功能及对失血耐受性的变化,为临床AHHD的开展提供参考。
乌司他丁用于休克的治疗,能明显提高休克患者的血压,增加尿量.本实验拟通过复制兔创伤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模型,观察乌司他丁对于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是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心肌氧供需平衡的保证.咪达唑仑已广泛用于CABG手术的诱导,但其诱导剂量0.15~0.25 mg/kg,对心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引起左室作功指数及心搏指数下降[1].而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复合用于非心脏手术的诱导,不仅能增强麻醉效果,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而且可减少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的用量,从而减轻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2].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