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斯皮尔伯格在银幕上引爆的一场《世界之战》“打”到咱中国时,作为铁杆科幻迷和斯导“粉丝”的我,拉着生性胆小但多少还可以承受一点点刺激的太太,当晚就去赶了场子,一睹为快。
灾难、惊恐、血腥,大场面相当过瘾——对这部片子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故事讲的是:外星怪物突然入侵地球,四处烧杀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争相出逃。一个离了婚的码头工人费洛(汤姆·克鲁斯饰),带着刚从前妻手中接过来的、不太服他管教的一儿一女,加入了乱作一团的逃亡大军。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平日里家庭责任感淡漠的费洛,在一个又一个危难关头,却显现出了父亲的英雄本色:他不顾自身的安危,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一双儿女……故事的结局颇有戏剧性:外星怪物在所向披靡的时候却突然败下阵来。原来,它们不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因而在地球病菌面前毫无防御能力,落了个全军覆没。
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7年创作的同名科幻经典(又译《大战火星人》)。这是第一部描写星际战争并涉及地球本身的科学幻想小说,也是最早一篇描述地外智慧生物入侵地球的故事。
在创作这部科幻名篇时,威尔斯对火星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的争论显然是熟悉的。小说一开始就谈到,火星上有着比地球还要古老、先进的文明,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却不如地球好。为了缓解火星居民的生存压力,它们决定移民到地球这个环境宜人的星球。威尔斯想象出来的火星人没有性别之分,没有生殖器官,是以分裂的方式繁衍后代的;它们没有内脏,也不会消化,以汲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鲜血为生;它们无须睡眠,也不会感到疲劳。
威尔斯的这部著作是在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时期写成的。他在作品中将火星人入侵与地球的殖民行径相比较,揭示了二者等量齐现的残酷无情,因而常常被看成是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判。他让读者看到:要是地球上的强者被人征服、奴役的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他以惊人的想象力描述了人类所遭受的空前灾难,也不能不让读者联想到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蹂躏、掠夺和屠杀。
自1898年出版单行本后,《世界之战》很快风靡世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火星人这个名词不胫而走,“地外智慧生物侵略地球”这一意念更是大行其道,孕育了后来的许多外星人题材的科幻作品。
斯皮尔伯格版本的《世界之战》,将故事背景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升级”到了美国的现代社会,并明智地将火星人换成了外星人。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9·11”的影响,可以说,乃是“9·11”的阴影衍生物。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本人就认为,“9·11”重构了《世界之战》传递的一切信息,“我们现在知道恐慌是什么样的了”。而且那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阴影仍未散去,人类面对未知的将来依然缺乏足够的勇气,且心存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这下可好,斯大爷又给他的同胞及世人带来了另一场灾难,一场想象中的灾难。
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沿用威尔斯原作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展现了民众被外星人袭击后的本能反应。逃亡人群中引发的暴乱冲突、自相残杀,则凸显了极端自私的丑恶人性:他们在灾难面前没有选择团结协作,而是选择了倾轧、杀戮。
看来,斯皮尔伯格是借用外星人侵略地球这个“壳”,来展现地球人人性中的某些方面。他是在预演啊!
影片大团圆的结局,并非人性之“善”和人类能力所致;使人类幸免于难的,竟然只是极为偶然的外星生物对地球细菌的无能为力。
这太值得人们深思了!
灾难、惊恐、血腥,大场面相当过瘾——对这部片子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概括。故事讲的是:外星怪物突然入侵地球,四处烧杀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争相出逃。一个离了婚的码头工人费洛(汤姆·克鲁斯饰),带着刚从前妻手中接过来的、不太服他管教的一儿一女,加入了乱作一团的逃亡大军。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平日里家庭责任感淡漠的费洛,在一个又一个危难关头,却显现出了父亲的英雄本色:他不顾自身的安危,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一双儿女……故事的结局颇有戏剧性:外星怪物在所向披靡的时候却突然败下阵来。原来,它们不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因而在地球病菌面前毫无防御能力,落了个全军覆没。
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1897年创作的同名科幻经典(又译《大战火星人》)。这是第一部描写星际战争并涉及地球本身的科学幻想小说,也是最早一篇描述地外智慧生物入侵地球的故事。
在创作这部科幻名篇时,威尔斯对火星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的争论显然是熟悉的。小说一开始就谈到,火星上有着比地球还要古老、先进的文明,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却不如地球好。为了缓解火星居民的生存压力,它们决定移民到地球这个环境宜人的星球。威尔斯想象出来的火星人没有性别之分,没有生殖器官,是以分裂的方式繁衍后代的;它们没有内脏,也不会消化,以汲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的鲜血为生;它们无须睡眠,也不会感到疲劳。
威尔斯的这部著作是在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时期写成的。他在作品中将火星人入侵与地球的殖民行径相比较,揭示了二者等量齐现的残酷无情,因而常常被看成是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判。他让读者看到:要是地球上的强者被人征服、奴役的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情形?他以惊人的想象力描述了人类所遭受的空前灾难,也不能不让读者联想到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蹂躏、掠夺和屠杀。
自1898年出版单行本后,《世界之战》很快风靡世界,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火星人这个名词不胫而走,“地外智慧生物侵略地球”这一意念更是大行其道,孕育了后来的许多外星人题材的科幻作品。
斯皮尔伯格版本的《世界之战》,将故事背景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升级”到了美国的现代社会,并明智地将火星人换成了外星人。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9·11”的影响,可以说,乃是“9·11”的阴影衍生物。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本人就认为,“9·11”重构了《世界之战》传递的一切信息,“我们现在知道恐慌是什么样的了”。而且那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阴影仍未散去,人类面对未知的将来依然缺乏足够的勇气,且心存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这下可好,斯大爷又给他的同胞及世人带来了另一场灾难,一场想象中的灾难。
在影片中,斯皮尔伯格沿用威尔斯原作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展现了民众被外星人袭击后的本能反应。逃亡人群中引发的暴乱冲突、自相残杀,则凸显了极端自私的丑恶人性:他们在灾难面前没有选择团结协作,而是选择了倾轧、杀戮。
看来,斯皮尔伯格是借用外星人侵略地球这个“壳”,来展现地球人人性中的某些方面。他是在预演啊!
影片大团圆的结局,并非人性之“善”和人类能力所致;使人类幸免于难的,竟然只是极为偶然的外星生物对地球细菌的无能为力。
这太值得人们深思了!